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不要有执念
这种情况最典型的特征是:父母自己不是985/211,所以对自己没有取得过的成绩有执念,想要子女帮自己完成。
我不相信这对父母是第一次说这事,就被怼回来了。
肯定没少说过,而且大概率是在催作业的时候说的……
但这种话说多了,孩子感受到了过量的压力,又不想做作业,回过味来的娃,自然容易找理由怼回来。
2)选择别人愿意接受的理由
你没有考上985,所以我需要替你考上985;这是家长的理由,无法说服孩子
你考上好学校,未来你自己会过得很开心,可以买很多喜欢的玩具这是孩子想听到的理由。
黄执中说过大概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没人希望被改变,没人需要被说服;我们要做的是让他自己意识到,其实我们提供的选择(好好读书)是他自己内心想要的(比如,,能够有更多玩具)。我也有个8岁的娃,平时也会有机会教育她好好读书,但是不用太细节到985/211。因为孩子本身不太能完全理解这个信息,大学都不见得能完全理解,何况985/211。
我会偶尔带她去住迪士尼酒店,我会在她玩得最开心的时候,告诉她:
你以后自己想来玩吗?实话实说这里挺贵的,爸爸不可能一直带你来住,但是你自己努力读书,读书读得越好,你未来可以自己花钱来住。另外,控制频率,一年住一回,也就说一次。不可能天天盯着她说,更不可能在她充满抵触情绪的时候说。
3)做个榜样:自己也要努力
当年家长没有考上985/211,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但是家长本质想要的是孩子努力学习,努力进步;那最好的方式,是自己做个榜样,努力学习努力进步。
家长完全可以说:
当初我确实没有考上,但是我一直在努力,我后来研究生考上了985……或者我后来工作后还去考了XX证书,这个证书全国只有XXX人有,爸爸妈妈也一直在付出努力啊六神磊磊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印象蛮深刻的: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的书房 。
示范作用是非常强大的。
英国当年有一个非常大型的调研:研究人员把1970年出生的17000个穷人家的孩子分析了一遍,希望发现这些孩子中在30岁时,成功摆脱贫困魔咒的原因是什么。
结果发现,父母是核心因素。
调研发现,两个行为,5岁时每天父母陪伴孩子读书+10岁时父母对孩子们的教育很关心,会大大降低孩子在30岁时陷入贫困的概率。
(当然这种调研能发现的更多是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
我其实一直希望我娃好好学习,而我在家里的时候,也会经常码字、读书、看英语的调研报告。也会让她看我上电视分享的画面。
我希望有一天我会为她的成就骄傲,但我不会放弃自己的努力,也要让她为爸爸感到骄傲。
有人说,好的情侣是互相促进的;其实好的家庭未尝不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