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湖北为什么会出现武汉一城独大的现象?

2021-11-23知识

很早就想谈一下武汉作为一个省会城市的作为。毕竟从某种程度上说,湖北省不像周边的河南有河南话,湖南有湘方言,江西有赣方言。湖北省内各区域的文化,语言,风俗都更趋近周边省份。武汉作为湖北省会,湖北其他地方的人来到这个城市都会有些不适应,但是湖北确实需要一个强大而有实力的武汉来把湖北统一起来。

2014年中国省份人口排名,这是最新的一组数据。

1 广东省 104,303,000
2 山东省 95,793,000
3 河南省 94,024,000
4 四川省 80,418,000
5 江苏省 78,660,000
6 河北省 71,854,000
7 湖南省 65,684,000
8 安徽省 64,501,000
9 湖北省 57,238,000
10 浙江省 54,427,000



但一个作为一个不沿海,全省人口也不算多(6000万,全国排名第九,少于湖南的6500万,少于河南9500万,多于江西)国家政策层面也缺乏提纲挈领的省份,湖北作为一个内陆省份的表现,无论是从人均还是总量上都是可圈可点的。当然这个数据表现放在刚改革开放初期,湖北省是更不会比沿海诸省逊色。

聚集更多从历史角度讲,武汉的政治地位从清末到民国一直处于加强的阶段,从清末汉口通商,再到辛亥革命率先在武昌打响,再到大革命北伐胜利,国民政府迁都武汉,以及1938年抗战,作为实际首都的武汉,进行的保卫大武汉,乃至到新中国后第一个直辖市,以及计划经济时代武汉作为工业重镇,仅次于北上天的经济地位。

时至今天,武汉虽然衰弱,但已经保持着华中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这种政治地位的不会以经济的发展作为转移,大西北发展,无论乌鲁木齐和兰州如何发展,必然在政治地位比不上西安,这种政治地位是由地理区位,以及历史沉淀决定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诸多省份的省会有过变动河北从保定、天津、再到石家庄的一波三折,河南从开封迁到小城郑州、安徽省会迁到合肥。都是再三从政治,经济上面考虑。

武汉或者说武昌作为整个湖北乃至湖广(湖北、湖南)的政治中心也是从元朝开始,整个湖北东面是大别山,西北是秦岭,整个湖北的基础则是江汉平原。而武昌作为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处,湖北选址省会武汉是非常明智的。

中国主要城市十大城市为: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加上另外两个尚待发展的天津和重庆。以及长三角的南京和杭州,以及内陆双雄 武汉和成都。当然还有综合实力不俗的西安和沈阳。这些城市算上传统意义的大城市。

未来十年中国综合实力的十强城市会比较稳定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杭州和南京,以及武汉和成都中。

武汉的底子是民国工业化时期和改革开放前尤其是民国打下来的,汉口特别市(包括汉阳)+武昌省会合并,在20-30年代就有城市人口146万,最高曾达到157万,,仅次于上海,与天津持平,所以武汉强是历史原因,当年的湖北第二大城市沙市,人口仅20多万,武汉是沙市港口贸易 工业产值的8倍;而成都从一个不如武昌,更不如他省内重庆的城市,到从2001年开始,全川之力 成就现在的省会极强,从90年代开始武汉三镇加起来不逊色成都(GDP),直至2015,最为内陆双雄的武汉、成都Gdp双双突破一万亿大关,武汉更是以微弱优势从从GDP数据上赶超成都。

现在网上有种普遍的议论,武汉和成都作为一城独大的城市。把省内兄弟城市的资源都吸收利用。此言差矣!!诸不见,这几年湖北省内的一主两副,里面的两副城市,宜昌、襄阳的经济增长率已经达到11%强,可以说襄阳和宜昌的整体水平的提升和湖北省内用武汉市这个强大省会城市的复兴有着直接的关系。襄阳、宜昌大有赶超中部非省会第一城市洛阳的趋势。

