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记者 孙永会
细腻温暖、触动人心是影迷们给日本导演是枝裕和打上的风格标签,在他执导的【无人知晓】以及获得金棕榈奖的【小偷家族】中,即使主要人物生活在都市中的贫困家庭,甚至为了维持生计经常游走在法律边缘,但在他们之间也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冷暖。
继【小偷家族】后,时隔六年,是枝裕和导演的【如父如子】登陆国内大银幕。影片故事一句话就能说清——因出生时抱错孩子而引发的两个家庭选择的故事,剧情并未刻意放大冲突和矛盾,在平淡推进之中展现亲情的深刻内涵和人物情感的细腻变化。
两个家庭之间的鸿沟
来自医院的电话打破了两个家庭的平静,一个是家境优渥的白领家庭——野野宫家,一个是在小镇开小型电器店铺的斋木家,他们被告知养育了6年的孩子并非亲生。
「这不是我们那代人才会发生的事情吗?」野野宫家的男主人良多听到消息后提出疑问。原来6年前,医院的一名再婚护士嫉妒他人住着昂贵的病房,过着幸福的生活,从而产生了扭曲的心理,将刚出生的两个男婴交换了位置。
两个家庭的孩子分别为庆多和琉晴,于是,是继续收养一个和他们毫无血缘却共同生活多年的孩子,还是要把亲生孩子交换回来成为推动剧情的核心问题。两个家庭采取的第一步是每周交换留宿一天,后续再做打算。
影片中,野野宫家和斋木家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野野宫家的家庭准则是循规蹈矩,是理想中产阶层的样板,比如庆多一定要和下班回家的父亲礼貌地打招呼等等。而斋木家的氛围比较随性,3个孩子加2个大人的居住环境虽然拥挤,但日常生活是热闹和欢乐的。
电影塑造出两种风格迥异的父亲形象——事业有成的良多希望能把庆多培养成像自己这般上进、自律的成功人士,每天要求他定时完成钢琴训练;再看斋木家的男主人雄大,自己经营的店铺生意冷清,但仍然秉持着「明天的事情,今天就不要做了」的口头禅,满足于现状。但对于他的孩子来说,雄大像是一个年纪大一点的玩伴,夏天一起放烟火,泡在水池子里玩劈西瓜的游戏。
血缘与养育的羁绊
在让两个孩子到对方家庭短暂交换留宿的尝试后,两家人决定让孩子回到各自亲生父母的家庭长期居住。
良多以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庆多前往雄大家,并让他称呼对方为父亲和母亲,雄大和妻子则尽力地让庆多放下戒备,比如在窄小的浴缸里玩喷水游戏等。
琉晴和良多的相处出现更多「意外」,当良多要求琉晴称呼自己和妻子为「父亲」和「母亲」时,对方会反复问「为什么?」;良多按照培养庆多的方式要求琉晴按时弹钢琴时,不懂钢琴的他把钢琴当成玩具,敲击出嘈杂的声响。
「对不起,爸爸我很想庆多,我违背约定来找你了。」
「你不是我的爸爸了。」
「已经结束了,任务已经结束了。」
马路上的一排绿茵将良多和庆多阻隔开来,画面中,一大一小,一左一右,随着镜头的移动,良多语重心长地开始向儿子道歉。在电影的末尾,琉晴偷偷跑回了雄大家,良多前来寻找时,看到了郁闷跑出家门的庆多,于是有了上述的对话。影片最终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结局,相拥和好的良多父子回到雄大家,孩子们结伴嬉笑玩闹,大人之间也开怀发笑。是继续交换生活?还是保持最初状态?影片并无交代。
父亲也是无可替代的工作啊
整体而言,这部电影的内核或许是良多的一场自我发现之旅。
影片之初,他评价儿子庆多性格温吞,就算失败了也不会心有不甘,不像自己有着高要求。「果然如此。」当得知庆多并非自己亲生时,良多的言外之意似乎找到了真正的答案。
随着剧情的推进,良多也逐步发生了改变。在刚开始短暂的交换留宿期间,他向雄大提出同时抚养两个孩子的想法,认为钱不是问题。但面对雄大「日子过得很好的人,很难有同理心」的反驳,良多意识到自己的局限,钱并非灵药。所以当那名护士送来补偿金道歉时,良多接受了对方的歉意,但拒绝收下钱。
以往他没有意识到父亲也是无人能取代的「工作」,时常因为工作忽略了陪伴孩子。经历这一次「交换孩子」后,良多开始学会主动和孩子玩游戏,会像雄大一样有耐心地为孩子修理玩具。
「今天现场在座的这么多年轻的朋友,可能你们之后会结婚,会有孩子,我希望到时候你们愿意再来电影院看一次【如父如子】。我也是抱着这样的目标来创作这部电影的。」在近期举行的国内首映礼中,是枝裕和导演向观众说道。
所以在本片中,是枝裕和没有加入煽情的场面,也没有激烈的人物表现。因此,对于喜欢冲突强烈,习惯肾上腺素飙升的观众来说,也许需要对这部电影有更多的耐心。而且作为一部日语原声配字幕的进口电影,稍有走神,容易遗漏台词关联和情节铺垫的一些细节。
目前,有近17万观众在豆瓣为该片打出8.7的评分,但【IT时报】记者注意到,【如父如子】上座率较低,排片量较少。与当初【小偷家族】在国内上映时的局面,差距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