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率是不会的。
1.孟静娴与浣碧的出身背景不同。 孟是沛国公的女儿,世家女子,虽没什么实权的样子,但是根基深厚。她如果知道果郡王是被皇帝害死,保不齐会韬光养晦想办法报仇。她有一些资源和资本,至少可以搏一搏。具体怎么做就不知道了,因为书中对她和她家着墨甚少,很难推测她的具体性格和行事作风,只做推测。
浣碧是甄嬛的丫鬟,出嫁才给了义妹的名头,母亲是罪臣之女,出身低微,甄远道后期也就是养老而已,她唯一能依靠的只有甄嬛。当她看到甄嬛从桐花台走下来,在看到允礼已死,她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没有任何希望和指望——可能甄嬛此时也快要自身难保了,她能指望谁?
2. 行事作风和感情不同。 孟对于允礼,像迷妹对爱豆。一个大家小姐如此迷恋一个人,沦为笑柄,但不管不顾,可见家里溺爱,性格任性。同时她也很少有机会见到允礼,不过是朝宴晚饮的一些大场合,私下毕竟男女有别,没什么机会。所以她习惯了常年的等待和守候。
浣碧不同。她在后宫跟甄嬛学的都是阴谋算计(不是没有好的,但是好的她都没学到),不择手段。她在宫外曾经有和允礼近距离接触的时间,她感觉允礼是触手可及的。她看见了允礼对甄嬛的深情,就觉得那份深情作为与甄嬛有几分相似的妹妹她也有可能得到……浣碧的野心和胡思乱想日复一日的滋长,最终让她置之死地而后生,赌上甄嬛和允礼的生命制造出小像事件。剧中没有说明,书中有暗示允礼小像带子松了其实也是浣碧的设计和手段。这种疯狂的占有欲下,抱着撞棺而亡也没什么奇怪——活着不能让你爱上我,那我死了也要占有你。
浣碧这种手段,孟静娴如果要做机会更多,更加顺理成章,但孟静娴痴心守候多年却从不曾做出,侧面看出孟一是有底线,而是没这个胆量和心机。
3. 身份不同。孟静娴和浣碧不同,她是一位母亲。 即使允礼死了,她还有元澈要照顾。如果她死了,难道要把儿子留给浣碧?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不管是出于母亲的爱子之心,还是女人对于情敌的仇视,她都不可能这么做。
浣碧不同。她照顾元澈是为了允礼,一是爱屋及乌,二是为了讨好允礼,甚至是为了当家主母的地位稳固,所以元澈以后如何她根本不会考虑。她死了,总会找到人照顾她,不论是皇帝还是甄嬛,不可能不管他。她只管抱着心上人赴死,其他一切都与她无关了。
想想元澈其实很可怜,出生即丧母,从小没怎么见过父亲,养母照顾的很好但又不是真心爱护,一朝父母双亡,对他有多大的阴影……
如果说前面两点是推测的成分更大,那即使只有第三点,孟静娴也是不会死的。虽然书里剧里对她的描述也没有多正面,但是对比浣碧,我也是觉得她的境界和底线要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