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的治疗和康复中,吃这件事,应该是患者和家属可以最大限度参与和控制的了 。癌症通常会导致人体代谢异常,增加身体炎症,令人食欲不振,还会减慢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使得身体消瘦。
延伸阅读:同时,对癌症治疗也会不同程度地致使蛋白质流失,或是导致一系列消化道异常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吸收不良等,影响患者进食获取营养。也就是说, 对于癌症患者,不论是疾病本身还是治疗都增加了身体消耗,影响营养摄入和吸收利用。营养不良在癌症患者中普遍存在,直接跟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感染率,死亡率相关。 研究表明,营养不良会导致患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升高。肌肉减少的患者,手术的并发症和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会显著增多。因此我们必须要对营养支持高度重视, 把饮食和保障状态放到一个和治疗同等的战略高度。 在癌症治疗期间,饮食已经不单单是平日的一日三餐果腹之需,满足味觉的欢愉,更是治疗的一部分。
如何判断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一般指营养过量或营养不足,肿瘤营养不良特指营养不足,包括三种分型:
① 能量缺乏型:以能量摄入不足为主,表现为皮下脂肪、骨骼肌显著消耗和内脏器官萎缩,称为消瘦型营养不足;
② 蛋白质缺乏型:蛋白质严重缺乏而能量摄入基本满足者称为水肿型营养不足;
③ 混合型:能量与蛋白质均缺乏者称为混合型营养不良。
判断营养不良可以参考下面两种方法,符合其中一种即考虑为营养不良:
- 体质指数(BMI )≦18.5(kg/m2)
BMI= 体重(kg) / 身高2(m),成年人BMI正常值范围:18.5-23.9 。
2. 无节食条件下,在任意时间内较平常减轻>10%,或3个月内较平常减轻>5%
营养补充重点一:营养全面均衡
不论是否生病,好的饮食基础都是营养丰富且均衡的膳食。多样化的饮食带来的全面均衡的营养有助于患者提高机体免疫力。很多肿瘤患者迷信「冬虫夏草」、「燕窝」、「人参」、「灵芝」等贵重补品,但实际上丰富均衡的营养并不需要昂贵的食材,几十万年前的古智人靠着采集就已经能得到充分的营养。这其实很合理,毕竟这正是人类在先前数十万年间的正常饮食,人体早就完全适应而且适合。相较之下,之后农民的饮食往往种类极少,而且不均衡。 近代,许多农业人口都依靠单一作物为主要热量来源,可能是小麦、马铃薯、稻米之类,这样一来就会缺少人体所必需的其他维生素、矿物质或营养。例如在中国偏远乡间的传统典型农夫,早上吃饭、中午吃饭,晚上吃的还是饭,而远古的原始人通常都会吃到数十种不同的食物。他们可能早餐吃浆果和蘑菇;中餐吃水果、蜗牛和乌龟;晚餐则是来份野兔排佐野生洋葱。 同样的, 对于肿瘤患者,几乎没有哪一种食物是完全不能吃的( 除了几样明确会对药物代谢有影响的东西,如西柚、石榴、杨桃之外) ,当然也没有万能的「抗癌食物」 (那些玲琅满目的保健品,少吃或者不吃可能更好,还是少交智商税吧)。目前没有哪一种单独的食物或者营养素被科学验证是可以治疗或者辅助治疗癌症的。 总体的原则是: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纤维,适当高热量的平衡膳食。 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先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
蛋白质 是构成人体组织最重要的营养元素,高蛋白饮食有益于肿瘤患者。蛋白质的最好来源是鱼、家禽、瘦肉、鸡蛋、低脂乳制品、坚果、坚果酱、干豆、豌豆、扁豆和大豆食品。相对于植物蛋白,动物蛋白更加优质。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导2016】推荐每日摄入量:鱼虾类40g~75g,畜禽肉类40g~75g,蛋类40-50g。
延伸阅读:与红肉相比,白肉对机体更有利,尽量少食用加工肉。仅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还不够,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同样重要,这就要说到蛋白质的隐藏「技能」——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当把两种或多种食物蛋白混合食用,它们所含的氨基酸便有可能取长补短,能够提高蛋白质利用率。遵循三个原则,提高蛋白质利用率:
- 搭配的蛋白质种类越多越好;
- 食物的生物学种属愈远愈好,如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之间的混合比单纯植物性食物之间混合要好;
- 食用时间越近越好,同时食用最好,如果食物摄人的时间间隔超过4小时,因氨基酸不能同时到达肝脏,此时的互补作用就不明显了。
脂肪酸 在营养补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脂肪对心脏和胆固醇的影响,宜选择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比如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改善患者的食欲、食量、体重减少,而且有提高免疫力作用。
碳水化合物 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水果、蔬菜、全谷物等加工程度少的食物,它们能够提供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素。 精加工食品,如精制面粉等包含大量单糖,营养含量低,要减少摄入。
