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为什么你感觉护肤品没有用?

2021-11-24知识

来知乎来跟大家分享护肤经验已经一年多了,关于护肤品有没有用这个问题,我在私信经常收到,在跟大家聊天的过程中,发现了大家对于护肤存在蛮多认知性的问题。这篇文章也想写很久了,但是实验室工作太忙,一直没有实际行动,直到最近一个知乎小伙伴,脸因为乱用护肤品被感染致几近毁容的地步,我决定把这篇文章写出来,用专业知识跟大家分享一些正确的护肤理念和方法。

1. 护肤品「有用」的定义

普通消费者和我们科研人员对于护肤品「有用」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消费者期待有效的护肤品是改变性产品,有三个诉求:一是有肉眼可见的明显改变;二是调理好的皮肤问题再也不会犯;三是如果使用效果比较明显,那么这种情况应当持续下去。

我们科研人员我们对于护肤品或者成分的有效性并不是通过肉眼直接观察的,而是通过做细胞实验,建立皮肤模型,最后做体外临床实验,再用仪器设备来监测一段时间内皮肤的PH环境,TEWL(经皮失水率),皮肤表面形貌评估,表皮温度,血流等指标来判断成分或者产品是否有改善。我们实验室现在使用的仪器都特别的灵敏,有些改善不一定肉眼可以观察到,更偏向于微观。

我们研发人员通常借助仪器观察的皮肤纹理变化

直接来一张图说明护肤品有用的程度(侵删),更直观

图片从知乎找的,侵删

这个图是我从知乎上扒出来的(侵删),我觉得可以作为护肤品有效程度很好的范例。从1白到2是护肤品可以做到的,从1到3是护肤品做不到的。图1 到图3皮肤性质都变了,直接从混油痘肌变成了中性冷白皮,单靠护肤品是绝对做不到的。

知乎找的图,侵删

这一张图片也是从知乎找的,同样也属于护肤品做不到的范例。左侧图片中,这位男生的脸有痘,炎症,色沉等问题,长这种痘加上他的年纪,大概率原因是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可能还有螨虫或着真菌感染的问题,左图属于病理性问题肌肤,需要看医生,就不是护肤品应该管的事,单靠抹护肤品是绝对达不到右图的效果,左图到右图叫美图秀秀换脸,不叫护肤。同理的还有 皮炎,玫瑰痤疮,褐青斑,黄褐斑,瘢痕,颈纹,黑眼圈 等问题,都不属于护肤品管辖的范畴。

知乎小伙伴们如果碰到类似情况,请一定去医院看皮肤科做检查,尽量去当地三甲医院,检查一下激素项,螨虫,如果有家族病史的,也要主动告知医生。

说了这么多,想跟大家说的是护肤品是有用的,但是大多数小伙伴对护肤品效果的期待程度是过高了,已经超出了护肤品应该cover的范畴。 这个并不是消费者的错,是护肤品品牌方的锅,护肤品的过度宣传模糊了药物和护肤品的区别,也夸大了护肤品的功效,这种误导容易让消费者把一些本应去医院治疗的皮肤问题,宣传成护肤品也能够解决,在敏感肌,祛痘和长斑这几类问题皮肤上是重灾区。这是我非常不赞同的行为!

我个人认为护肤品是保养改善性作用的产品,是对于美付出的溢价,不是治疗皮肤病的费用。其主要的作用是保养,改善其次,大家在使用护肤品保养的时候,请遵循一早二低三持久的原则,既:护肤品越早使用保养效果越好,护肤品活性成分浓度不要太高,护肤是一件长期工作短时间不会有明显改善。

2. 护肤品没用的原因

这些原因是我从知乎小伙伴们私信聊天或者评论中总结出来的,有的原因很具有代表性而且重复性很高。

(1)对自己的皮肤问题不了解

很多知乎小伙伴来问我皮肤问题的时候,其实对自己的皮肤问题存在误判。拿闭口举例子,真的有好多私信和评论问用了护肤品没效果还长闭口怎么办?这个护肤品用了闭口还是没有消怎么办?这个护肤品用了闭口越长越多怎么办?

