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降噪耳机怎么选?什么样的降噪最好?

2021-03-15知识

~~我们有做一个视频,如果不想看图文的可以到我们主页看视频哈~~


在生活中,您是否感受到很多讨厌的噪声?


戴着耳机,就可以免受噪声的干扰吗?为了在嘈杂的环境中还你清净,耳机都做了哪些特殊的降噪设计?


耳机的降噪设计,可以分为主动降噪与被动降噪。


被动降噪,就是用一些吸声材料把耳朵捂住,堵得严严实实,来降低噪声。


但是,常用的吸声材料在高频范围内效果比较优异,在低频范围内效果一般,被动降噪不尽如人意。
主动降噪的出现,则弥补了被动降噪的不足。
主动降噪,也称为ANC(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降噪,它的原理很简单,通过麦克风收集噪声信号传给DSP芯片进行数据运算,产生与噪声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信号,两个信号重叠后,一抵消,噪声就没有了。

事实真的这么简单吗?
要知道耳机的不同组件都会影响频率响应和相位响应,麦克风收集到的声音曲线与耳朵听到的声音曲线是不一样的,如果直接对麦克风收集到的曲线进行反相,是不能满足降噪需求的,那么如何才能得到理想的ANC滤波曲线呢?
答案是模拟实验。


我们用同轴扬声器发出20Hz-22kHz的扫频声波作为噪声源,用人耳模拟器内部的麦克风来代替人耳。并测量到达人耳的声波。这样,我们测到耳机自身引起的噪声衰减,记为A1(f)。同时测量出到达麦克风的声波,记为A2(f)最后是耳机内部扬声器到人耳的声波。


20Hz至22 kHz的扫频信号由耳机内部的扬声器发出,供测试使用的人工头内的麦克风收集到该信号,记为函数A3(f)。
有了这三个测量值,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公式A_filter= A1(f)-( A2(f) + A3(f))来计算ANC滤波器的理想值,从而达到比较完美的降噪效果。


这样的降噪方式称为前馈式降噪。
而现实中,因为无法确定噪声的来源位置,加上每个人耳朵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滤波曲线的最终值,比如这样、这样、这样(演示三种相位降噪不完全的曲线)都会造成降噪的不完全。


你可能会说,搞这么复杂,直接收集耳道里的噪声信号不就好了。
没错,反馈式降噪,就把麦克风放置于耳机靠近耳道的部位,收集耳道的噪声信号进行处理。
反馈式降噪不需要关心噪音来源的方向,但它更需要注意延时问题。因为反馈式降噪的麦克风在喇叭前面,即使没有信号处理的时间,也总是晚一个节拍。


我们知道100Hz的低频声音周期根据公式T=1/f换算后是0.01s,而5kHz的高频信号的周期是0.0002s.
如果处理过程有0.0001秒的延迟,则100Hz的反向低频信号就会延迟1/100个周期,这可能感觉不到什么;


而5kHz的反向高频信号则会延迟半个周期,正好和原信号叠加从而完美的变成了主动升噪!


所以噪声频率越低,波形变化越慢,降噪效果越好,而前馈式降噪因为麦克风在外面,只要 Ref mic收到环境噪声的时间 + 信号处理时间 < Error mic收到环境噪声的时间,那么是可以进行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完美的降噪的。
双馈式降噪则集合了两者的优点,降噪效果好,但成本和技术门槛高。
那么,主动降噪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呢?我们拿降噪耳机来测试一下。
将可以发射全频段信号的信号发生器,接入音箱放大,成为噪声源。


采用专业的耳机测试仪收集噪声信号,通过电声测试仪分析信号。


将双馈式降噪耳机置于测试仪中,分别收集关闭主动降噪、只有前馈降噪、只有反馈降噪、前反馈降噪同时作用的四种状态的噪声信号,与原始噪声信号对比。
经过五轮测试,取平均值,可以得到这样的结果:


可以看到,被动降噪对1KHz以上的高频信号降噪效果显著,而主动降噪主要对1KHz以内的低频信号发挥作用前馈降噪对300Hz~1kHz之间的信号降噪有优势,而后馈降噪则对300Hz以内的低频信号降噪效果较好。


前馈降噪,主要降低环境中的中频信号而反馈降噪,因为在喇叭之后更靠近耳朵的位置,要保留更多听音乐时耳机喇叭发出来的人声信号,而不得不减少中频的降噪效果。


头戴耳机面积比较大,前馈双麦克风的降噪效果要明显优于单麦克风。入耳式耳机前馈麦克风的数量对降噪效果的影响比较小。
因为麦克风的位置及数量各有差异,不同厂家不同耳机的降噪效果也不尽相同。
在降低噪声的同时,都会对有用信号如音乐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降噪是一把双刃剑,降噪效果好并不意味着音质更好。只有不断分析降噪模型并改进,才能获得降噪效果好音质又好的耳机。

据说,人如果修行有成,就可以只听到自己想听的声音,忽略其他声音,这是不是最理想的降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