膳食纤维 是部分水果、蔬菜和谷类中存在的一种物质,可以增强肠道蠕动、促进益生菌生长、抑制致病菌生长。长期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如全麦、燕麦、水果等,均可以增加益生菌的生长。增加高纤维食物的另一个目的是保证大便通畅,因为肿瘤患者本身或者在放化疗期间绝大多数会出现便秘。
营养补充重点二:肠内营养是首选
肠内营养是通过经口进食或鼻饲,使营养物质进入胃肠道进行消化吸收来补充营养的。因为没有违背正常的生理特点,所以它的并发症少,相对安全,而且可以长期连续使用。 只要消化道可以使用,我们就应该优先通过消化道给予食物。 不要小瞧我们的肠道, 它不仅能把吃进去的食物消化吸收,肩负着身体消化系统的重任,更包含着身体很大一部分的免疫系统。 我们应该鼓励患者,要重视每一口饭,因为就算吃不下太多东西,微量的喂养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肠道也需要被滋养。如果长期不给肠道喂养食物,肠道功能就会减退,再有食物进入肠道以后,就容易出现不耐受,如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也会受到影响。另外,人体的肠道需要食物刺激才能建立免疫屏障从而预防菌群失调。要知道,肠道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库,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通过肠道喂养,可以防止大肠里的细菌移动到身体其他本来无菌的器官或组织,避免造成全身感染。
营养针,在医学上称为肠外营养或者静脉营养,就是将营养物质直接通过静脉点滴的形式输送到血液里。营养针提供的营养物质包身体必需的宏量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蛋白质(主要以单体氨基酸的形式)、脂肪(以单一或者混合脂肪乳的形式),还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肠外营养通常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它对营养制剂的配备、保存和使用都有严格要求,因此它的成本高,并发症多,最常见的就是感染和代谢紊乱,长期使用还可能导致胃肠功能衰退。所以,对于胃肠功能正常的患者, 如果能靠「吃」补充营养,就尽量不要靠「打针」来补充营养。
营养补充重点三:能量密度要提高
能量密度,指的是每克食物所含的热量(卡路里)。能量密度高的食物可以向我们的身体提供更多的热量,满足肌体代谢的需要。显然, 对于存在吞咽困难、呕吐等进食障碍的癌症患者,应尽量摄入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 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吃一顿是一顿」。
然而现实中一个好心办坏事的例子是,我们经常看到,一旦患者因为化疗而食欲不振,或因为消化道梗阻出现食不下咽或呕吐的情况,家属们往往选择马上把患者的食物变成熬得糊烂的米粥、面汤,因为这样的食物「好消化」。但问题是,这些食物中普遍含有大量的水份,使得供能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不足,其中含有的热量是非常有限的,营养成分也很难均衡。患者好不容易被喂下汤汤水水,却无法得到必要的营养,身体必然无法得到补益。
越是对于进食困难的患者,越要注意提供营养密度相对较高的液体食物, 如经过科学配方的肠内营养液,使患者在有限的进食中,尽可能多地得到均衡的营养。肠内营养液经济实惠,还可起到预防感染,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市面上有很多种营养液可以选择,一般大些的药店内也可以找到。这种营养液可以直接喝,也可以下胃管鼻饲饮食,帮助患者补充机体所需的肠内营养。不过同时也要注意,食物的能量密度也并非越高越好。能量密度过高的食物可能使肠道内的渗透压升高,造成患者腹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建议患者朋友在刚刚开始口服肠内营养液时,要注意少量、小口、缓慢摄入,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
对于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自制匀浆膳食,把我们平时吃的新鲜饭菜和一定比例的水用料理机打碎成糊状,饭菜也是按照「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纤维,适当高热量的平衡膳食」的原则准备,同样可以起到营养补充的作用,性价比最高。
对于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有几点注意事项:一是 对于恶液质的病人,补充营养要从少到多,循序渐进, 如果最初补充太多会导致胃肠道负担重,反而越喂越瘦。二是在 鼻饲的过程中要注意温度、速度和浓度。 温度是指营养液要加热至40℃左右(特殊说明不能加热的营养液除外),不要太凉;速度就是注射器推注的速度不能太快,要缓慢注射;浓度就是营养液的浓度不能太高,以免堵塞胃管。不要担心下胃管对患者造成的痛苦,那只是一瞬间的不适,比起身体一天天消瘦,忍受着营养不良造成的并发症带来的痛苦要轻松得多。
【请您帮我】
如果您觉得这篇内容对您有启发,我想请您帮我个忙:
1、点赞,让更多朋友也看到这篇内容(收藏不点赞,都是耍流氓哦)。
2、关注我和我的专栏,及时看到我的更新,交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