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俄乌冲突提醒了中国:最好在西部囤300万人的弹药,以备不时之需

2024-10-17军情

俄乌之间的战事已经持续了2年零8个月之久,至今依然没有分出胜负,呈现出了难以突破的僵局。

对于俄军来说,他们在2022年初试图快速摧毁乌克兰中枢,迅速结束战斗的希望破灭了,其后试图全面控制乌东的计划也宣告失败。

俄罗斯只能以大量的人力物力损失慢慢的在乌东一个城镇,一个村庄的慢慢前推,并竭力维持第聂伯河下游左岸的防线。

而对于乌军来说,形势也并不乐观。

乌克兰筹备日久的2023年夏秋攻势被俄罗斯挡住了,乌克兰丢失了乌东北线的大量定居点。

北约支援的武器装备,不论是M1A2主战坦克,「弓箭手」卡车炮都没有成为能扭转乾坤的「决战兵器」,就连F-16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数量上,质量上达到预期的战斗力。

未来俄乌前线的局势依然会持续胶着。

对于长期关注俄乌战事的许多人而言,这场战争不仅是无人武器,精确打击武器大放异彩的舞台,也是检验工业化国家生产力,动员力的舞台。

以往并不为人看重的弹药也被证明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考虑到目前中国与美国,日本,以及海峡两岸之间的形势不好,摩擦日渐增多,一部分网友提出了应该在西部地区囤积大量弹药,以备不时之需的建议。

那么,这些建议有没有可行性和道理可言呢?

1,囤积弹药的重要性

先来看看俄乌大战中弹药问题究竟有多重要。

俄罗斯在战事发生前,被认为继承了苏联的大量遗产,理论上有大量的弹药可用,根本不用担心弹药紧缺。

然而,在战事发生后,战场上的情况却并不乐观。

因为缺乏精确制导弹药,承担对地打击任务的俄军的苏-34战斗轰炸机需要经常带着铁炸弹低空飞行,结果导致这些造价昂贵的战机频频出现了被廉价的单兵防空导弹击落的记录。

还让俄军一开始发起的攻势效果大打折扣,无法压制乌军的抵抗。

俄军的「口径」巡航导弹,「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也是越打越少。

就连前线供应部队的的基础炮弹也一度出现短缺,而且,俄罗斯还需要为军队低下的物流效率,以及乌军时不时对交通,弹药储藏点攻击而发愁。

至于苏联时代遗留的那些弹药,要么很快被战事消耗一空,要么就因为长期缺乏保养而失效,难以为继。

以至于俄罗斯不得不求助伊朗,朝鲜等国提供弹药。 这也是为什么俄军频频在战场上使用伊朗无人机,伊朗炮弹和朝鲜炮弹的原因。

所幸的是,在2023年加大军费支出,调整军工生产之后,俄罗斯的军工产能大幅度提高,弹药供给有所缓解。

但即便如此,俄罗斯依然有大量的弹药缺口需要由其它国家帮助解决。

乌克兰的情况要更加糟糕。

乌克兰战前的弹药储藏,损管问题就很严重,自2014年到2022年间发生的一系列弹药库爆炸事故导致大量弹药受损。

开战后,乌军的弹药消耗速度也远超平时。

以至于乌克兰在2022年夏季便出现了严重的弹药短缺情况,导致乌军不得不面临俄军更占优势的火力挨打。

以至于乌克兰在2023年以后防守阵地,袭击俄军时明显减少了使用导弹,火炮的频率,而是转而使用耗弹量更小的无人机。

而为乌克兰提供军火的西方国家也因为军工产能不足,难以满足乌克兰的弹药需求。

他们不得不从全球各地搜集乌克兰所需的弹药,一时之间,韩国,巴基斯坦,法国,捷克,英国都成为了乌克兰的弹药来源。

这些国家想要将弹药产能提升到战时状态,甚至还需要等到2027年以后。

由此可见, 弹药的产量和供给对于长期性,大规模战事有多么重要。

解放军潜在的对手,无论美国,日本,还是台湾当局,工业实力都要强于俄乌,制造业基础都不简单,也都很难对付,一打就很有可能是长期性,大规模的战事。

正因为如此,中国应该高度重视弹药的生产和储存能力。

在生产端,得益于良好的工业基础和需求量大的背景,中国各地的军工厂开动起来产能不会低,甚至还可以拉低弹药的生产成本。

而从储存方面来看, 中国广袤的西部地区则是最好的储藏地带,至少要囤积300万人的武器弹药。

2,为什么选择西部

选择在西部地区储藏大量弹药,主要有这么几个好处。

第一,弹药储存要避开人口稠密的地带,防止造成意外伤害,影响正常的生活生产。

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口稠密,在这些地方储藏大量弹药,不够安全,对平民生活影响太大了。

