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过房子,也买过房子,目前的职业是陪着买房人买到好房子。
后知后觉的买房经验?
我手上可有太多了!
它们常常是「反常识」的,被人忽视的,让人困惑的,只有真正地买了房后,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我们知晓。
以下,容我举3个具体的经验:
(一)客厅能要多大就多大
家庭是否温馨和睦的重要衡量标准,就是家庭成员间共同时光的多寡。
而客厅在其中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承载并延长家庭成员相伴的时光。
有的人更喜欢大卧室小客厅的户型、甚至有的人在买到房后,应是把客厅改成了卧室。诚然,居住的空间增加了,但居住的舒适度却降低了。
而只有你亲自住进房子里之后,你才能明白,一个可以把所有人都聚在一起的大客厅,对家庭成员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客厅最好位于房间的正中,南向、可以看到阳光。
大而舒适,无遮挡、无死角的客厅,会让人们更愿意驻足,也更愿意分享交流。即便是在合租的房屋中,室友间的关系在有客厅的房间内,也会比无客厅(打隔断)的房间内要好上许多。
70-100平米的户型,客厅在20-30平米最佳;
150以上的户型,客厅面积甚至可以达到35-40平米。
在保证其他空间足够的前提下,客厅越大越好。且应方正、开放、采光好。最好的客厅,是家庭成员围成一圈后,可以开圆桌会议的客厅。
如果客厅具备更多的功能空间,比如临时的健身空间、有孩子以后的爬行空间、朋友聚会桌游空间,那就真的是再好不过了。
居室多未必好,但客厅大一定好。
三室两厅但客厅面积很小,和两室两厅但拥有多功能的客厅,后者的生活幸福感会更高。
(二)收纳能有多足就多足
房子是用来住的,家是用来生活的,全家老少的大小东西是需要放在家里面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仓储空间,那么女主人的衣物、男主人的电器、孩子们的玩具、老人家的古董,便只能散落地摆在房间各处,万一再养上一只喜欢拆家的哈士奇,或者是性格活泼的美短,嘿,整个家里必然会鸡飞狗跳、人仰马翻、噼里啪啦,、热闹非凡。
所以,我们在买房的时候,一定要留心收纳空间的多寡,收纳能力的大小。
注意一下,我们所说的收纳空间,不是一味打柜子,得充分考虑生活习惯,在哪个位置,大概会做些什么事情,需要固定摆放什么东西,再去考虑要做怎样的收纳。
功能的布局比单纯的装的多,要更重要。
有一款设计,我至今记忆犹新,就是在Loft的每一个楼梯下面设置一个抽屉,这样既节省了空间,又增加了仓储,真的是匠心独运、别具一格。
(三)邻里关系越和睦越好
对于很多的买房者来说,邻里纠纷是个挺无解的事儿,抽邻居就跟抽「盲盒」一样,偶然性太大。
对于很多有「奇葩邻居」的人来说,如果有一个作息规律、喜静、素质高的好邻居,哪怕是房价贵上几万,也是值得买入的。
但是邻里相处很多情况下是依靠物业和业主委员会的。有人组织有人张罗,渐渐把大家拉在一起,邻居间熟悉了,很多原来看起来是问题的问题都不叫事儿了。
跟处朋友一样,关系好的人,即使有小摩擦,也会很快消化掉。挺怀念小时候街坊四邻那种关系的,自己爸妈加班回不来,还能去邻居家蹭口饭吃。现在就挺难的。但这也就是我一个期望罢了,还真没听说哪个开发商能张罗这种事儿。
不过建议大家在买房前打听一下周围的邻居,确认自己处不处得来,这个事儿很多人都会忽略,但往往最后住的闹心多半是邻居闹的。
除了以上三点外,我再多举几个小小的买房经验:
1)以前是 「先上车再换车」(先买烂房子,再换好房子),现在是「要上车就上好车」(要买房,就买好房)。
我认识很多北京的朋友,他们都很后悔在买首套房的时候,选择了小的、远的、偏的,弄得自己和家人住着不舒服,也不方便。而想要置换房子,又被二套的政策给卡住了,能的自己动弹不得。
你一旦「上了车」(买了房),就很难再「换车」,所以,请务必在买首套房的时候,尽量买一套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房子。
2)学区房真的比年轻人想象中的要重要得多得多得多!
找我咨询买房的朋友,大致分为两类,指明了要买学区房的,和指明了不考虑学区房的,他们的态度都很坚决,都不容置喙,而很有趣的一点是:
考虑买学区房的,大多是结了婚有了孩子的人;不考虑买学区房的,大多是没结婚或者刚结婚,还没有孩子的人。
很多的专家、学者、官员、大V都唱衰学区房,而且这一唱,就唱了几十年,但学区房的房价,也涨了几十年,别看学区房的政策越来越严格,什么五年一学位、什么多校划片、什么派位入学,都是扯淡。
学区房的房价,依旧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穿越熊牛稳步上涨。
我是羊迪,你买房路上的好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