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历史上有哪些打脸的故事?

2015-04-03心灵

元至正二十年,天下大乱,朝廷庸臣当道,民间食不果腹,应天府(今南京)算得上少有的安全之地。
这天傍晚,紫金山上的静觉寺,小僧正要闭上寺门,一香客一脚踏入,称天黑路险想借宿一晚。
关门的小僧见此人长相凶恶,不敢直接回绝,便让他在门外等候,自己则跑向寺内询问住持。

香客并不帅气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哪管住持同不同意,推门进了寺庙。他闲庭信步地走在寺庙中,看着夕阳余晖下泛着红光的一切, 陷入无限的回忆中。
「夕阳西下,施主若是上香请明日再来。」
听到声音,香客回过头来,看到一身锦衣的住持,心中不禁一叹,「真是与这乱世格格不入!」
住持看到香客的面容,吃了一惊,眼前之人虽说相貌丑陋,但器宇不凡,尤其挂在腰间的佩剑,虽未出鞘,但杀气腾腾。
「此人不是将军,就是强盗!」
如今天下不平,官似匪来,匪似官。住持守得一方清净,哪里敢得罪这种人,万一盛怒之下,一把火烧了禅院,自己可没有本事在这乱世之中生存,所以没怎么考虑,就同意眼前之人在此留宿。
给香客备足晚饭,住持回到禅房怎么也睡不着,恐怕夜深人静时,面相凶狠的香客会为非作歹,与其被动待宰,不如主动出击。
思来想去,觉得还是把他请到自己禅房更妥当一些。毕竟强盗只为求财,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伤及性命,大不了给些钱财以求平安。
「施主,住持有请,前去禅房讲禅论道。」
香客刚睡下不久,听到小和尚的话,心里哭笑不得。他知道,住持定时被他吓住了,大半夜的讲什么禅,论什么道,无非是看管着他罢了。
随小和尚来到禅房,与住持相对而坐。

「施主,哪里人氏?」住持打量着衣着朴素,面带凶色的香客,强装镇定地问道。
「濠州人。」
闻言,住持心中一惊,那位从元廷手中抢得应天府的不也是濠州人氏,莫非眼前之人也是义军一员?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又开口问道:「施主,做何生计?」
「四处漂泊,仗剑天涯而已。」
「我观施主面露杀气,如今天下大乱,莫要逞匹夫之勇,不如择一良业,闲来无事时研究佛法,可悟人生至理。」
「敢问住持,何为人生至理?」
住持心中窃喜,谈起佛理就有说不完的话,只要熬到天亮开了寺门,就不怕眼前之人为非作歹。
「境忘心自灭,心灭境无侵。人生如梦幻泡影,得此境界即可安享太平。」
见香客久久不说话,住持脸露鄙色,心道:「白瞎了一幅凶神恶煞的长相,在佛法面前不也是乖乖就范。」
正当住持沉浸在自娱自乐当中,香客突然放声大笑,站起身来,抽出腰间佩剑,将泛着寒光的剑柄架在住持的脖子上。
「施主若是要钱,我都可以给你,只求留我性命!」
看着额头冒汗,惊慌失措的老和尚,香客问道:「禅师心境了得,难道也会害怕?如今天下大乱,都是因为百姓无饱腹之食,无暖体之衣。若是天下天平,谁愿意四处漂泊?哪像你们这些人,乱世之中得一处苟且,有吃有喝,大谈虚空心境,不管民生疾苦,是在可耻!」
说完,香客宝剑回鞘,朝自己的房间走去。
住持被这几句话镇住,愣神片刻,望着香客的背影,心里明白,这是一个深不可测的人,不禁大声问道:「贫僧有眼不识泰山,敢问施主姓名?」
香客没有停留,出了禅房。
第二天,住持早早地起身给香客送去斋饭,却发现屋内空无一人,只有墙壁上留下四段诗句: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故事讲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已经猜到,这个夜游寺庙的香客就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写下这个流传至今的故事。
当时的朱元璋正与陈友谅交战,这一仗也关乎着朱元璋的前途命运。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朱元璋以二十万军队,抵挡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心里不害怕是假的,但这一仗必须要打,并且一定要胜利!
因为,失败的代价谁也承受不起,千辛万苦打下来的基业将付诸东流。
从坚守洪都,到鄱阳湖战役,朱元璋与陈友谅打的有来有回,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占尽人和的陈友谅输给了天时地利的朱元璋。
也是在这场战役中,朱元璋身边涌现出多个将领人才:有勇有谋的徐达,运筹帷幄的刘伯温,不怕死的常遇春,钢铁战士朱文正,火器先锋邓愈,亡命之徒薛显等等。
相对于其他朝代的历史,我更喜欢明史,喜欢从一介布衣到开国皇帝的朱元璋。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这是伟大的创业过程,也是辛苦的守业过程。朱元璋能成功,少不了机遇与手段,他的手段我们只能借鉴,不可以照搬,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处事之道。
【明朝那些事儿】讲了大明前后300年的历史,在遵循历史的前提下,运用小说的写作手法将历史人格化,读起来不再枯燥乏味。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说:「过去写历史的人都拘着,生怕哪里做得不合适,【明朝那些事儿】写得很轻松,写得很好!」
明史学家毛佩琦赞扬【明朝那些事儿】说道:「明月的写作不仅笔锋活泼幽默,而且加进了自己的感悟,这就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也拉近了古人与今人的距离。」
【明朝那些事儿】是近几年来不可多得的历史读物,喜欢历史,喜欢明朝和朱元璋的你一定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