其实,这些提问中的闭口,在我看完私信里脸部照片的时候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长的疹子,根本就不是闭口或者疹子闭口都有。这时候用治疗闭口的水杨酸贴,除了让脸爆皮敏感,怎么可能会有效果?

图片里闭口和丘疹很相似

皮肤问题的一个难点在于很多皮肤问题表征的相似性很强,表皮表现出来的问题现象可能是差不多的,但是导致皮肤问题的原因可以千差万别。知乎小伙伴都比较爱钻研,自己会在问问题前进行一些预判,但是准确判断皮肤问题真的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的。

(2)环境因素

环境其实对护肤品功效影响挺大的。这个要从我们做实验得出实验数据开始说起。一个成分或者产品我们在做科研分析其有效性的时候,前期会用到细胞实验或者皮肤模型,有时候会做动物实验,最后一步是做人体临床实验。在做细胞实验或者皮肤模型测试的时候,实验环境相对单一可控或者说实验环境是很理想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外界接触的环境要比实验室的环境复杂的多,人体的运行机制也比单纯的细胞实验或者皮肤模型复杂的多。

因此, 大家不要迷信各种功效数据的排序,当实验室里表现良好的成分真正放到人体使用并且接触到外界复杂的环境的时候,其表现就不会那么乐观了 。这里VC,艾地苯,甚至玻色因都存在这个问题,尤其是VC,我们实验室对含VC的产品都不怎么感兴趣,但是奈何市场大,消费者需求高,所以我们就硬着头皮做配方做产品,其实VC功效真的很一般,使用感也很一般,动不动就失活变黄,可以代替的成分多了去了,口服效果也不错,但是消费者认可这个成分,我们也就继续做了。

环境因素里主要是 紫外线,粉尘,微生物,空气湿度,温度 等都会对护肤品功效产生影响。像VC,紫外线直接能让这个成分失活,还抗啥氧化?!

(3)护肤品使用时间不对

使用功效型护肤品是有讲究的,但是小伙伴们估计被各种科普看花了眼,或者自己之前没有关注过这类问题,所以错误的使用方法让护肤品功效大打折扣。

我们人体是时刻处于动态变化当中,尤其是体内的激素水平, 雌激素、孕激素、黑色素 等都会起起落落。而我们护肤也应当顺应身体内部的变化,根据不同时期皮肤的特点来进行护肤。反其道而行的话,皮肤很容易出现敏感,长斑,衰老加快等问题。

这里不展开细说了,要不又得一篇文章,下面给大家总结了一个表格:

月经周期 皮肤特点 护肤建议
28-7(经期) 皮肤最脆弱的阶段 这个阶段以温和保湿补水为主,可以搭配修护和抗衰的产品使用。这个阶段是最容易出现皮肤问题的阶段,既使之前用了没有问题的产品也容易在这个阶段,或者经期前后三天作用出现问题。刺激性的功效型产品尽量不要用。
8-18 屏障最坚强的时候,这个阶段皮肤水润有光泽 这个阶段由于激素水平和屏障功能都处于较好的状态,可以尝试刷酸,美白,祛痘等功能型产品,这个阶段保湿不要用封闭剂较强的产品,容易闷闭口,清薄保湿最好
19-27(经期前一周) 屏障脆弱,对紫外线异常敏感,容易出现敏感,长痘,出油,暗沉等问题 需要进行舒敏,修护,防晒,抗光老化,控油,预防痘痘等皮肤管理。期间最好不要刷酸,用美白类型产品

(4)产品没买对

这里主要跟大家讲一下平替和微商三无产品的问题。

平替 是指同一家公司,因为不同品牌定位推出的主要功效成分一致,但是在包装、配方、生产工艺以及品牌客户群不同,生产的产品。这里的功效成分和其他高端或者贵妇线是一致的,同品同源。

