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从比亚迪的起落可以学到哪些教训?

2013-12-21知识

谢邀

@Howard Dominic

之前写过一系列的文章【十年比亚迪---菜鸟造车】,里面写到了起初的山寨作风到后期发展自身优势的变化。我对比亚迪之前的做法十分不爽,但对目前比亚迪的做法又十分认同。比亚迪的起起落落让我们可以学到两个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科技是第一发展力』

王传福跟李书福很像,都是外行造车,李书福说『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就是汽车』,王传福也好不到哪去,这位博士也敢于放炮『分分钟就能造出特斯拉』。前段时间,王小川跟李书福碰面了,李书福很大方的承认了当初的说法,经过这十几年的洗礼,李书福仍然认为『四个轮子,一台电脑加一个沙发就是汽车』,这时候我们可以认为李书福老师做汽车已经炉火纯青、信手拈来了,十年后的王传福也是如此。

十年前,王传福决定进军汽车行业的时候是做了深刻思考的,他在想让自己的企业转型但是又不能是完全没有门槛的行业,经过再三犹豫决定进军汽车行业。当时中国很多企业都在进军汽车行业,像奥克斯、美的、波导之类的企业都推出了自己的汽车,比亚迪则采用的收购秦川汽车『借壳生产』的路子。

王传福爱放炮,收购秦川汽车之后宣称『造世界水平的好车』,但是现实给了王传福当头一棒,闭门造车让比亚迪的第一款汽车销量十分惨。事后,比亚迪确定了『逆向开发』的方针,说白了这个方针就是『抄袭』。

那是一个神奇的时代,无论是比亚迪还是奇瑞、吉利,闭着眼睛都能赚的盆满钵满。巴菲特有句名言『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那时候中国汽车企业基本都这样。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比亚迪的十年历程,你会发现这里面比亚迪就像一个磕磕绊绊的孩子,不断跌倒不断爬起,同时保持野心。

  • 2003年1月,外界盛传王传福一时兴起用2.7亿收购了秦川汽车77%的股权,而后王传福出来辟谣自己要利用手中的科技优势进军电动汽车,并对电动汽车拥有200%的信心。随后2003年8月,比亚迪投资20亿在西安高新区建设轿车、电动车研发和生产基地,年产20万辆。为了配合汽车企业的发展,比亚迪又巨资收购了北京模具公司,在上海建立整车研发中心。

  • 2004年是比亚迪团队磨合,品牌推广,渠道建设的一年。在那一年的北京车展上,比亚迪展出了机械动力的F6 F4 F2,电动动车ET EF3 混合动力Hybrid-s车型,主打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品牌用高配置、高技术、高质量完成汽车行业的形象塑造。
  • 2005年9月22日,比亚迪F3终于上市了,在此之前比亚迪十分谨慎的研究了品牌发展策略,由于当时环境竞争激烈、信贷紧缩,比亚迪上了一大批劳动力,这为后面转型埋下了伏笔,大量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线并未产用。2005年这一年,比亚迪主要是推新车增加市场份额,研究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研究发动机技术。

  • 2006年比亚迪的经销商已经达到了100家,并定下了成为中国车市领导者的目标。这一年里,比亚迪70%的零部件实现自产,外购的部分仅剩余玻璃、轮胎、少数通用件。这一年,比亚迪垂直整合,从研发到模具到制造到销售,大幅缩短中间差距,降低成本,所以比亚迪F3的每台售价达到了5.87万。比亚迪就像手机中的小米一样,把原来高高在上的汽车价格拉下了神坛。
  • 2007年,王传福定了一个更伟大的目标「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汽车生产企业,2025年计划销售10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一」,为了品牌需求比亚迪在上海车展展出了五款自主发动机,并把自己的蓝天白云标志更为显著的比亚迪LOGO。那一年,F3的售价拉低了2000元,达到了5.67万。
  • 2008年,比亚迪产品大喷发,上市了比亚迪F6、比亚迪F0、比亚迪F3DM(这在当时相当有勇气,月销量个位数),比亚迪认为有必要分网建设,正式分为A1\A2网络。当时比亚迪迎来了大本营的挑战,作为OEM工厂的老大富士康与比亚迪陷入了官司,巴菲特此时因看好比亚迪的电动技术,用2.3亿美元拿下比亚迪10%的股权。拿到这笔钱后,比亚迪立马用2亿收购了宁波中纬用以提升驱动电机的研发生产能力。这一年,比亚迪经销商达到了500家,比亚迪F3的售价拉低了5800元,达到了5.09万。
  • 2009年,比亚迪G3上市,在广东惠州建成了电动车电池生产基地,在韶关建造了中国最大的试车场和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6000万收购了长沙美三湘客车。
  • 2010年,A1\A2网拓展到四个,经销商已经达到1200家,这一年比亚迪推出了K9电动客车,仿制丰田普利维亚的M6,更有卖相的L3,但是这一年比亚迪经历了最大的风波「经销商退网」,王传福坦然认错,将花费三年时间进行调整。这一年里还有一件事值得庆幸,比亚迪与深圳巴士集团合资成立了鹏程电动出租车公司,正式将比亚迪E6推向市场。
  • 2011年,还在调整比亚迪的王传福仍旧坚持2015年把比亚迪做到中国最大,2025年做到世界最大。在这一年,比亚迪将经销商数量控制在1000家之内,并尽力提高质量。生死存亡的一年,5月比亚迪S6上市、9月比亚迪G6上市、10月比亚迪E6上市。
  • 2012年,比亚迪又遭遇了市场危机,比亚迪E6着火让比亚迪市值蒸发了60亿,这点上比起今天的特斯拉危机公关,比亚迪已经暴露出了太多的短板。8月21日,比亚迪速锐上市,采用小排量涡轮增压、DCT双离合,遥控汽车,又在深圳建立碰撞实验室。
  • 2013年,比亚迪S6完成了他的使命,8月1日比亚迪S6全系价格下调万元,4月20日思锐以配置逆天的姿态上市,比亚迪戴姆勒又增资4.3亿,第二代DM双模技术已经日趋成熟,比亚迪秦即将到来。
  • 比亚迪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道理:

