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随便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
第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临床方向。大家的性格不一样、敏感度不同,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做某一类的精神疾病,或者使用某一类的心理疗法。
打个比方,我自己做创伤后应激障碍症PTSD比较多,病人往往是现役的军人或者是警察,还有很多在童年或成年时遭受各种虐待的患者。治疗PTSD必须要患者去讲述、加工、处理过往的创伤经历,而且这些创伤经历的细节对于治疗往往很重要(比如帮助我们去做行为暴露,或者去挑战负面认知)。有的创伤经历的确很骇人听闻,我们作为一般人是完全想象不到的。比如去阿富汗打仗失去战友,比如去处理血淋淋的凶杀案件,比如童年时期被反复虐待,比如火灾中失去家人等。
我们做认知加工治疗CPT的训练中,往往会和受训的人提到,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来做PTSD的。有的人想象力过于丰富,尽管他们只是从患者那里间接地获取了创伤经历的信息,但是却感觉好像自己亲身经历了似的,如此会造成很大的精神上的困扰。我个人觉得这并不是「同理心「的强与弱(当然我也没有数据来支持),更有可能是和个人的想象力有关。有的人看恐怖片、犯罪片、血腥暴力的镜头,看完了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倒头就可以睡着。有的人看这些内容的电视剧,会产生很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看完了可能会在接下来的数天甚至数周里「走不出来」。后者就不太适合去做PTSD。
最好的例子:我大概属于前者,特别喜欢看僵尸片(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听完了患者的各种创伤经历,我的大脑不会进行任何深入的「想象」,自然就过去了,不受影响。可是我老婆就不同,看到媒体上报道的意外事件(比如说火灾、车祸、凶杀案),她可能几天都无法平静心情,她会很容易把这些创伤事件「搬到「自己生活中来(「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会如何」)。
第二,管理好自己的工作量,不要每天安排过多的临床时间。 所谓的」来访者情绪感染「,或者说」心累「,有的时候可能是」认知资源竭尽「。如果工作时间过长,大脑过度使用,那么人会过于疲劳,进出现「情绪敏感」、「更加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记忆下降」、「易怒」等现象。
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一般工作的地方(比如说医院),我只需要每天做四个小时的和患者面对面的临床工作,最多不超过每天五个小时。我自己有的时候还会做一个私人执业,这样加起来最多每天六个小时临床时间。我感觉不能再多了。
而且我每天六个小时临床时间的前提是,我每周有半天做一个临床诊断,然后空出一天来写诊断报告和提供诊断结果,还有半天时间是各种开会。所以真正做临床时间,每周也就3-4天罢了。
第三,做好临床笔录。我们的工作记忆是有限的,作为精神健康服务的提供者,我们不可能记住患者所有的故事、背景、经历等。这样去做不仅不现实,而且可能会出现「信息量过载」,从而让我们变得更加低效。 我们需要尽量空出足够的「认知资源」,如此在进行心理治疗时,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工作,不会被不相关的信息干扰。
这个也好解决,确保每一节治疗(50分钟)之后,有至少10分钟时间来做好临床笔录。我个人觉得10分钟可能还不够,15分钟会更好。记好了笔录,下一次做治疗前,我只需要花上几分钟,看一看自己的笔录,便可以回忆起大多数的内容,从而更加「从容」地投入到心理治疗中,而不会出现「大脑过载「的情况。
第四,设定好治疗师和患者的边界。 这个可能对于DBT治疗师是个很熟悉的话题,有这样的几个很基础的信念,治疗师一定要明确下来。而这几个信念对于「减少来访者的情绪感染」是很有必要的,包括:
大概就这样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