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不只是形式上的极简」
多数人是不会理解极简的真正含义的,标榜极简的设计多数设计师「形式上的模仿」
首先我们来看一幅画;
【毕加索的公牛】
很简单的几笔,但凡看过都能画出感觉。但是这个是毕加索的【公牛】作品的第十一稿。
第一稿是什么样呢?
对的,毕加索是画了一个完整的牛,然后通过自己的意识去删减,最后留下了几笔线条。
收笔的地方,看似是应该起笔的地方。 而中间的一切过程正是思考的过程。
但看到最后一稿时,你无法想象画家在这简单几笔画出的牛上上倾注了多少心血,看似一无所有,但是在最终的线条中却包含了我们对于「公牛」二字的所有想象。
简约的最终走向,会引申出一个哲学概念: 无,亦所有 (这句话也正是无印良品的内核,来自道德经老子的一句话: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多数家庭在装修时考虑现代简约的大多数诉求觉得会便宜,有能出效果。但凡有一点这种心态,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选宜家就行了 。即便是选择了极简风格,最终的结果也是不伦不类的。
当下装修所谓的「极简」是形式上的模仿,一个大白墙带几个筒灯就「极简」了,也是算是风格了。(这就属于掩耳盗铃,对于这种想「装象」的这种思路,我真的建议去宜家用心选选软装,别再标榜自己是「极简」)
当然,简约和极简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简约指的是,简单装装。—— 宜家
极简是需要经过逻辑思考的。—— Cassina
先看上图,这种风格属于极简范畴,有内容,但所有的内容不是无意义的堆叠,内容是符合设计逻辑的。看红圈部分,墙面离地有一个15mm缝隙。这个缝隙则是决定了设计师的内核。需要如何解决呢?
为了追求一个简单的不能在简单的线条,我们需要用到以上材质和工艺细节。而这些所有的细节,都是基于逻辑层层构架起来的整体风格。
再看装修成本
1,极简的基础是横平竖直。拿着卡尺去对墙与地,必须保证都是90度。差一点大的立面都会存在问题。解决方法是,全屋挂板找平。
2,材质,材质的精简,不是随便买个灰色就完事了。尺寸,大小,对应整体空间的线条。都需要找到刚刚合适的。
3,去除所有没有必要的线条。水路,电路,全需要重新安排。
4,等等等等。
看个极致的图
这个门,就是个门嘛,有啥不一样的?
看看正常的家里的门,找找不同点。
再来一组图。
「诸多线条营造的简约空间会比「大白墙」更为具体实在」。这些线条的意义相当于素描里的「明暗分界线」
工艺缝和收口方式,都是为了空间显得的加立体,而「立体感」是简约的一大重要核心,类似于素描的「勾缝」。专业设计出身的设计师,都会强调乃至极致的追求对于工艺缝的追求。因为这是:将画面变得立体的核心。
有时候会为了一条缝隙的对齐,要砸了整面墙,为1200*600的砖腾出空间,而砸墙又会影响卫生间的格局,也需要调整。
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句话用到极简里再合适不过了。为了极致的线条会调整诸多地方。其实是一个逆向思考的过程,需要立面空间的完整,然后调整布局达到最终呈现的效果,中间会穿插非常零碎的细节。而对于整体的掌控,在于方方面面的构架,则是设计逻辑。没有设计逻辑的依托,单单的模仿,其实是很无聊的。(真的不如去选择宜家)
此时,希望你理解毕加索的伟大之处,与这个画的可贵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