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要距离还是精准?为什么三八大盖能打千米,而现代步枪只有400米

2024-07-06军情

在军事史中,武器的进步一直是科技创新和战术需求相互交织的结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三八式步枪以其远距离射程而闻名。现代步枪的有效射程似乎有所减短,有人认为中国的95式自动步枪的射程不及日本三八式步枪的一半。因此得出结论认为95式步枪不如三八式,但事实是否如此呢?

(中国95式自动步枪)

一、历史背景

三八式步枪是日本帝国陆军在1930年代采用的主要步枪,当时它的6.5×50毫米步枪弹具有较远的有效射程和良好的穿透力。这款步枪的构造体现了当时战争的特点,比如远距离作战和穿透力需求。

随着战争的进行,几乎全世界的所有国家都发现栓动步枪在近战中的局限性,如射速慢、穿透力过强等。

(三八大盖)

相比之下,现代步枪,特别是突击步枪,采用的是中间型威力弹(IMR),如北约的5.56×45毫米之前苏联经常用的或7.62毫米子弹。

这些弹药在保持一定射程的更注重平衡穿透力、后坐力和弹药携带量。

当代步枪的构造注重快速射击、精准度和灵活性,以应对当代战争中的快速机动和近距离交战。

(以色列「塔沃尔」突击步枪)

二、技术进步

除了这一点之外,还有战场环境的变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步兵的武器通常是短程和长程结合的战术,短程武器主要是冲锋枪,而长程武器主要是步枪。

由于二战时期冲锋枪的有效射程通常不超过200米,对抗200米至400米的敌人时,普通步枪的单发或半自动射击难以达到压制效果。在二战末期,德国人率先研制出了全球首款突击步枪STG44。

STG44步枪的射程有效达到约600米,不仅填补了冲锋枪射程上的不足,还能在中距离上发挥与机枪相近的压制效果。

更为关键的是,因为所使用的是「中间型威力弹」,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全威力弹步枪,其穿透力要大得多,不会像全威力弹那样射中敌人后穿透,而是会停留在人体内,给敌人造成更大的伤害。

(STG44步枪)

普通的冲锋枪在二战结束后很快退出了战场,而突击步枪迅速填补了这一空缺。

更加关键的是,在冲锋枪退出舞台,去寻找新工作机会于警察和反恐系统中之际,传统的栓动式步枪似乎已经退出历史舞台,那些长长的枪械也不再存在,被更加短小轻便的突击步枪所取代。

为什么新型连发步枪的普遍射程不及传统栓动步枪的一半呢?

(F2000突击步枪)

三、实际意义

实际上,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仅仅需要比较两种武器的实际数据,还需要考虑到不同时代所带来的战场环境对比的影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步兵作战时通常需要较远的视距,再加上冲锋枪手在巷战中扮演主要角色,因此栓动式步枪成为了主要装备。

并不是没有人尝试将步枪射击自动化,美国著名的BAR轻机枪最初的设计目的就是制造一把自动步枪,但最终只是制造出了一把重达20多斤的大铁块。

(作为轻机枪用的BAR)

自从现代步枪问世以来,便快速传播到全球各地,不久之后所有国家的军队都开始配备。

(QBZ-191步枪)

尽管现代步枪的有效射程似乎不如三八式步枪,但在当今战争中,步兵的战斗通常不需要如此远的视野,而是将1000-2000米之外的敌人交给炮兵解决即可。

再者配备突击步枪几乎可以完全取代宏观战场上冲锋枪的角色,所以除了狙击手之外,栓动步枪几乎无用武之地。

如果我们以现代战争的战术要求为基础来分析,强调快速移动和灵活应变的战斗速度已经与二战时代大不相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考虑携带性、火力、中程战斗和模块化扩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若综合考虑这些要素,要想完全符合这些条件,最终只能选择使用突击步枪。

(三八大盖)

将三八式步枪和我们的95式步枪的射程进行对比,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行为。

就好比用95式步枪和中国古代的刀剑比较近战能力,显然刀剑更占优势,但不能说步枪就一点儿用也没有吧?

现代兵器的进步逐渐呈现同质化趋势,五十年代开始,许多国家仍然执迷于装备半自动步枪作为主要武器,但在越南战争结束后,人们都认识到拥有可靠的、使用中间威力弹药的全自动步枪是多么关键的事情。

由于现代战场环境的特殊性,射程在单兵作战武器中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三八大盖)

技术进步和战术需求的演变共同塑造了现代步枪的发展。现代步枪的射程之所以不断扩大,并非简单地技术进步,而是为了适应并优化现代战争的需求。

在评估武器性能时,不能单单把射程作为唯一标准,而是要综合考虑武器在实战中的射击精度、机动性、可靠性以及适应不同战场环境的能力。

(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

比较三八式步枪的射程范围与现代步枪的射程范围不仅反映了武器发展的历史轨迹,还展示了技术进步和战术需求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许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可能会出现一种全新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