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证监会等宣布了多项利好政策。受此影响,当日上证指数重回2800点,达到2863.13点,涨幅达到4.15%,深证成指报8435.70点,涨幅4.36%,创业板指数1615.32点,涨幅5.54%。
此次发布会无疑对此前持续低迷的资本市场注入了信心和活力,为此观察者网与中航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邓海清先生连线,深入分析此轮政策对投资和普通民众的影响。
9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文/观察者网 唐晓甫】
观察者网:我们都知道上周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这周我们也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房贷利率。这是否意味着中美已结束货币政策错位阶段,走向同步?会对我国经济金融产生多大影响?
邓海清:
此次政策发力意义十分重大。本轮政策调整时间点在美联储结束其暴力加息周期的一周后,此前美联储的暴力加息周期给人民币带来贬值压力。现在随着美联储走向降息周期,中美货币政策周期结束背离,走入同向阶段,外部因素对中国货币政策自主性的制约得到了根本性改变。中美货币周期共振有利于增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果。
首先,我们可以预期会有两次0.5个百分点的降准,每一次释放基础货币大约一万亿,两次大约两万亿。这些货币都是高能货币,再乘以货币乘数,其货币规模将达到十万亿级,对流动性有巨大的提振和支持。
今年三季度之后,中国的社融数据有较大压力,尤其是M2承压严重,处于持续回落状态。这也成为近期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一个宏观经济指标。随着本轮释放的基础货币进入实体经济,我认为社融数据持续回落的情况会有根本性转变,毫无疑问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回暖复苏。
第二,这次货币政策的另一个着力点在于信贷,尤其是住房信贷。信贷在今年二三季度已经成了中国宏观经济一个短板项目。现在央行推出的存贷房利率很大程度上能推动改善型住房需求。
这种既有价又有量的政策将有助于房地产市场企稳和复苏。我预计我们可能会在两三个月后明确感到这一系列政策对我们的影响。
观察者网:从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角度看,本轮存款准备金率和房贷利率政策调整对于房地产市场有多大的刺激作用,短期内会让哪些人群受益?对全国金融行业发展有何标志性意义?
邓海清:
在中美开始同步降息周期后,我国的资金流出压力会明显减少,客观上会缓解我们的通缩压力,给了我们政策放宽的空间。
即使从最简单的测算看,以前我们二套房的首付比例一般在40%以上,一套房也在25%的水平。如果全部调降到15%,同样资金对于房地产的提振效果可能翻倍。而且我国此前房地产贷款利率已经从6%下降至3%。这意味着,在假定输入资金不变的情况下,中国的房地产购买支撑能力有几何级数增长,可能改变供需力量的对比。
现在针对房地产存量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调降,受益面是非常广泛的。根据人民银行测算,受益人群将达到1.5亿。我认为年轻人将尤其受益,因为年轻人所背负的房贷占其收入比重较高,调低房贷利率后,大部分家庭将减少很大一笔支出,有利于消费能力提升。
房地产资料图
从政策统一的角度来说,这次调整也是一次巨大突破。此前,中国的房地产政策基调是一城一策,无论是首付比例、还是买房额度以及利率都是五花八门自成体系,不符合我们建立统一大市场的基本要求;这次,推进统一的首付比例、房贷利率调整政策,有利于我国建立统一的金融大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极大有利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
观察者网:近期我们看到,随着美元进入降息周期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明显缓解。潘功胜提到,随着国内外货币政策周期差收敛,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外部压力明显减轻。但现在有一部分声音认为升值会影响我国出口。回顾过去,我国面临贬值压力的时候同样也有声音说,我们汇率贬值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您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波动?这种波动对于投资者有什么影响?
邓海清:
通过近期的汇率波动,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论是货币的快速升值还是快速贬值都不利于经济,也不利于企业发展。所以长期看,我们还是希望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汇率。
过去一年多,我国的汇率压力主要来自于美联储的暴力加息。由于其一年内将利率从0提升到5%以上,使很多国家都产生了巨大的汇率压力以及资金外流压力。美联储暴力加息也是我国经济在后疫情时代出现通缩压力的最直接货币原因。随着美国进入降息和弱美元周期,以及我国经济出现有效需求疲软,我国现在需要为经济提供一个相对低利率环境。
当前我国货币主动性和联动性政策空间已经展现出来,此前人民币/美元的汇率大概在1:7.3左右,现在已经回到了1:7.03的水平。在我看来,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汇率可能会升值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人民币美元汇率在1:6到1:7的范围内波动,我认为随着相关财政刺激政策落地,汇率再次回到这一相对合理而健康的区间也是大概率事件。
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比较重大的转折。过去两年中,由于美元处在强势加息周期,当时很多投资人都觉得美元资产是最安全、也是收益率最高的资产。毕竟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可以达到5-6%的水平,再加上汇率升值,此前大资金无风险套利的操作空间很大,而且美债当时对比我国十年期国债2%出头的利率会有较大价差。但现在我觉得拐点已经发生了。
我认为投资人现在进行资产配置时需要考虑到汇率趋势逆转的因素,不要把过去两年的惯性思维带入到接下来的资产配置选择中去。
观察者网:本次发布会的另一哥重头戏是股市。会上潘功胜宣布,人民银行第一次将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其中一项是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使用自身拥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份股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预计这项政策将大幅提升相关机构的资金获取和股票增持。机构通过这个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您如何看待这一政策?
