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看点:奥恰洛夫ALC和W968的PK。
我为什么不选择奥恰洛夫ALC
真是「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不用这样的标题,就没流量了吗?有的时候,还真是这样。
评测奥恰洛夫ALC,要与InnerforceLayer ALC和张本智和ALC对比。核心点是奥恰洛夫ALC厚了,达到6.2mm。这个会产生什么影响?就是不好「完全透」,吞吐感不够整体,就是半透不透的。缺点是啥?反手拧拉的时候不够舒服,正手拉冲后那种整体冲杀的能量不如W968之类。
Innerforce LayerALC和张本智和ALC对比,是张本ALC借力反弹的一速更快,但正手拉冲显得肉,有点不出球,这方面Innerforce Layer ALC更出球,弧圈底劲更足。对于正手更好的黑马君而言,三者之中,会选择Innerforce Layer ALC。
而半透不透的奥恰洛夫ALC,支撑更足了,所以借力的一速也算快,拉球的力量也比张本ALC大。各方面就好像InnerforceLayer ALC和张本智和ALC的中间点。但厚了后,上旋对抗,包括防守,好像更有谱了。
但俺为啥不用?感觉握感也过于饱满,更不喜欢这种不够整体透的感觉。影响到黑马君反手拧和正手拉高吊的容错率和旋转值。奥恰洛夫ALC的设计虽然符合了时代趋势,更多攻防转换,更多上旋相持,以及被动防守的借力反击。但在第一板上手(下旋转上旋)这方面,黑马君还是觉得Innerforce Layer ALC是三者之中最好的,这点对2000分以下的业余球友尤其重要。
无独有偶,笔者认识的专业选手除了一位原深圳市队(直板),其他的都反馈:同样6.2mm厚度的超级张本智和还是太厚了。不够透。不禁觉得,这个厚度可能对于大部分横板选手来说,整体形变的感觉不让人满意。
当然啦,奥恰ALC的速度、旋转和力量每一项都谈不上弱点,还是蛮均衡的。只是不够透的手感让俺不够喜欢而已。而在Innerforce Layer ALC和ZLC,以及新码的Vis上面,笔者都感觉舒适。
「她长得不赖,只是不对我的胃口。」
字母版W968
几位1900分上下的发烧友都说字母版W968比官方版W968好打。
他们反馈字母版的比官方版更容易打,发力要求更低。很容易就上台,很容易就拉冲,弧线没官方版那么喷,更显稳定可控。无论是字母版W968还是N301都有这种情况。
但也确实,字母版W968的手感稍稍有点闷,不如官方版的更清晰。
昨天有球友在文章下面留言,说「新版968是红双喜的奥恰ALC,蝴蝶还是预测的更早一点」。这里黑马君谈谈对此的理解。
虽然这次全运会选手(如孙颖莎、李佳焱、杨惠菁、许诺妹妹)用的新W968面材减薄、大芯加厚,但整体厚度仍然是6mm左右,而非奥恰ALC的6.2mm。而且彼此的芳碳类型也不一样。W968用的黄芳碳更显柔弹,蓄力更好,持球更佳;奥恰ALC的蓝芳碳更显脆性,爆发力更好,一速更快。
核心差异,笔者感觉仍然是:W968优势在于主动发动,尤其下旋转上旋,还是比奥恰ALC更强,包括旋转带动速度;奥恰ALC的优势主要在于后续的上旋相持。
红双喜仍然是以我为主,蝴蝶则是不断地调整自己,以瞄准正在更替的技战术趋势。但是不好说谁好谁坏?正手利的马龙,反手为根本的樊振东,谁胜谁负,终究更多还是靠选手的技艺。
武器,只要适合选手,能够让选手最大可能发挥自己的水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