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程度上能反应,但这个数据更能反应一个国家的产出创造水平,而不是生活水平。用人均GDP来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存在很大误差。 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人只是其中一种生产要素,并不是所有的产出(GDP)都能够作为收入分配给劳动者。
我们从收入法(国家统计局科目下)来看GDP,它是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构成 ,其中,劳动者报酬为人力投入所带来的回报,生产税净额为政府部门收入,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可视作资本投入的回报。
在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资本的拥有者为私人,公有制经济占比较小,因此,劳动者报酬(劳动者收入)和固定资产折旧+企业盈余(企业家收入)可视作居民部门回报,税收为政府部门回报。 美国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万美元/年,人均GDP为5.4万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为74%。
在社会主义国家如中国,公有制经济占比在一半左右,公有制企业形成的盈余反映在企业部门,这部分不反映在居民部门。 我国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万元/年,人均GDP为5.2万元/年,占比为42%。 但是,我们国家公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居民抽样调查数据,与GDP不是同一口径,这个数据与国民收入分配(收入法GDP)中住户部门分配项存在一个稳定的裂口 ,有兴趣的可以看分割线里面的详细解释,我认为比较中肯的数据是, 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约60% 。
这个比重仍然与资本主义国家有一定差距。我国GDP增长较快,然而实际上居民生活水平却跟不上节奏。因为企业部门与居民部门是割裂的,大部分居民不持有企业股权,近年来我国整体呈现出「国富民弱」的态势。但是这种制度下,我们的基建水平比同等水平国家要发展得快很多。
------------------------------------
分割线:讲讲GDP如何在各部门间分配
下面这张图给出了我国产出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可以看到,在高增长时期(2007年前后),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仅41%;而企业盈余很高。2012劳动者报酬占比年提升到49%,2015可能会进一步提升。按照这个数字,大约仅有50%的产出能够转化为劳动者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