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律师应该怎么才能快速发展,跟律所平台有没有关系?

2021-12-15知识

我的一位前同事,在团队的时候是主管律师级别,能带团队负责大标的额的复杂案件。离开团队之后独立去了一家北京排名相对靠前的律所,主要业务是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业务。

在团队的时候,大家都很喜欢他,因为他为人很好,是大家的良师益友,不管年轻的同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都能得到这位同事的耐心指导。

换了产品之后,这位同事等于从零起步,又从事了一个对背景要求比较高的业务领域,正常来讲前期发展会比较难。

但是由于在小业主群体性诉讼中这种独特的视角,你的被告全部都是甲方和政府的法律顾问,很容易练就一身本领。再加上这位律师本身性格好,踏实勤奋,为人谦和,平易近人,他去了那边没多久,就案源不断:一部分是之前的老客户,一部分是来自于所内律师的合作。

按同事的话说,这种体制内法律顾问业务,每天都有各种招投标信息,但是你到处投标,却很少能中标,就算中标价格也会很低。这个所很多律师,主要就是靠投标各种法律顾问项目赚钱,有「打过招呼」的,基本都能拿下。

拿下项目,自然就要匹配相应的人员提供服务,如果合伙人自己上,就难免拖累于事务性工作,如果全部交给年轻新人,又有业务不熟练的问题。像我同事这种,在乙方能打甲方的,到了甲方处理各种乱七八糟事,上手也容易。他执业年限够长,外形气质能符合国企、央企需要,颇受同行们青睐,所以就顺风顺水。

案子少的时候,他还试着做了一段时间推广,结果转化率上不去,做了半年就放弃了。

我们拆开两段来看这位同事的发展轨迹,你可以发现,他前后两段经历,基本都和平台带来的业务有很大关系。至于未来的发展,主要还是看客户的积累。诉讼类业务的好处,在于律师是直接和客户对接的,同理这种政府法律顾问项目,一般也能直接对接到一些体制内人员,结下交情。

到了一定年纪,尤其是你看成熟律师换所的时候,很看重平台的附加值,无论是更好的办公室,还是更高的提成比例,是否交发票,对专业领域的附加值,同行转介绍案源的质量数量,这些都是考虑因素。

如果年纪相对小一些,就会看重「公共案源的数量」。刚找工作的时候,就会侧重工资的多寡。这也和相应的见地有很大关系,你刚入行的时候,相当于眼镜上有雾,很多东西看不清楚。

对于合伙人们来说,没有案源但是业务能力确实突出,人品有很好的律师,无论在哪里都是香饽饽。甚至经常会出现「粥多僧少」的局面——因为一个业务能力优秀的律师,他非常容易不缺自己的案源,也就自然不稀罕你分过去的案子。

虽然嘴巴说自己业务能力强的律师很多,但是,业务能力本身也有硬指标,比如,每拿到一个案子转化出一个新客户的效率,比如,能否独自承办案件(合伙人把案子交给你就不用再管了),比如,复杂疑难问题的研究与学习能力高低。

律师的业务能力,一方面是实打实用大量案子砸出来的,你一年十个案子,别人二十个案子,积累的经验就比你多一倍。你执业一年,别人执业两年,积累的经验就比你多一倍。

另一方面,个人的性格也是个很大的问题。不同的人做同样的事情,积累的经验也不同。有的人不仅敢做还敢想,做的越多学的越多,在重复中找到升级的阶梯,有的人,没干几下就烦了,开始浮躁。

比如本题,律师应该怎么才能快速发展,就「快速发展」这四个字,本身就是一种浮躁,某种意义上,就是我想找捷径,我想有人给我指个路,我只要如何如何,我就如何如何。但是有时候,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为什么快就是慢?因为你想快,那就说明你对自己的现状不满,你之所以对你的现状不满,小概率是你的环境问题,比如平台不行,师父不行,城市不行,限制了你的发展,但是更大的概率是你自己不行,在现在的条件下不能做到「拉满」输出,每天打酱油,所以你就觉得自己需要快起来。

为什么慢就是快?因为发展本身就是每天的成长乘以日积月累。今天比别人多干,多想,多学,那么今天就比别人更累。明天、后天也是如此,久而久之,自然发展就快,付出的自然也多。你干的多,你就觉得累,你觉得累,你就不想干,你不干,你自然就慢,你慢,你就想快——你越想快,你越不想多干,因为你觉得干了再多也只是累,没用,学不到东西。

两个人在森林里走路,来了个熊。一个人吓得赶紧跑,另外一个人就蹲下来系鞋带。这个人就问:你为什么系鞋带,你系鞋带你也跑不过熊。系鞋带的这个人说:我不用跑过熊,我只需要跑过你就行了。

这是个比喻,我想更接近现实一点的情况,两个人,一个闷头跑出去老远了,另外一个还在回头看那个熊:妈耶熊跑的真快。然后这人就被吃了。

无论在哪个市场,再小的城市,也是个法律服务市场,市场还是很大的。无论你在哪儿,你多大了,大体上你都是和你的身边人竞争,和你的同龄人竞争。其实不需要快过合伙人:一年级学加减法,不用学方程式,你不用一年级学六年级的课。你只需要比你身边的其他人,每天多成长一些,然后等实习转正的时候,你比其他刚转正的小伙子、小姑娘强上一大截,那这个就是「快速发展」。

当打之年,你拿到的案子比别人的多,积累的经验多,一群年轻律师里面,律所公认你的业务能力最强,你自然就不会缺案子,这个就是「快速发展」。

人到中年,由于早些年比别人略强,到了中年你身边的所有人都会认可你,你光靠老客户、同行、身边人的转介绍,案子就多的做不过来,这个就是「快速发展」。

等你真的快速发展了,你再回头看,那些年轻的时候吵着闹着要「快速发展」的小朋友,早就不知道消失在哪里了:你熬不住的时候,你想快的时候,就没有什么比离开更快的。

我拿我前同事举例子,并不是想说他因为选了平台,所以如何如何,平台确实有一定的影响,不能说和律师的发展没有关系,但是,性格始终是占比重更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