而且一个强大的省会城市能够给省会的兄弟城市投入更多的资本发展,武汉本土企业的发展,首先是从布局省会其他城市开始,一个强大省会城市更容易诞生出强大的巨头企业,以辽宁大连万达的发展,杭州阿里巴巴的发展莫不是在城市发展中诞生的巨头企业然后带领其他城市的发展,省内的政策以及行政之便,更好的延伸出附加行业的发展。

一个拥有区域中心城市的省份,会在国家整体上更容易获得政治话语权

整个湖南目前就是集中全湖南建设大长沙,发展长株潭来追赶武汉,而郑州也是建立中原城市群来欲与武汉一较高下。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缺的是什么,他们缺乏武汉从清末至今,积累起来人口,省会影响力,乃至城市知名度。

武汉、成都作为这几年内陆可以与沿海诸强抗衡的内陆城市,也将会从整体上提升本区的整体竞争力和周边的连带作为,可以毫不过分的讲,一个强大省会城市对于提升省份总体形象和带动周边发展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有武汉作为省会的湖北,不仅仅成为经济腹地,更大程度上可以利用武汉九省通衢的交通优势以及在政治上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全省的建设水平。

强大省会城市带来的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作为综合实力可以居于前三的山东省,并没有诞生一个可以具备前十的城市。济南政治地位尚可,经济乏力,青岛。经济不俗。美誉度也不错,但是省内烟台,济南都会对人才以及资源产生相互吸引,山东无法诞生一个强大到可以提纲挈领的城市。也是因为这种从数据层面上的导致山东整个省无法给我心中行成一个经济上和广东 、江苏一样强大的省份。

还有福建省,拥有福州和厦门,以及实力不差的泉州,福建省并没有发展出一个核心城市在于本省人口基数不大,而且在国家层面上具有不稳定的因素存在,无法大力发展巨型国企,厦门又限于地理问题,只能成为一个现代而充满年浪漫气息的旅游城市,无法成为强大的核心城市。

强大省会人才汇聚,马太效应

平心而论作为一个内陆城市。武汉的就业环境和沿海比差距真的很大,但是对比周边的长沙、郑州、南昌。武汉作为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可以吸纳更多的巨型企业在武汉设置大区中心。从而更多的改善武汉的就业环境,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好的与国际接轨。整个湖北乃至中部都需要一个强的与北上广一样具备强大吸引力的城市。

举例:一个襄阳或者宜昌武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毕业了,选择在武汉到巨型企业的华中分部就业,生活恐怕比直接去沿海更好。起码周末都可以回家看下家人,不用在春运时和人抢车票。

武汉的复兴之路刚刚开始,君不见南粤双雄的整体实力的提升,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出口贸易才促成了珠三角周边城市的集体发展,君不见90年代的上海浦东新区发展带动整个长三角的经济腾飞才有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中国第一大城市群。以巨头东风企业为例,如果湖北省内没有武汉这个强大省会的存在,东风的总部可能早就迁到广州去了。恐怕十堰和襄阳连汽车周边行业的边角余料都吃不到。

武汉目前依旧处于城市发展的巨震时期,这个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已经亏欠了太多,只有内修好自身,才能能够给省内兄弟城市带来直观的输血功能,而在复兴之路上武汉会诞生出强大有实力的巨头企业,并带领全省发展,作为中三角的核心城市,武汉城市圈的城际铁路的发展将会给武汉乃至中部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关于武汉的城市复兴

武汉政府官方对于武汉城市复兴的定义是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目前来说国家给明确定位为中心城市的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武汉确实短期内无法达到,我想如果说要比较现实的复兴的话,应该定位于国家八大城市之列,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杭州、南京、武汉、成都。这十个城市之中起码在综合实力要保八争六。处于这个水平的武汉基本上就比较符合整个武汉的城市定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