邓海清:
我认为这个政策意义十分重大,央行货币政策革命3.0时代来了,可以说以此为标志,我们进入了一个从银行债务驱动的繁荣时代转轨到投行资本驱动的繁荣时代。
回顾过去,央行的货币传导机制发生了多次改变,从最早的非标信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外汇占款),到之前的标准化债券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回购债券市场),再到今天央行正式破局的权益资本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资本市场)。这一系列政策调整不仅让央行政策的预设方案里面多了一个资本金融工具,更是2014年央行利率市场化之后央行又一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改革和突破。
在之前的时代,像我们这类公募基金、非银机构无法从央妈那里直接喝奶,必须要通过大行或者其他股份制银行转一道手才能喝奶。这次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央妈第一次把非银机构作为自己的亲孩子喂奶了。以后不仅是之前的信贷抵押资产或者债券抵押资产可以换取流动性,股票权益类等抵押资产也可以到央行处换取流动性。
这就意味着,相比于之前主要依赖机构资本金、高净值人群和散户提供流动性的中国资本市场,现在央妈可以直接向非银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这也意味着未来中国股票权益市场的安全性、稳定性会显著增加,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随着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资本市场完成从分割到融合的转变,我觉得它会显著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繁荣。这也是从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使命升级的必由之路,是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的应有之义。从历史上来看,每一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大调整都会迎来一个超级牛市,这次应该也不会例外,中国股市的新春天不会遥远,又到了让存款、债券、理财搬家的时候了。
观察者网:证监会主席吴清也在会上表示,将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开展基于转型升级为目标的跨行业并购及对未盈利资产的收购。您如何看待这一调整?能否扭转当前A股的颓势?
邓海清:
吴清主席的政策讲话秉持了自他担任证监会主席以来推出的「新国九条」基本思路。本轮A股很明显存在供需失衡的结构性矛盾,这也是「新国九条」治理的一个重点。过去政府严打上市公司造假等行为净化市场,现在相关治理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即推进以并购重组为代表的新型IPO模式。通过并购重组可以让好的公司改造或者并购相对差的公司,实现更好发展。
目前我们处在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尤其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我们需要为此构建新经济生态。并购重组对各行各业来说都是实现技术渗透、生态构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本纽带。
现在资本市场赋能实体经济的方式与以前有很大不同。以前各行各业、各个供应链环节都相对比较独立,现在进入数字经济、大数据时代,随着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发展,各个实体产业能否做大做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I的发展与应用推广。所以这时候推动以资本为纽带的并购重组,对新的行业生态、构建新的数字经济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图
观察者网:在发布会上,吴清主席针对即将发布的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导意见,重点提出了三方面举措:一是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二是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三是持续改善资本市场生态,重点是多措并举,提高上市公司怎样的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完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等一些配套的制度安排。您作为基金从业人员,对这三项措施有什么看法?
邓海清:
吴主席的三项措施实际上是一套组合拳,如果从整体的角度看,可以看到它的内在逻辑。从资本市场的供给侧、到投资的需求端和市场的交易端,都有比较系统的制度性安排,形成了一个典型的生态。
过去的生态里有一些弊病和问题,现在出台的政策就是在纠正之前的问题和弊病。比如公募基金作为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角色,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和抓手。所以现在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无疑将极大促进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
此外,之前不少上市公司出问题的原因是大股东掏空公司或者财务造假。大股东部分操作可能会导致公司内部治理失控失调,这必将损害投资者利益,所以机构投资者介入将发挥重要外部监管作用。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也会对整个市场生态完善起到很大作用。
观察者网:二季度中国经济不太理想,三季度可能也不及预期,所以各方都在期待进一步的刺激政策。您预计之后我国还会有什么刺激政策,对经济的提振作用会有多大?
邓海清:
三季度的预期增速,各方估计会低于5%,客观来讲,现在我们需要通过加强财政支持以促进经济发展。我相信现在在增加财政支持力度方面,决策层应该取得了比较大的共识。
近期货币政策方面已经大招频出,现在大家比较期待的是财政政策方面国家会出什么招?在已知信息中,大家认为最具确定性的就是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无论是五万亿还是十万亿的长期特别国债,它印到哪去、花在什么地方都是未来财政政策的焦点。
其实已经公布的文件说得很清楚了,特别国债应该会投向重点基础设施、关键薄弱环节、以旧换新以及城市保障房的收购等方向。这些国债在积极财政环境下对经济的提振会有比较明显的正面效果。所以我认为今年四季度的中国经济,相比于三季度会有较大改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