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回答凝结了我近期的一些思考,可能会比较长,结论在最后。
这个问题,看起来是一个意义明确的问句,似乎也能给出一个相对客观的答案。
但实际上,它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其实是很值得细究的。
首先,这个问题其实是有相对「标准」的答案的:
总体而言,一个人的智商和情商呈正相关
,也就是说,平均来讲,智商高的人,更容易有更高的情商——这个结论是得到很多心理学文献支持的。
在
另一个问题
下,我也对情商和智商的正相关性进行了探讨。
然而,这不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结论。我意识到, 上面的这个结论,和大家在现实中的体验是有很大差距的。
【一】调研结果和主观感受差异的来源
我并不是说这些心理学文献的结论不对。私以为,这种在「科学上」和「主观感受上」的差异,其症结在于, 「智商」 和「情商」,它们的科学定义和大众定义是截然不同的。
从科学的角度说,智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推理能力等。
但 在大众眼里,智商基本被窄化成了 「算得快,判断准,记忆好,逻辑强」。
我们认可一个不到 30 秒能记忆一副牌的记忆大师智商高,也认可考试仅用了一半时间还能得满分的人学霸智商高,当然也觉得总能在蛛丝马迹中理清头绪的名侦探智商高。
但我们不容易认可发现一个能在在聚会时发现别人状态异常的聚会老手智商高,也不容易认可一个能在交流遇到尴尬时能随机应变化险为夷的谈判家智商高 —— 这两种能力,属于 「观察力」 和 「应变能力」,它们本该属于「智商」的范畴,但人们更愿意把它们归结到「情商」中。
从科学的角度说,情商指的是「情绪智力」,简而言之,就是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心理学家们把情绪智力扩展为5个主要领域:了解自身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
但 在大众眼里,情商基本上被窄化一种 「让别人感觉爽」 的能力。
我们认可一个能在人际交往中能左右逢源的人情商高,认可少有负面新闻的人情商高。
但我们不容易认可一个为目标努力奋斗的学霸情商高,也不太会觉得一个失恋后颓废不能自拔的人情商低——前者实际上是「自我激励」的高手,而后者实际上是在「管理情绪」方面出现了问题。这些都是和情商显著相关的特性,但很少有人会把它们和情商联系起来。
好了,既然大众眼里智商和情商的定义和科学定义有着如此大的差异,我接下来的回答,就围绕着大众的定义来分析。
【二】「将心比心」有时候是不适用的
回到开头的问题:「很多智商高的人情商低吗?」
我先给一个初步的答案:
从某种角度说,是这样的,至少他们带给大众的感受是这样的。
这里的 「很多人」,不是指所有,也不是指大多数,而是指「比普通人更高的比例」。
说起智商高而情商低,人们总喜欢拿【生活大爆炸】的 Sheldon 作为例子。实际上,虽然说 Sheldon 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是在高智商的群体中,具有类似 Sheldon 特征的人还是有一些的, 而且本来可能会更多。之所以没有更多,是因为一部分人学会了伪装。
根据大众对情商的定义, 当我们说一个人情商低的时候,往往是指摘他不能将心比心,不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不能理解他人的情绪。
但是,我们可能忽略了一种可能: 他其实已经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将心比心过了,他做出的行为确实是思考后结果。然而,这种思考的结果,和实际情况却是不吻合的。
似乎有些难以理解吧?我举一个其他的例子。
————————
当人们还不怎么了解 「抑郁症」 的时候,对于抑郁症患者,很多人都不以为然,他们说:「这多大点事啊,有啥好抑郁的,不就是矫情吗?出去晒晒太阳,活动活动,心情就好了。」
——这不仅曾经是大部分人的态度,现在依然有不少人是这么想的。
这些人,没有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将心比心吗?不是的,恰恰相反,他们往往是好意的,而且仔细思考了,如果自己处在对方的境地,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又会怎么做。
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在于,一个健康的人和抑郁症患者是不同的,健康的人,对对方的情绪无法感同身受,所以 「将心比心」 是没有效果的。我们应该做的,是去了解、去学习抑郁症究竟是什么东西,要对它保持敬畏,而不是试图去体验它。
————————