而中国西部地区的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除开重庆,成都,西安,昆明等大城市和一系列中小城市外,人口密度都很稀少,而且遍布广袤的高山,沙漠,戈壁滩,地形复杂,在这些地方储藏弹药, 可以将对民众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二个好处,是中国西部地区远离沿海地带,处于大纵深的内部, 地理位置上比较安全。

众所周知,中国的地理条件自东向西呈现出三级阶梯的形状。

第三阶梯,是以中国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的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然后沿着大兴安岭-太行山脉-秦岭东缘-巫山-雪峰山一线迈入第二阶梯以高原,盆地与河谷构成的地块。

而第二阶梯和以青藏高原为主的第一阶梯就是中国广袤的西部地带。

而这其中,第三阶梯所在的沿海地带,需要直面包括朝鲜半岛,台海,南海三大热点地带,这些地段是目前中国发生战事风险率最高的地方。

一旦出现战事,最容易遭受攻击的也是这里。

敌人只需要在沿海部署F-16这样的轻型战机,理论上就可以将所有沿海地带纳入打击范围。

而如果动用射程超过900公里的AGM-158长程巡航导弹或射程可达2500公里的BGM-109「战斧」巡航导弹,或者出动F-15战机,那么中国中部各省也处于敌方的打击范围内。

而西部各省距离非常遥远,敌人即便在海岸线附近发射巡航导弹,部署战机也很难深入。

届时能对西部各省构成威胁的也只有航程更远的战略轰炸机或者中程导弹,洲际导弹。

前者因为距离遥远,很难在没有加油机陪伴的情况下获得预警机,战斗机的护航。

这意味着敌人向西深入纵深的难度会加大,付出的护航成本也会增高。

这个时候,在内地防空网的侦测下,解放军有更充足的时间拦截敌军的飞机和导弹空袭。

即便对方发射大航程的弹道导弹,拦截难度也会比东部地区更低。

第三个好处, 是可以防范印度在背后背刺。

印度与中国一直存在领土争端,1962年还发生过战争。

印度一直将中国视为军事上最强劲的假想敌,近年来还与中国在边界附近发生过多次摩擦。

而且,随着美国近年来将「亚太」的战略概念进一步延伸成「印太」,美国试图拉拢印度的背景下,美印之间的确也走的越来越近。

在如今由印度人民民主党执政,印度民族主义情绪极端狂热的情况下,一旦中国东部发生战事,印度在中国西部地区对藏,新二自治区虎视眈眈,让人不得不防。

解放军西部战区无论是技术装备的数量和质量,兵员素质,现代化水平都要高于印度在北部部署的20多万「山地打击部队」,还拥有可以居高临下,威胁印度核心地区的战略优势。

但中国在边界上最大的短板,就是中印边界属于西部边陲,远离核心地段,人力物力调运需要付出比印度更高的成本。

而将大量的弹药储存到西部地区,毫无疑问会缓解中印边界一带的补给压力,提升抵御印度的能力。

毕竟,从青海,四川和新疆深处向拉萨,阿克赛钦,察隅等地供应弹药要比从中部和东部地区提取弹药供给来的更快,耗费成本也更低。

第四个好处, 则与军工产业的布局有关。

中国过去曾经大兴三线建设,向西部地区转移了大量的军工厂,让西部地区的军工产业得到了大力提升。

今天的中国,实际上在中国西部地区已经有了一套完善的弹药生产链,在西部地区的军工厂造完弹药,然后就近储存,也可以降低在东部地区分散储存的物流成本。

当然,将大量弹药储存在西部地区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以便修建更多的储存设施,储存设施的维护费用也要比中部和东部地区更高。

但总体来看,在西部地区大量储存弹药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参考资料:

1,2024.7.19-新华网-炮兵仍是俄乌冲突「战斗之王」

2,2024.2.1-新华网-欧盟无法按期向乌克兰交付100万枚炮弹

3,2022.5.9-新华网-我军物流什么样?弹药怎么运?画面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