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人均 GDP 能多大程度反映生活水平?

2016-02-01知识

一定程度上能反应,但这个数据更能反应一个国家的产出创造水平,而不是生活水平。用人均GDP来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存在很大误差。 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人只是其中一种生产要素,并不是所有的产出(GDP)都能够作为收入分配给劳动者。

我们从收入法(国家统计局科目下)来看GDP,它是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构成 ,其中,劳动者报酬为人力投入所带来的回报,生产税净额为政府部门收入,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可视作资本投入的回报。

在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资本的拥有者为私人,公有制经济占比较小,因此,劳动者报酬(劳动者收入)和固定资产折旧+企业盈余(企业家收入)可视作居民部门回报,税收为政府部门回报。 美国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万美元/年,人均GDP为5.4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为74%。

在社会主义国家如中国,公有制经济占比在一半左右,公有制企业形成的盈余反映在企业部门,这部分不反映在居民部门。 我国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万元/年,人均GDP为5.2万元/年,占比为42%。 但是,我们国家公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抽样调查数据,与GDP不是同一口径,这个数据与国民收入分配(收入法GDP)中住户部门分配项存在一个稳定的裂口 ,有兴趣的可以看分割线里面的详细解释,我认为比较中肯的数据是, 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约60%

这个比重仍然与资本主义国家有一定差距。我国GDP增长较快,然而实际上居民生活水平却跟不上节奏。因为企业部门与居民部门是割裂的,大部分居民不持有企业股权,近年来我国整体呈现出「国富民弱」的态势。但是这种制度下,我们的基建水平比同等水平国家要发展得快很多。

------------------------------------

分割线:讲讲GDP如何在各部门间分配

下面这张图给出了我国产出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可以看到,在高增长时期(2007年前后),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仅41%;而企业盈余很高。2012劳动者报酬占比年提升到49%,2015可能会进一步提升。按照这个数字,大约仅有50%的产出能够转化为劳动者报酬。


收入的初次分配

按照上表,直接将产出形成的增值部分分配,这个结果叫做初次分配。第一列用于分配的总收入,有兴趣的筒子可以跟GDP进行比对,只有细微的差距,我们认为这是统计误差。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看到2012年,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收入分配比分别为24.1%,15.5%,60.7%,与GDP收入法统计的资本报酬(折旧+盈利)、生产税、劳动者报酬的37.1%,13.7%和49.2%似乎对不上。

政府部门收入分配的差距,在于除了生产税,还有消费税以及各项行政费用,所以政府部门收入分配比GDP收入法核算中略高了接近2%。

那么住户部门和企业部门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来看看关于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的解释。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

通过

一定的机制把国民收入分解成不同

经济主体

收入的过程。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经过这次分配得到的收入,也称原始收入。 里面关于私营经济的初次分配:

私营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部分 :(1)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2)以工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3)以企业主收入形式归企业主支配。

也就是说,私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税金进入政府部门,以工资形式支付劳动者报酬; 但是,GDP中收入法中构成项目——固定资产折旧+企业盈余,归私营企业所有者享有,这部分在收入分配中,计入住户部门。

因此,以2012年数据来看,劳动者报酬占收入法GDP中49.2%,而住户部门收入分配占总收入比重为59.8%,这其中形成了的大约10%的裂口,是私营企业主的收入。

收入的再分配

收入的再分配,我认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企业将利润留存部分上缴政府;

2、个人和企业缴纳所得税;

3、政府向住户部门的低收入者转移支付。

最终形成以下的收入分配:


这可以认为是我们居民部门的最终收入,然而,这个收入明显与人均可支配收入调查得来的数据不符。

2015.11:当前我国宏观收入分配格局研究(「当前宏观收入分配格局研究」课题组)

统计局研究所提到,2012年由住户调查资料推算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2万亿元,而根据收入分配推算出来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2万亿元,根据链接中研究,这个比例稳定在70%左右。我认为这个差距,可能是两个原因造成:一、前者是向住户部门调查所得数据,而住户或许倾向于低报收入;二、抽样偏差。抽样的群体主要为中等或偏低收入者。

综合来看,我认为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年为21966元)比较贴近中低层居民的收入水平,而总体平均收入水平大约比这个数据高1/70%-1=42%左右,主要是富裕阶层收入过高。

结论是,可以认为人均居民收入占人均GDP约60%,但是如果只考虑工薪阶层(推测),这一比重大约仅占42%。

此外,历年来收入分配来看,我国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从1997年以来一直下降,直到2008年这一局势才有所扭转。也就是说,在我国高速增长的那几年(2000-2007年)呈现出国富民弱的格局,居民部门并不是最大的受益者。

分割完毕

--------------------------------------------------

第二,收入不等于财富,收入是流量概念,财富是存量概念。财富衡量人民生活水平更合理。

举个简单例子,假如A家庭三口人年收入10万元,9万元维持生活开支,每年存款1万元;B家庭年收入高50%,年收入15万元,10万元维持生活开支,每年存款5万元。那么在任何时点,B家庭财富是A家庭的五倍。我国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中低收入阶层占比过高,这些家庭虽然有收入,也有收入增长,但几乎没有财富积累。

第二个例子,假如中国家庭年收入增速为10%,到2016年年收入为10万元;而B国家庭,2006年年收入就达到10万元,十年来没有任何增长,2016年还是10万元。假设生活成本相同,在这十年间,两国家庭累积起来的财富是不一样的。

这两个例子合起来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我国为什么经济增长非常快,但看起来居民部门的生活水平跟不上经济增长。

第三,贫富差距。

这个不多讲,想要吐槽的人应该很多,谁都不想被平均吧。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这是基尼系数自2009年来连续7年下降,但仍然高于贫富差距警戒线。财富基尼系数估计会更高。

------------------------------------------

1.28更 看到这个题目下面有在反应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差距很大的问题,这个除了我下面讲到的原因之外,还有一点:统计口径的差异。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抽样调查数据, 如果收入在人群中分布不规则,或者分层抽样出现问题,就会出现这种统计上的差异。我猜想,贫富差距大的区域,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低,贫富差距小的区域,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