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作为海洋的主宰者,本身并没有直接的作战能力,它需要与舰载飞机一起配合才能发挥其强大的战斗力。然而,从航母上起飞的舰载机如何安全降落成了一个技术难题,因为航母的飞行甲板并不足够长,因此发展出了拦阻索这一关键技术。
拦阻索被称为「飞行员的救命索」,这么一条索具为什么能值数百万美元,而且全球仅有少数国家能生产?
1916年,英国率先建造了世界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舰,随后日本、美国等国也建造了自己的航母,显著增强了各自的海军力量。但这些国家一直面临一个问题:战斗机如何在完成任务后安全返回航母?舰载机不可能被当作一次性工具。
为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开始在巡洋舰上进行实验,试图通过延长甲板和增设长达36米的跑道来解决飞机降落问题。但很快发现,即使最优秀的飞行员也难以在如此短的距离内安全停下。
无奈之下,美国研发团队提出了拦阻索的概念。他们将22根麻绳平铺在跑道上,每根绳子一端各系一个50斤重的沙袋,用以增加飞机着陆时的阻力。此法取得了良好效果,飞机成功安全停止。但在实际战斗中,每次部署这些沙袋显然不现实。
随后,美国海军研发了一种垂直拦阻装置,使用支撑塔和滑轮组,实现了拦阻索的自动复位。英国引进此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液压拦阻系统,最终技术又传回美国,形成了现代的液压拦阻索系统。
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能自主生产拦阻索的国家仅限于英国、美国和前苏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仅继承了部分技术,由于缺乏材料和关键技术,不能完全自主生产,只能算是半自足的状态。
英国方面虽然曾经研究出拦阻索的制造工艺,但是如今已经失传了,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能够自主研制拦阻索的国家只有两个:美国和中国 。
作为拥有世界最强海军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掌握拦阻索工艺理所当然,中国是如何超越各个国家,拥有这项令人艳羡的技术的呢?
中国海军虽为后起之秀,却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拦阻索技术的自主研发。过去曾希望从俄罗斯引进技术未果,西方国家也普遍怀疑中国的制造能力。然而,中国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自主研发出拦阻索装置,并成功应用于辽宁舰上。
于是昔日瞧不起中国海军的各大强国,也只能低下头来中国买拦阻索产品。要知道 市面上拦阻索的价格可是高达150万美元一根,折合成人民币将近千万元左右 ,那么区区一根绳子为什么能够卖得如此昂贵呢?
原因无非两个方面: 难以制造且实在太过重要 。
舰载机在着舰过程中,为了防止尾部挂钩没有钩到拦阻索上、直接冲入海中,是要保留一定的速度的,而这个速度基本上在200公里每小时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在舰载机着舰后拦阻索要承受的拉力高达85万吨牛顿,拉停时间还必须控制在三秒内。 这对于拦阻索的坚韧程度是一道莫大的考验,一旦失败就会酿成人间惨剧。
在美国一艘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进行巡航任务的过程中,就曾发生过这样的故事,当时航母上的E2鹰眼预警机完成演练任务,准备降落在航母甲板上,预警机尾部挂钩也成功钩上了拦阻索,可谁也没想到拦阻索突然断裂,不仅预警机逐渐失败,而且8名地勤人员也因此被拦阻索抽断了腿,下半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
除了要求具备坚韧性之外,拦阻索还需要能够承受上千度的高温,要具备耐磨不生锈以及无磁等特性,否则都很可能会在拦阻战机的过程中发生意外。
那么不进口他国的安全产品,自己国家尝试研究行不行呢?答案是否定的,俄罗斯就是最好的例子。
前不久,俄罗斯的一架苏33舰载机在着舰过程中,由于拦阻索故障而滑出甲板坠入大海,就在人们以为这是偶然的时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俄罗斯一架米格29K舰载机,再次因为相同原因坠入大海,至此之后,该艘航母上再没有舰载机敢起飞。这就清楚告诉我们在确定拦阻索技术已经完善之前,直接将其投入使用有多么的危险。
当然,物以稀为贵,也是拦阻索会卖得如此昂贵的一个主要原因,好在我国已经自主研发出了拦阻索产品,且将其升级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不必受美国钳制,这足以让国人扬眉吐气。
我们也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会研发出越来越多的先进产品,配合训练有素的海军将士,形成一支真正的深蓝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