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我的团长我的团】有哪些令人称道的细节?

2016-10-14知识

本文为本人写在与小伙伴们同开的公众号的一篇推送

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现贴文如下(想转载直接复制粘贴就好)

今天我来推荐一部电视剧,或者说,一段写满了人性的脆弱与挣扎的历史。

它描写的似乎是一场战争,却又不像战争,它超越了民族民怨,转而去讨论人性,在那个纷杂无序的世界里,它用最原始的写实方法,告诉了我们,整个时代的历史。

它书写了战争的无情,却用了最令人动情的方式。它道尽了底层军民的屈辱,却满是看似荒诞的呓语。

它让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抗战。

它是中国版【太平洋战争】,中国最好的战争剧,没有之一。

嗯,它就是

【我的团长我的团】

(本文将试图从多个方面介绍这部作品,如讨厌剧透或对兵器知识无感,可直接跳到最后)

一、 最真实的道具:

轻机枪(具体名称之后会解释)知道要换弹和点射,用得久了要换枪管,毛瑟知道用枪托,马克沁知道要水冷,步枪要维护和清理,能从着弹声音判断炮的口径,步枪机枪冲锋枪子弹声音知道是不同的,手榴弹爆炸没有出现一大团火焰而是烟幕弥漫,弹片横飞…..仅从道具使用上,这部剧注定要甩开槽点无数的抗日神剧10条街的距离。

另外,剧中「炮灰团」所用的武器的纷杂,质量的参差不齐,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军的后勤管理之混乱,民国时期国防工业的薄弱。

关于本剧中枪械道具的使用小编想提2个细节:

(本来想总结一下剧中出现的所有武器,但本弱渣能力实为有限,况且网上已经出现了很全面的总结,直接上网址http:// tieba.baidu.com/p/26132 08366?pid=39376482347&see_lz=1 )

1. 剧中第9集日军在毒气的掩护下向「炮灰」们守卫的西岸阵地发起了第十四次冲锋,这次战斗中,一个叫「立花奇雄」的日军中佐在近身搏斗中用枪顶住了「冒牌团长」龙文章的头,经过几秒的惊恐后这名中佐开了枪,然而,这发子弹却「如愿以偿」地卡了壳。最终这名日军佐官被龙文章(段奕宏 饰)所杀。

而中佐手里的枪不是别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被二战时期美军戏称「可靠性连自杀都无法保证」的「南部十四式手枪」【1】,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王八盒子」。

「南部十四式手枪」,为日军大佐南部麟次郎设计,该枪外形酷似德军「鲁格手枪」,而不同于鲁格手枪具有诸多优异性能,该枪需严格保养才可正常使用,可靠性极差,极易发生卡壳事件而不可连续击发,从而成为「手动手枪」。

从这一点来看,那名日本中佐的枪在关键时刻的卡壳可以说如实地还原了历史。



(图示为龙文章被日军官手中的「王八盒子」顶头的剧照。图片来自youku视频截图。)


(图示为「南部十四式手枪」,图片来自网络。)

2. 剧中曾多次提到迷龙(张国强 饰)手里的那把酷似「捷克式」轻机枪的加拿大产机枪。而这挺机枪便是在二战期间风靡整个英联邦的ZB33型「布伦式」轻机枪。

「布伦式」轻机枪是英国在捷克斯洛伐克产ZB26型轻机枪(俗称捷克式)的基础上进行仿制并改进而成的一款优秀的轻机枪,其与「捷克式」的最主要差别体现在弹匣上。(另有枪管,导气孔,握把等多处改进)【2】

「捷克式」轻机枪所用弹匣为20发直弹匣,而「布伦式」轻机枪所用弹匣为30发弯弹匣。

而迷龙手中的这把轻机枪显然是「布伦式」轻机枪,而加拿大确实也生产过这型机枪,可以说是尊重了历史。

说到这小编不由地想起之前曾看到过某个国产抗战剧将日军的「歪把子」近乎反人类的6个5发弹夹压弹至30发弹斗供弹方式改成了弹链供弹,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对待道具的如此随意的态度,又怎能拍出一部有内涵的战争剧?