我们应该意识到, 高智商的群体,他们的性格分布和普通人截然不同 。
在 「性格和智商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 这个问题下,有答主给出了「中国高智商俱乐部胜寒的 MBTI 统计」,左图是胜寒会员的性格分布,右图是全人类总人口的性格分布。
这两个图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显著的差异是,在俱乐部中, INTJ 和 INTP 性格的人占据了 75% 以上,是绝对多数,但在全人类中,这两种性格只占 3%。
另一个著名的高智商俱乐部「门萨」也有极其相似的结果。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或许是他们的高智商,影响了他们在人群中的位置,从而造就了这个性格,也可能正是他们的性格造就了他们的高智商。
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得到了这样的结论: 高智商的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性格上也是与众不同的。这不同的性格,使得他们很多时候,很难做到对他人「感同身受」。
【三】对于很多高智商的人来说,情商的习得方式是不一样的
我们普遍认为,情商是可以后天习得的,但很少有人关注到,对于不同的人,情商的习得方式其实有很大的不同。
对于一个很 「普通」 的人来说,情商的习得方式很简单,就是「将心比心」。
对于普通人来说,他的社交圈子是普通的,他可能遇到一些很聪明的人,也可能遇到一些很笨的人,当然,更多地是遇到一些和他们差不多的普通人。他们的社交圈,可以看作整个世界的一个「缩影」。这个缩影,虽然不能准确描述世界,但是差别也不大。
既然在他们的世界里,大部分人和自己差不多,「将心比心」 是可行的,当自己在对待他人的时候,只要换位思考一下,就可以理解对方的感受。根据这种社交原则,他们可以很快地拥有一个不错的大众眼中的「情商」。
对于一个有些 「特别」 的人来说,情商的习得方式不太容易,更接近于」模式识别「。
这里的「特别」,既包含了智力的差距,也包括了性格的差异。
一方面,他性格和别人有点不一样,这使得他们通过「将心比心」来体会别人的感受会有很大的偏差,因此别人是会怎么感受,不能仅通过自己来判断,而是更多地依赖别人的教授。教他的人,可能是父母和老师,也可能是社交的当事人。被教会以后,他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放入「模式库」中,今后遇到新的情况,他就从「模式库」中识别出相似的情况,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在杰夫里·迪弗的推理小说【蓝色骇客】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概念叫「社交工程」,它叙述了原本不善于社交的人是如何通过计算机来社交的,很有意思,值得一看。)
另一方面,他是聪明人,他的社交圈子可能是不太普通的,他固然会遇到一些普通人和笨人,但如果他一直很优秀,他很快就会进入一个聪明人聚集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的时间久了,就会忘掉普通圈子里的社交法则。
好了,说了那么多,我终于可以来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了——
【四】为什么很多高智商的人(被认为)情商低?
因为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正是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造就了高智商。然而,他的性格也使他无法真正意义地通过「将心比心」去理解他人,更多地依赖别人去教他各种「社交模式」。另一方面,他们的高智商也往往令他们很早就脱离了普通人的圈子,而在他们自身的「聪明人」的圈子中,「社交模式」较少且不同,如果没有人愿意教他,他很少有机会去理解大部分普通人的社交模式,故而在大众眼里,容易被认为情商低。但这种所谓的情商低是情有可原的,毕竟我们也不能说一个做不出「超纲题」的人脑子笨吧。
对于这部分人,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尽早让他们去接触更多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若如此,他们在大众眼里的「情商」会很快被提升到相当高的程度。毕竟,他们本来就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完】
********************
【本回答可自由转发链接,如需转载,请私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