中国空军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歼-20的迅速崛起、「炸街」般的歼-10队列登场画面,还有各种「大象漫步」展示出的威武之气,让我们不禁感叹:中国空军是否已经一跃成为全球顶级?可这么说吧,虽然我们战术空军的成长让人热血沸腾,但如果把目光放到战略空军层面,你会发现,还有不少地方需要继续「补课」,更别提全球霸权级空军这样的高阶目标了。
那么,今天我们不妨聊聊中国空军,细数有哪些亮眼的成绩单,又在哪些地方暴露了「成长中的烦恼」,看看幕后到底藏着哪些值得关注的门道。
首先,必须给咱们的战术空军点个大大的赞。单说歼-10系列战斗机,谁看了不说「硬气」?截至目前,中国空军歼-10家族的总数量已经超过600架,其中就属歼-10C最为抢眼,单是这一型号的数量就已突破230架。而歼-10C的特点是什么呢?先进的航电系统、强大的对空和对地能力,这让它在现代战场上变得尤为灵活。在对区域空域进行压制任务时,它几乎无可挑剔。
当然,如果光有歼-10还远远不够,这支「空中铁军」的进阶,还得看歼-11B、歼-16等主力战机的表现。两者加起来,总数接近580架。如果算上另一些从俄罗斯引进的苏-30型战机(97架)和苏-35(24架),整个中国空军的「三代机」,也就是当今绝大多数主力战机的总量,基本稳定在1500架的惊人规模上。
不过「扛把子」还得说是歼-20!2024年,它数量爆发式增加,新增70多架,总量已达到195架。这已经是四代机领域实打实的一个里程碑了。简单点说,歼-20象征了中国隐身战斗机的技术成熟,也标志着我们迈向了现代化空军装备的更高标准。从擅长打「局部空战」到执行更高难度任务,歼-20的迅猛发展让中国空军的区域优势更进一步。
说到这儿,确实让人心潮澎湃,不免想象一幅蓝天白云下机群呼啸而过的画面。但停下来一捋,还得冷静思考,这些战术空军的「肌肉秀」距离美国的战略空天一体化体系到底还有多远?
再厉害的战斗机,也得靠加油机和预警机指挥、支持,对不?但在这一领域,中国暂时还没办法拍着胸脯说稳了。
先看加油机,作为未来空战的重要加持武器,运油-20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款加油机,表现不可不谓出色。截至2024年,这款机型的总数已突破20架,而这短时间内的增长速度确实厉害,目前也已经能对歼-20、歼-10等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从而显著延长它们的作战半径。可问题是,美国的囤货量有多吓人?单是美军现役的加油机就达508架,这之间的差距一目了然。这意味着,中国想要在真正的大规模对抗中建立优势,光靠这20来架还远远不够。
再说空警-500预警机,这玩意儿相当于空战中的「眼睛」和「指挥所」。目前,中国的空警-500台数已经超过30架,而在一场大规模局部冲突中,它和三代、四代战机的协同,可以把空地一体的作战效率大幅提高。虽然在实际使用中「够用」是够用了,但和美军的「数百架舰载、空基预警一体化」相比,这个「眼睛」确实还有加强的空间。
另外,不能不提一个老战机——歼-7E。虽然它已经是国内二代机中的「化石级」选手,但2024年,它还参与了「大象漫步」的队列训练,继续为新飞行员的培养贡献老将余热。不难看出,现代化过程中这种新老装备并存的现象,短期内恐怕还是会继续存在。毕竟,培养人才的速度,某种意义上比研制新战机还要慢。
要提升战略空军,战略轰炸机和运输机可是绕不开的主题。可正是这块关键领域,给中国空军补了一课。
翻开轰炸机的数据:歼轰-7系列240架,轰-6系列200架。看上去不算少,但对比美国的B-52、B-1B以及即将服役的B-21隐身轰炸机后,还是能清楚地感受到中国在这方面的代差问题。轰-6的航程和打击范围主要适用于区域策略,也就是「亚太地区」,说得直白一点,当前还不会对「全球打击」起到实质性作用。
再看运输机。运-20的出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更别提还有「油运二合一」的运油-20。如今,它们的总量也突破了100架,加上逐步服役的新机型,战略物资的投送已经从「有没有」向「能不能承担更多任务」转变。然而,无论从总量还是运输效率上看,与美军的C-17运输机相比,还是显得捉襟见肘。归根结底,无论作战人员的投放,还是应急物资的空中运输,当前都只能说是及格,但谈完美还为时过早。
当然,不能不提2024年画风一转、惊艳亮相的歼-35。在未来,它的定位是隐身舰载机,直接服务于中国航母作战体系,可以说是「为未来而生」。作为一款新锐机型,歼-35肩负了中国海军航空兵迈向新台阶的重任,但凡事都有个过程,量产预计要等到2025年以后。
这也意味着,尽管目前它让世人看到了中国在舰载战斗机领域的创造力和工业潜力,但要形成战斗力,还需要时间。
说到底,中国空军的短板和不足,并不是「捏软柿子」,而是不可忽视的发展阶段问题。比如美军的战略轰炸机和加油机数量常常以百来计,这种绝对优势来自数十年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追平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空军「低人一等」。如果放到亚太地区横向对比,歼-20、歼-16等机型数量的爆发,以及不断完善的作战体系,早已让中国具备了区域内的重要优势。
当然,真正迈向全球化空军,还得看咱们能否补齐这些战略空军的短板。从整个航空体系建设来说,「多一些储备机,少一些饭后茶话」总归是好事儿。毕竟,只有全体系的建设才能撑起未来空战的天际。
中国空军的道路永远没有尽头,未来该补短的补短,该增强的增强,一切都不能落下。这一路风雨兼程,到底能走多远,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