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就是看你把金庸的武侠小说当做纯粹的爽文读,还是当做有一定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吗?
所以影视编剧经常把武侠小说改编成结尾boss战给观众爽啊,别管起点多低,别管过程多虐,最后一定要把所有问题归结为某个大boss在幕后操纵一切,只要干掉他,那就天下太平了。
而在现实中,只有中二期少年的眼光,才会有这种简单的二元论观点。
所以在热血少年动漫里,还比较容易找到这种套路的继续。
其实题主说的那种武侠小说,在当年新派武侠小说开始流行时简直不要太多,配上一个或香艳或打斗画面的封面,就是一部少年出场全家被杀,独自一人踏上复仇之路,途中遇美女遇宝藏遇高人遇秘籍一气练成绝顶高手,最后找到仇人,可能他还要挑起武林纷争,颠覆朝廷,夺取天下等等一无是处就等着主角去理直气壮的砍死他。
这种套路中,有的作者文笔可能还不比金庸差多少,而且武功描写更大开脑洞,美女描写更活色生香,最后一战更是惊天动地。
然鹅,那些有着花花绿绿的封面,曾经在中小学门口的租书摊上的与日漫各占半壁江山的套路武侠小说,现在要想找几本出来复古一下,还挺难的。
为什么呢?
金庸古龙等人直到今天还能被人反复提起,影视剧持续改编,他们笔下的一些人物在日常生活中还会被人反复提起,这可是被万千读者精心选出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硕果。
只玩形式套路,不在意小说到底有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主题是否符合人性,是否有正面教育意义或者反映了某种社会现实。
这样的小说即使流行一段时间,也会很快消亡。
另外:如果有最后一战,有反派大boss,这种能被主角在最后杀掉或击败的人物,大部分是十足的反面人物,作恶多端。可以说书里书外,主角和读者都会觉得他该死,被主角干掉是大快人心。纯粹的工具人而已。
而像金庸他们这样写的比较好的武侠小说里,反面人物往往并不是一味的作恶多端,唯死结局。其实很多反面角色,也有不俗的粉丝群。这也是金庸这样的作者描写人物的多样性和立体感,人物形象丰满,给读者带来的是很多面化的感受。
所以,我很讨厌影视改编让金庸武侠小说硬生生变成打boss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