那些不同公司的,核心功效成分同名但是不同品同源的,都是在碰瓷大牌,不能算平替。

举个例子,欧莱雅集团的玻色因,在其专利到期后之后,国内出现了一堆玻色因平替。但是平替真能完美复刻吗?我觉得很难,因为玻色因是由两个非对映异构体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物,这个比例直接影响了成分的活性和功能。单从技术层面讲,我们国家是完全有这个能力合成的,但是这个合成比例的精准度,就不好说了。此外,还有杂质多,反应不完全以及反应原料残余等问题都直接影响了玻色因的使用感和有效性。在合成过程中产生的醋酸盐,如果后期没有除杂完全,那么就可能由较浓的醋酸味。

除了 主要功效成分 分子大小,原料纯度,活性物稳定性,生产工艺,配方 都是影响护肤品功效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哪一个都需要钱;所以,功效型产品贵是有贵的道理,不是说贵的一定好,但是太便宜的肯定效果不好。

这里插一句三无产品的问题,也是后台私信的重灾区。经常有知乎小伙伴私信我一款我从来没听过的微商产品。这种产品的问题在于你根本没用办法从配方列表中看出他加没加某些成分。对于三无产品来说, 写了的不一定加了,加了的不一定会写,这就是最大的风险 ,你把自己的脸交给了一个未知产品。正规厂家生产的护肤品再不济,他最多没用,不会往护肤品里加列表没有的成分,如果出问题,我们至少有列表可以进行排查。

大家在购买护肤品的时候不要以便宜和捡漏的心态去买,要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 。商家要挣钱,研发时候投入成本巨大,在北美招募实验人员真的巨繁琐,巨麻烦,企业不是做慈善的,成本在摆着呢,这么低价的平替产品,技术上或者成分品质上肯定差距,自然效果不好。

(5)身体原因

经常有人问我抗衰产品为什么没有用?用了保湿抗皱的护肤品,细纹为什么去不了?斑点为什么越来越多?以前有用的护肤品,为什么现在没有用了?

请大家记住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在衰老,皮肤因为裸露在外面,我们可以时刻观察到,所以你能看到它的变化,但真正可怕的是内部的衰老,皮肤的衰老只是身体衰老的表现之一,而且衰老的速度是逐渐加快的。

很多人在使用护肤品的时候说,刚开始效果很好,后来效果就不明显了,例如保湿性差了,皮肤刺激敏感频率高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你在衰老,皮肤出现问题的速度和概率相比以前都高了,产品还是那个产品,但是你已经不是原来的你了。当你皮肤衰老的速度大于你护肤保养的速度,你不但看不到护肤品宣传的效果,可能还会感觉越用越差,用什么都没效果。

压力,熬夜,吸烟饮酒都会极大加快你衰老的进程。我们经常看到视频上那些看着显年轻的通常是不操心生活比较富足的人,还有就是天生基因好的人。像我这样没用天生基因加持的实验狗,只能靠认真护肤和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

3. 关于护肤品,我们应该怎么做?

(1)护肤品挑选阶段

在确定自己的护肤需求后,

首先看品牌,这一步确保 安全性 ,产品质量一定是一个正规品牌的立身之本。

然后看功效成分排序确定 有效性 ,当功效成分有多种的时候,挑选对肌肤屏障最友好的那个或者几个。

下一步挑选:看包装,专业优秀的产品是会考虑到包装与产品的配适程度,玻璃瓶比塑料瓶好,泵口瓶比敞口瓶好。

最后看评价,产品评价其实大家参考就好,因为一般写评价的三种人居多,一是用了特别好的,一是用了特别不好的,还有就是品牌方的水军。我们看一下用了出问题的比例,如果是一百个里面出现两三个评价不好的,都是正常的,如果这几个评价给出的都是不同的情况,那么这种评价不用担心,应该是个体差异。如果是那种大家都共同指向的问题,例如五个差评,五个都说用了会刺激红肿,那么这个产品大概率会有刺激的问题。对于评价中说过敏的问题,大家可以不用特别介意,这个评价没用多少参考价值,你用了不过敏不代表别人用了不过敏,你用了过敏也不代表别人用了过敏,这个只有在上脸试的时候才知道。

