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为什么富察琅嬅比宜修招恨?

2020-10-11知识

结论我会在后面说,前面会铺垫一些关于剧情总体设计的问题,长文预警。

【甄嬛传】和【如懿传】的叙事,我感觉正好走了两个极端。

【甄嬛传】是努力往群像方向走的,有时候主角的主观感受的描写还不如配角多 。虽然甄嬛的戏份很多,但大多数我们只能看到甄嬛很冷静淡定地做出了决定,她的内心挣扎什么的,却很少流露(相对于主角的戏份来说)。

反过来, 【甄嬛传】的配角的主观描写,有时候甚至多于主角 (相对于配角的戏份来说)

就像同样是「忍痛举荐身边的人给皇帝以换取利益」这件事,明明是那么纠结那么让人柔肠百转的事情,女主角甄嬛就只有湖边不清不楚地滴了几滴眼泪,而华妃却有夜半难以入睡,和侍女大发感慨「我多想皇上让颂芝回来,说他不喜欢她,可是这又于大计无益」的心理描写。

主角的主观心理描写还不如配角多,也不如配角那样能「体谅角色难处」的情况,是十分罕见的。

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呢?

好处就是,【甄嬛传】大多数配角都非常立体,而且非常让人心疼。

不管是「夫君被姐姐抢了儿子早夭而心态异变」的皇后,还是「父亲宠妾灭妻导致外表温柔内心敏感」的安陵容,还是「霸气辣手但真爱皇帝」的华妃,以及皇帝太后浣碧曹贵人等等等等角色,都活灵活现,让人怜爱。

【甄嬛传】非常尊重配角,每个角色在剧里好像都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这也是这部剧在播出多年后,依旧有人不断讨论和不断分析的原因

但是也有问题。

最大问题就是, 主角太「工具人」了

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刻画最不足的反而是甄嬛。甄嬛 在剧里给人的感觉,更像个拓展剧情的线索人物,虽然她的决策大多数都很精彩,但代入感却并不是很好,很多人不喜欢甄嬛,而欣赏甄嬛的人,更多是以一个客观的角度去欣赏她的,而非「从甄嬛身上得到了共鸣」。

不知道是不是原作者面对这种结果 受到了刺激 (这里有个我个人的主观推测:我认为, 大多数作者都是更欣赏主角的,而受众看了一部小说的改编作后却对配角更有共鸣,对作者来说大多是个沉重的打击 ),于是 【如懿传】的小说改编电视剧的时候,她完全放弃了群像的刻画,把重点都放在了女主身上。

如懿一路走来,她的每次心态转变都刻画得非常细致。绝大多数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都留给了女主角。

而【如懿传】的配角设定虽然丰富,但细节刻画远不如【甄嬛传】立体。

再说题目里提到的两位皇后。

其实 ,【如懿传】里的富察皇后 ,从小受到磨灭个性的家庭教育,结婚后不得夫君所爱,哪怕当了皇后也要不断承受来自家族和皇后身份的重压,应该是一个非常让人心疼的角色。

别的不说,就说富察皇后「 儿子新丧,家族人不体谅她还逼着她把女儿远嫁 」这段剧情,要是往深想一层,确实是让人眼泪都要掉下来的。

或者说, 如果编剧愿意设计,完全可以把她设计成一个让人心疼的角色。其实具体设计也不难,给皇后多加点自白,从她的角度更直白地展示她的辛苦和为难就行了

但是编剧并没有这么设计。

就连皇后落水临终的一幕,给她留的临终话语也是干巴巴的,没什么代入感。

反过来, 【甄嬛传】里宜修皇后,她在被揭发和扳倒后,对皇帝说的那番自白,真的是看一次就能让人心疼一次 的,可以说是 史诗级的反派自白 宣言(当然,也有蔡少芬的演技和配音员的声线加成),能彻底改变观众对角色的看法,扭转爱憎。

(截图里跳过了部分对话,只选取了最重要的)。

宜修皇后这一次自白, 把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妻子的无助和委屈都说了出来 ,虽然有些事实并不像她说的那样,但是从她个人的角度来看,事情就是那样的。

反过来, 【如懿传】里富察皇后临走前说的话,很难让人有代入感。

这种「名门嫡女」的心态,一般人本来就很难有共鸣了 。紧接着 她又承认了「皇帝心中的正妻本不是自己」 ,自己是因为家世才被选成皇后的, 那她后面委屈的「皇帝待她不够情深爱浓」,就很没有理,因为本来皇帝就不想娶她为正妻 啊?

我有一个不是很健康的猜想。 我感觉这段话虽然是皇后的自白,但本质还是为了烘托如懿而存在的,因此故意写成了皇后无理取闹的样子

【甄嬛传】力求哪怕一个配角做的事再十恶不赦,也要给他们合理的动机,并且给他们足够的自我辩解的机会。

伴随着产生的问题就是,配角代入感比主角还好,女主角反而很像是个工具人。

【如懿传】则正好和【甄嬛传】相反,很多本身可以挖掘出不少内涵的配角,都放弃了挖掘,很多人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陪衬女主角。

我认为从设定上看,富察琅华可以挖掘出来的东西不比乌拉那拉宜修少,但是 论角色的完成度来说,两者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