(第一幅图为ZB26型捷克式轻机枪,第二幅图为ZB33型布伦式轻机枪,第三幅图为【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迷龙使用轻机枪射击的剧照,图片均来自网络)

这些独特而真实的道具,体现的是剧组事实求是的严谨之态度,因为它们写的不仅是历史,更是一段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这种态度,在抗日神剧愈发秀下限的恶俗中,弥足珍贵。

二、 最出色的演技与剧情:

这部剧,没有配角。每个都用或多或少的出演,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演技。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小太爷孟烦了在收到家书后的激动,图片来自网络)


(龙文章在缅甸收拢队伍时向炮灰们喊着「走啊,我带你们回家」图片来自网络 ps:老段在喊完之后的那个迷人的微笑简直是我见过的最撩人的笑)










(图片均来自网络)

这支炮灰团,由来自五湖四海的溃兵构成,名曰川军团,却没有一个四川人。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独特的穿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出身,说着不同的方言。却同样的衣衫褴褛,满身肮脏(单凭这一点估计也把那种每个人穿的油光锃亮的抗战剧再甩出10条街吧)

他们有血有肉,有过为争取胜利而不顾一切的热血,也有过在安逸的麻痹下被磨平了的意志。有时他们麻木,20多个中国兵宁肯躲在英国人的仓库里等死也不出去解决了看守他们的四个日本兵;有时他们懦弱小太爷孟烦了(张译 饰)曾当过3 次逃兵,为了活命装死;有时他们无耻,为了能在禅达安下家,迷龙对地主破口大骂只求一套本就不属于自己的豪华院落;有时他们愚昧,蛇屁股(剧中人物绰号)在作为证人出席审判龙文章时不由自主地下跪,这一幕不由让人想起,大清亡国也不过区区30载。他们虚荣,他们自私,他们没有浑浑噩噩只求能安逸的苟活。

龙文章呢?他是一个靠装坑蒙拐骗当上团长的「伪团座」,在审判时为了活命装疯卖傻,用克扣口粮换来的钱去买香皂丝袜,来贿赂军需官的老婆,「以换取本该下发的装备」。他油嘴滑舌,他阿谀奉承,他又冷酷无情,他不知理想为何物,却努力的把当下的事一件件地做好。

而这样的团长,这样的团,没有了主角光环,却因为无比地真实,让人倍感亲切。他们也终于摆脱了人们对军队的刻板认识,让人管中窥豹,看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最底层军队的基本生存状态。

而虞啸卿(邢佳栋 饰)呢?他有着抗战时期国军高级将领普遍具有的爱国热情,他个性,他热血,他无畏;他思想前卫,学习美军太平洋战争的跳岛战术,他爱兵如子,为了解士兵体能跟士兵吃一样的饭,他严格待人,把他的亲兄弟一个一个按军法处置。他有着「炮灰团」无比羡慕的先进武器,他锻炼出了一支跟他一样不怕死的精锐「虞家军」。

然而,仿佛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把「炮灰」们从缅甸带回禅达的是伪团座龙文章,让西岸赢得固防宝贵时间的是彼时连编制都没有「炮灰团」,最终带领弟兄们在树堡里坚守38天的还是龙文章。

前后强大的反差,让人乍看不解,以致我们自然地想从剧中寻找答案,于是,便引出了整部剧最大的亮点。

三、 最深刻的思考:

我一直认为,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一定可以带给人不同层次与角度的思考。

从这一点看,我认为把团长说成中国版【太平洋战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是美国的10集迷你剧,另外推荐姊妹篇【兄弟连】)绝不为过,它甚至在思想的深度上超过了后者。

编剧兰小龙,似乎借这样一部作品,摸到了抗战屡战屡败的实质。

1. 在歪风中堕落的将官

虞啸卿说:

我国很大

我族军人

数千年没有过如此的溃败

我们都该死

你 我 他们

都该死!【3】

于是他用一腔热血打造出了虞家军,只是为了让他们在将来的某一天,光荣的战死。于是他让炮灰们坚守在东岸,不予撤回。他甚至因为龙文章没有死在南天门而勃然大怒。他就像一个狂热的东方凯撒,英勇而无畏。

不过正像后来龙文章的调侃:

你说咱仗打不了 国治不好

至少还有逼国人玉碎的本事吧

这么容易到手的正义

不要白不要 【3】

正义啊 伸手就能拿到

他终究没有「战死」的机会,他凭着父亲的关系和唐基(剧中人物 虞师副师长)的辅佐步步高升,最终让自己的锐气慢慢磨平。

他仿佛就像少年的汪精卫、蒋介石,十年热血,凉于仕途。

2. 毫无意义的牺牲:

麦克鲁汉(剧中人物 美军援华联络官)说:

你和你的弟兄喜欢做别人桌上的筹码?刚死就被人忘掉,好像没活过。中了枪,喘着气,最后一口,很后悔,不知道为了什么——你发誓?

他用这种直白的方式告诉了我们,士兵的生死,对政客来说,只是谈判桌上的筹码。

就好像淞沪抗战的四行壮士,为了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去打一场毫无胜算可能的坚守战。

但他们至少还知道自己牺牲的意义,而有些人,不明不白地战死,连名分都没有,死得无依无靠,更令人悲哀。而最悲哀的是,这样的人,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并不少。他们以混饭吃的名义参军,以连政治棋子都算不上的炮灰身份死去,他们的成就被人所占,死前无人听闻,死后没人知晓。在这种情况下,于乱世中活下去,似乎成了「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从这一角度,也勿怪国军的战力低下,不能让士兵安安心心地战死,他们也只好选择屈辱的苟活。

但换句话说,假如真的有人甘愿用生命的代价换取纯粹的信仰,默默向死,更值得钦佩与敬仰。突然就想到了莫斯科红场无名烈士纪念碑的碑文: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

(原俄文为:Имя твоё неизвестно. Подвиг твой бессмертен)

3. 缺失的信仰:

坚守南天门时,原本2天的时限已过了很久,虞师援兵迟迟不来。

张立宪(剧中人物 为虞啸卿亲信 李晨 饰)选择了自杀。孟烦了解释说:

张立宪死了 是自杀

我多希望这个曾经很俊朗的情敌

是因为破相而自杀的

可我知道不是 是他的神坍塌了

他的神,就是虞啸卿,他以虞啸卿为信仰,当他看到虞师承诺的本该4小时就到达的增援推迟了38天,他发现他一直信任的,敬佩的,神一般的人设由此坍塌。信仰的幻灭,让他失去了战斗的意志。

而他却是幸运的,因为他至少有过信仰,尽管,这个信仰是他的指挥官,是那么的易碎,那么的不堪一击。

但千千万万其他的底层士兵呢?他们到底为谁而战?将来为谁牺牲?不会有太多人思考。

我想,这可能就是龙文章和「炮灰」们的区别,因为他说过:「我只是想让事情变成本来他应有的那个样子」

这可能也是国共两军的区别,因为,除了信仰,你很难找到一个别的什么东西能让同样一支部队在短短2、3年的时间里由战五渣蜕变成高达(国军60军在1948年起义,后被整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入朝作战,在汉江阻击战中凭借极其简陋的武器及稀缺的弹药成功阻击美精锐第1军)。

4. 复杂的人性:

本剧的人物形象,复杂而难以捉摸。

你很难找到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好人」或「坏人」,人性的复杂,展露无疑。

龙文章本身就是难以捉摸的人,他能在上一秒对着炮灰团和逃兵慷慨陈词,下一秒对着虞啸卿满脸堆笑;他能在与日军作战时全然不顾生死,被麦克鲁汉称为「疯子」,却在即将被枪毙时跪地求饶,尊严尽失。

