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护肤品中的1+1<2,这篇文章都帮你解决了

2021-11-15知识

这是之前言安堂邀请的护肤品搭配雷区~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手上的产品,防止踩雷。

之前小訾在知乎后台收到很多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我最近正在用某某成分的产品,可以和XX搭配使用吗?」成分搭配确实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搭配得好,是可以产生1+1>2作用,比如早C晚A,烟酰胺+A醇CP,但是糖精们也别忘了,如果搭配时不注意的话,反倒有可能产生1+1<2的作用,白涂了也就算了,严重时候甚至可能会烂脸!

所以今天小訾就来和大家说说护肤品搭配中有哪些雷区。

1. 低pH和高pH产品混搭

健康皮肤有自己的最佳pH范围,类似的不同护肤品的pH也不同。比如说含原型Vc、水杨酸、果酸等产品,需要在低pH下(pH<4)才能起到比较好的作用。那么一起搭配的精华或者水乳最好不要选择高pH产品(中性或者碱性产品),否则它们的功效会有所减弱。 比如说含A醇类的产品,因为A醇的最佳作用pH在5.5-6.5之间,或者说像是皂基乳化剂含量比较高的产品,比如倩碧小黄油(pH8左右)。

当然也有其他解决方法,比如说可以用Vc衍生物相关的产品(如AA2G的最适pH在6-7),或者选择比果酸更弱点的酸——碳酸(花王的最爱),起作用pH在6左右。

2 角质剥脱成分叠加

这类代表性产品有水杨酸,果酸,A醇以及磨砂膏等等。它们单独拿出来就具有不错的

促进皮肤新陈代谢、肤色均匀甚至是抚平皮肤表面细小沟壑的功效(这些都和去角质有关系)。所以有的糖精就想更上一层楼,把两种不同类型的角质剥脱成分叠加使用,但其实皮肤角质层比你想象的要薄,只有区区几十微米,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折腾。结果反倒会使皮肤敏感,容易被紫外线和外界细菌侵袭,造成皮肤刺痛发红。 所以猛药型的成分,该分开用就分开用吧,因为护肤品的效果要在安全范围内才有意义。

3搓泥

有些糖精好不容易避开了前面两个坑,找到了2款不同成分的产品,听别人说搭配一起使用会让效果增强,结果最后关头一用下来发现搓泥,这就很让人悲伤了。如果是功效类产品(美白、抗皱之类的)的话,对最终效果会打个折扣,而如果是防晒的话,基本上你可以当作白涂了。所以搭配产品不仅要注意功效成分的复配,产品的base也很重要。当两款搭配产品中含有大量的大分子与高分子聚合物(卡波姆、黄原胶、生物糖胶-1等)或者有机硅弹性体,搓泥风险会大大增加。比如olay的大红瓶,搭配不当就很容易引起搓泥,这和它含有高含量粉末、聚合物等有关。

当然万一不小心买到两款搭配起来容易搓泥的产品,也不是没有解决方案。可以在使用方法上动动脑筋,比如说涂抹的时候可以顺着一个方向一层一层平涂上脸,避免来回往复揉搓,然后每层产品干透再涂下一层,防晒的话需要等待成膜。

4. 苯氧乙醇+氯苯甘醚防腐剂CP

像很多人说使用其它产品一切正常,但一用某个护肤品脸上就会有刺痛感,就有可能是因为里面的防腐剂搭配有问题,这是个很多人都没关注到的点。 之前来自爱茉莉的研究表明,0.5%的苯氧乙醇和0.3%的氯苯甘醚(这两个都是常用的防腐剂)单独用刺激性都不大,但是两个碰到一起,对皮肤的刺痛直接加倍!

像兰蔻粉水有不少消费者反应使用时有刺痛感,除了和里面添加大量的丁二醇有关,和它防腐体系里面直接添加苯氧乙醇+氯苯甘醚也有一定关系。

总的来说,产品搭配得不好会出现1+1<2的情况,在这过程我们要注意成分叠加是否放大刺激或者使得某些活性成分部分失活。当然最重要的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搭配,一切都要以自己的肤质和需求为核心,而不是人家说好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