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太阳在变成红巨星之前(逐渐变热,外围膨胀到地球轨道),人类有什么办法回避,并生存下来?

2016-02-01知识

其实大家不用那样悲观。还有几十亿年的时间,足够我们发展出改造太阳的技术了。

像太阳这样的主序星非常缺乏环保意识。终其一生,它只能用掉全部燃料的三分之一。在红巨星阶段,它居然把剩下的燃料全都抛向太空,这不但是可耻的浪费行为,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介绍改造太阳的技术以前,我们需要了解太阳毫无节制挥霍浪费的原因是什么。

图片来自

科學部落格 - 太陽活動的變化及影響

太阳的能量来自于核聚变,而核聚变只在内核发生。内核是一个半径不到太阳四分之一的核心区域。核聚变的能量主要以高能光子(伽马射线)的形式向外输出。然而,在内核外的辐射层中,物质非常稠密,光子只能飞行几微米就会被辐射层中的原子吸收,然后以较低的能量向其他方向随机发射出去。

歪个题,我们常常把太阳想象成很多氢弹同时爆炸,其实太阳的输出能量密度并没有那么高。即使在聚变最剧烈的太阳中心,单位体积输出的功率也只是和爬行动物的能耗差不多,或者成年人能耗的10%。也就是说,如果你找来很多人,把他们码在一起,只要体积能达到太阳内核的10%,输出能量就会超过太阳了。

辐射层外面是对流层。这里物质已经不那么稠密了。对流层底部的高温物质向外运动,到达顶部后温度下降,然后下沉,回到底部。对流层就是用这种对流的方式把来自辐射层的能量传递出去。我们在太阳表面看到的米粒组织就是对流层中的热柱。

图片来自

Granule (solar physics)

太阳铺张浪费的习性正是来自辐射层。它隔离了对流层和内核,让外层的氢燃料不能进入内核参加聚变。结果,太阳把内核的氢都变成了氦以后,进入红巨星阶段。在剧烈的热脉动中,太阳把外层气体都吹向了太空。最后,只剩下一颗毫无用处的白矮星。

虽然这是50亿年以后的事情,但是我们并没有那么长的时间。由于内核中氦不断积累,太阳的能量输出一直在增长。按照现在的速度,10亿年以后,地球上就不会有液态水存在了。估计5亿年以后,地球就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了。

显然,我们找不到一个大勺子,时不时伸到太阳里面去把它搅拌均匀。所以,我们只好采用另一个办法:降低太阳的质量,把它变成消耗氢燃料更慢的红矮星。小于0.35倍太阳质量的红矮星没有辐射层,可以用对流的方式把外层的氢送进内核去燃烧,精打细算地过完自己漫长的一生。通常,红矮星的寿命高达千亿年以上,而0.1倍太阳质量的红矮星的寿命高达10万亿年。

要达到完全利用太阳的目的,我们要把太阳平均分成三份,变成三个红矮星。

分裂太阳比把大象放进冰箱还要简单,只需要两步:

  1. 把太阳外层气体拿出来。
  2. 把气体聚集在一起,就会形成新的恒星。

当然,以现在的技术水平,任何一步都做不到。但是,一旦我们进入卡尔达肖夫II型文明阶段(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ardashev_scale

),改造恒星也许就是修建高速公路那样的普通基建工程了。以人类现在的发展速度,我相信几十万年时间应该绰绰有余了。我们现在就可以展望一下未来可以用来改造太阳的技术。

要取出太阳的外层气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强太阳风,让它自己把气体吹出来。我们可以采用诸如激光、微波或者离子流等方案,向太阳表面注入能量。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产生高强度的持续等离子喷流,加强这个方向的太阳风,大幅度提高喷出物质的速度。

要收集这样的稀薄物质不太容易,我们需要把它们聚集在一起。方法是这样的:让很多空间站运行在太阳赤道,它们虽然相互分离,但是可以发射和接受带电粒子流。当整个系统运行起来以后,就构成了一个环日加速器。加速器中的粒子流形成了一个沿着太阳赤道运行的电流。电流产生的强大磁场迫使太阳喷出物质从南北两极方向离开太阳。这样的定向粒子流肯定比天女散花的太阳风要容易收集得多。

这种方案需要的能量肯定不少,不过不用担心,太阳本身就是取之不尽的能量源泉,我们就不用自带干粮了。既然人类已经是II型文明,建造一个戴森球来收集太阳的能量想必已经不在话下。当然,要建一个严格的球面从工程的角度来说不太可能,我们可能需要发射大量的太阳能卫星或者太空城市作为替代方案。

图片来自

Dyson Swarm | Dyson Sphere

其实,向太阳表面注入激光之类的能量并不是必要的。我们来看看一个更巧妙的方案 —— 「吸气和喷气(huff and puff)」。这个有趣的名字来自【三只小猪】中大灰狼的名言。

在这个方案中,我们仍然在太阳赤道上空设置一圈空间站加速器,但是它们并不绕太阳运行,所以会向太阳自由落体。当它们获得一定的速度时,打开加速器。粒子流产生的磁场会阻止空间站继续下坠,并且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同时,也会挤压太阳,让它从两极喷出粒子流。在这个周期内,空间站完成了吸气和喷气的过程。然后,关闭加速器,让它们重新向太阳坠落,开始下一个周期。

此外,沿着两极方向排列的环日加速器可以加速太阳自转,让离心力把太阳外层气体抛出来。

从太阳喷出的等离子射流可能长达上千个天文单位,而且非常稀薄。其中主要包含氢和氦,还有少量其他金属元素。如果我们要把这些原料收集起来用作工业用途的话,可能需要大规模的质谱仪,根据不同粒子的质量-电荷比把它们分离存储。但是,如果我们只是要用它们来制造另一颗恒星,问题就简单多了:只要把它们聚集在一起就行了。

工程结束以后,我们得到了三个或者更多的红矮星。但是,还不到开香槟庆功的时候。现在的问题是,太阳系的中心有多个红矮星了,怎样才能让它们运行在一个稳定的轨道上呢?恒星可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一不小心要是有几个红矮星被甩出去,我们就损失惨重了。

图片来自

多体问题的稳定特解

不过不用担心,我们制造出来的红矮星质量非常接近。在这个前提下,不难给它们找到一个稳定的轨道。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很可能会慢慢偏离自己的轨道,所以在每一颗红矮星上安装一个推进装置,随时做轨道调节,还是非常必要的。上面提到的加速器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另外,由于红矮星输出能量很小,而且非常不稳定,所以对于一般的生命星球来说,并不太合适(

如何看待「离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发现宜居类地行星,可能还有水」? - Mandelbrot 的回答

)。但是,对于拥有戴森球的II型文明来说,这也不是问题了。

如果我们把太阳分裂成了10个红矮星,它们可以在万亿年的时间内为人类提供稳定的能量输出。即使从宇宙的角度来看,也可以算是地老天荒了(

宇宙中有哪些细思极恐之事? - Mandelbrot 的回答

)。对费米悖论的一个解释就是,高级文明可能都没有什么征服宇宙的雄心壮志,它们都躲在依红矮星建造的戴森球内,安安稳稳的过自己的小日子。谁知道这是不是人类文明的未来呢。

参考资料:

  1. Star lifting
  2. Sun
  3. Red dwa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