(2)护肤品试用阶段

大家拿到护肤品的时候,先不要着急往脸上摸,如果有小样的话, 先在耳后摸两天 看看有没有红肿瘙痒的情况 。耳后的皮肤角质层中扁平层比较薄,且分布较为疏散,单位面积的皮脂腺和汗腺数目较多,真皮乳突深入表皮的凹陷较深,毛细血管更接近于皮肤表面,因而耳后皮肤表面温度较高,护肤品的透皮吸收更好。在耳后测试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再往脸上摸,出问题的概率就会小很多。

(3)护肤品使用阶段

使用阶段三种情况:

  • 使用时没用任何不适,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明显改善,那么恭喜你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 使用时没用任何不适,一段时间后未能观察到明显改善或者皮肤状况维持不变,这种情是很正常的,而且占大多数,这种情况就是这篇文章中写到的,不是没有效果而是效果肉眼不可见。原因可能是我上面写到的那些,大家根据情况可以做一些使用方法,顺序上的调整。如果用一段时间还是不喜欢,可以更换
  • 使用时有刺痛感,这时候主要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皮肤角质层屏障受损(干燥,炎症,敏感等),在屏障受损的情况下,护肤品的透皮吸收增加,会引起疼痛的现象,这时候建议搭配修护型产品一起使用,如果就是使用修护型产品产生的疼痛感,那么减少使用频率。
  • 如果后期疼痛感消失,那么产品可以继续使用;如果后期疼痛感没有消失,并且出现红肿,瘙痒,刺痛加剧的情况,那么立即停止使用该产品,过一段时间再用。有小伙伴问是不是这样就是过敏了?这样还不算,因为这可能是皮肤本身暂时不适合使用该产品导致的,原因参考经期那一段。

    (4) 如何判断产品是不是自己用了过敏呢?

    连续三次使用同一产品出现红肿,刺痛,瘙痒等症状,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并且三次使用时间间隔两周左右,那么可以判断你对这个产品过敏了。这时候请移驾咸鱼,挂出卖了吧!

    总结,护肤品有用但是对其功效和效果应有合理的期待,护肤不仅在于护肤品还需注意平时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抵不过一个好的基因。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哈哈哈哈!

    好了,这里跟问皮肤问题的小伙伴们做个约定哈!问问题带上照片和自己的年龄性别,饮食生活习惯,有家族遗传的也说一下,自己平时用什么护肤品,

    不要一上来就问,我长痘怎么办?脸上的斑要怎么祛?其他什么信息都不给!说实话,我不知道啊!不是不知道祛斑和祛痘的方法,而是不知道这种方法是不是对你有用,不同原因导致的长斑和长痘,改善方法是不一样的,甚至有的原因导致的长痘长斑就不是护肤品可以解决的问题,在没有了解过患者或者消费者皮肤状况,生活饮食习惯以及家族相关信息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你这个痘和斑要怎么祛。

    给你推荐一堆产品,基本上就是在搏概率

    有什么问题都直接问,不要问我在吗?我平时实验室工作忙,就回家路上看一下大家的问题,问在吗的都不想回答。

    最后回答一下大家的疑问:你为什么不放各种实验数据或者文献:其实在学术界呆久了,明白了各种实验数据和文献的套路,这些数据的有效性我持保留态度,同一种成分说什么的都有,不同实验环境,实验方式或者对比组,实验结果可以差距非常大,实验结果是否经得起重复实验都另说。

    最后的最后,很感谢知乎小伙伴们的各种分享,我们在实验室里呆久了,在研发产品的适合很容易自嗨,忽略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感受。在知乎跟大家交流的过程中真的也学习到了很多,对护肤品研发有了不少新的认识,再次感谢大家!谢谢~

    本人所有回答和文章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