    1.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之后推出过一款车,由于比亚迪盲目自信,闭门造车,推出之后市场反馈一片狼藉,王传福确定了『 逆向开发 』的方式,说白了就是先了解市场需求再开发产品,不过比亚迪比较极端走上了抄袭的道路。F3抄袭丰田花冠,F6抄袭七代雅阁,加上极低的价格,市场反馈一片大好,祸根也由此埋下。

    回过头去看,比亚迪F3仍然是一款成功的产品,因为它诞生了比亚迪,尽管它对比亚迪品牌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由于比亚迪F3的热销使得比亚迪盲目乐观起来,开始了疯狂建网,由A1\A2扩展到了四网销售,推出了一系列的相似产品,本想通过多车型占领市场,不成想造成了极大的产品内耗。在比亚迪内部又推行『人海战术』,跟毛主席当年的人多力量大有些类似,没有上马太多的自动化设备。

    比亚迪F3让比亚迪烙上了『抄袭』『低质』的印象,又由于市场的乐观估计,使得比亚迪走上了粗放化经营的道路。

    2. 出来混总要还的

    倘若比亚迪坚持过往粗放型的经营,现在应该已经是一败涂地了,幸好比亚迪不是。

    在人们对车辆的需求由『吃饱』变成『吃好』的时候,比亚迪失宠了。由于之前的盲目乐观,比亚迪对经销商进行了大量的压货,导致一些经销商退网,比亚迪陷入了最低谷。事后,王传福开始自我检讨,准备转型。

    3.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

    知错就改,比亚迪迅速推出了首款SUV--比亚迪S6,中级车--G6.横空出世的S6无疑拯救了比亚迪,在四网并行的时代,S6与G6足足为比亚迪赢得了一年的时间。一年里,比亚迪痛定思痛开始转变。

    S6\G6只能算是一个过渡产品,产品的设计上仍然有大量的借鉴,比如G6借鉴了凯美瑞,S6借鉴了雷克萨斯RX等等。但是S6与G6仍旧成功了。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比亚迪在做工以及配置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钣金喷漆做工都远远优于之前的F3\F6,似乎已经看不到比亚迪F3\F6的痕迹了。

    S6\G6的意义大抵在于此了,S6是用来拯救比亚迪,G6则指明一种发展方向,低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DCT双离合变速器、超高配置,未来的比亚迪会走这条道路。

    4.发展只能靠自己

    你尽管可以吐槽目前比亚迪纯电动E6的不接地气儿,甚至可以说它完全依附于政府而存在,但你不能不承认比亚迪在电动能源方面已经走在了国内的最前端。看看国内甚至国际同级别的北京汽车、江淮汽车等等电动汽车的发展,比亚迪最起码已经在试探市场了。虽然电动汽车离我们正常生活距离还很遥远,但比亚迪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希望。

    丰田推出的混动是目前最为接地气儿的能源处理方式,虽然国际上普遍都不看好混动的发展,但我仍然认可丰田的观点,混动是个过渡,但这个过渡期需要很久。久到足以成就一个比亚迪。


    比亚迪的故事教给我们,要自强只能靠自己,抄袭抄不来世界第一,落后就要挨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