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知识

为什么人类食物在100℃(沸水)下大多能煮熟?

2021-02-28知识

太长不看版:

1、地球环境决定了多数生物组织通常40度以下稳定,60-80度就能基本烧熟(但耗费时间);

2、更高的加热温度有助于缩短烹饪时间,但失去控制的高温会导致焦化;

3、沸水温度够高,又没有高到让多数营养物质被破坏,更重要的是 极易于准确控制

----------------------------------------------

绝大多数生活在40度以下的自然环境下,少数高温(比如太阳暴晒过的岩石)完全可以借助一些死组织的隔离简单地解决。所以生物机体耐热超过50度带来的生存优势就不太大了,多数生物的细胞结构在50多度会开始被破坏,组织会失去活性,淀粉、蛋白质的性状都会发生改变。

耐热能力更低的蛋白质不是没有,而是对于生物而言太脆弱了,在地球环境下存在的意义不大。耐热能力更高的也存在,黄石公园热泉里的超嗜热古菌只能生存于90度以上的环境。就连人的大脑里也少量分布一些耐热高达148.5度的超耐热蛋白质cutA1[1]。但是毕竟地球表面极热的环境并不多见,所以60多度就可以杀死多数致病细菌,70来度就足以让多数食物的状态发生显著变化。

当然,不同食物变「熟」的温度是不一样的,并且不同温度下「熟」的口感也不完全相同。比如小麦淀粉的糊化温度在58-64℃度,大米68-78℃。牛肉的蛋白质在60度左右就会发生变性了,但是如果要达到软烂的效果,却需要用高压锅提供超过100℃的烹饪温度。

在达到焦化温度之前,较高的烹饪温度还有助于缩短烹饪时间。所以,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倾向于可控地提高烹饪温度的。但是重要的前提是「可控」,因为一旦温度过高,食物焦化,是非常严重的浪费——这比浪费烹饪时间糟糕得多。

100℃沸水恰到好处的提供了一个温度足够应付多数食材,又非常容易稳定控制的加热方式。 只要不烧干锅,并确保火不熄灭,就能很容易地获得稳定的烹饪温度。换成90度水温或者110度油温同样适宜烹饪,但是麻烦多了对不对?

[1]anaka T, Sawano M, Ogasahara K, et al. Hyper-thermostability of CutA1 protein, with a denaturation temperature of nearly 150°C[J]. FEBS Letters, 2006, 580(17):4224-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