孟烦了惜命,他不止一次的阻止龙文章的冒险计划,他曾对龙文章大吼:「龙文章,你从来没说过军令如山。可是为什么,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听你的,我们信你的?因为我们觉得你能把我们带到一条活道上,因为我们觉得,大伙儿能一块儿抱着团活下去。我们不是要你,千方百计地给我们设计一怎么死法!我跟我们团叫炮灰团,我们那是开玩笑呢。您怎么着,你真拿我们当炮灰啊你!」【3】这话喊出了却令人错愕,因为,几年前,他还是一个热血青年,在北平参加爱国游行,弃笔从军,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连那个玩弄权术于股掌之中的唐基都曾对着郝兽医(剧中人物 为炮灰团军医 罗京民 饰)的墓碑嚎啕大哭,无比动情。

他们本身就是一个个悖论,时而值得尊敬,时而又令人唾弃。

或许这才是一个正常人,应有的模样。

没有被神化的主角们,更加可爱。

……

这些思考,并不仅限如此,我能保证,他们的每一段对话,都值得认认真真的咀嚼和品位,也一定会,带给人,不一样的思考。

知乎某团迷总结过团长里的经典对白,感觉很好啊~上网址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5143 3227/answer/147710593

四、 一点小感想:

(不想看剧透的人看这啊~)

这几天为写这篇文章,把这部剧刷了第四遍。

同名小说也跳着看了一点,看到了炮灰们近乎不忍直视的结局(想知道结果的人直接翻小说吧,不剧透了)

就突然想写点什么。

那就作为我的毫无逻辑一点小感想吧。

我一直,以着一种复杂而矛盾的心理看待着国军抗战史。

一方面,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日军投降,国军对日军共进行正面战役15场,其中日军死亡人数为198.4万人,而中方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万之巨【4】。

这样的人数对比,也基本反映了各大战役的中日伤亡比例。

无论是前期南京保卫战的大溃退,山东战场韩复榘的不战而逃,中期的中条山战役的惨败,花园口的百万灾民,都是国民政府永远无法洗去的黑点。

而1944年豫湘桂战役的惨败,更像是一支已处在强弩之末的军队对中国掠城袭地式的屠杀,国军的惨败彻底揭开了它最后一块的「遮羞布」。

而以中国远征军发动的,几乎是虞啸卿和龙文章兵棋推演翻版的松山战役为例,日军凭借强大的地下工事和反斜面炮火的打击,令中国总攻部队久攻不克。最终战役结束时双方伤亡比超过1比6。

这样的战役,比比皆是,这当然有各个方面的原因。但终究未能掩盖国军战力不足的事实。

而另一方面,国军这样大规模的阵亡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大部分的国军士兵却及指挥官确能恪尽职守,浴血奋战,不畏牺牲。

而73名国军师级以上将领的壮烈殉国【5】,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的忍辱负重、为国捐躯,以及无数将军的绝笔遗言,甚至蒋介石在抗战中的慷慨讲话,都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气节的完美体现,更是国军坚决抗战的铁证。

然而,日军从东北打到了西南,却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中国从来不缺铁血报国的硬汉,国军有,共军也有,但仗,终究还是打成了这样。

为什么?

答案当然很复杂。

但我相信,你能从这部剧中找到某些答案。

无论如何,向所有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献出宝贵生命的人致敬,

或许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但你们的功绩永世长存。

参考资料

【1】 http://www. 360doc.com/content/15/0 701/12/4974309_481898935.shtml

【2】 https:// zh.m.wikipedia.org/zh/ 布倫輕機槍

【3】【我的团长我的团】兰晓龙

【4】「抗战14年,战役知多少」 文史月刊 [1671-0746] yr:2010 iss:10 pg:38 -38

【5】https:// zh.m.wikipedia.org/wiki / 中国抗日战争

%F5vSH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