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成就专场。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住建委、市司法局、市教委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郭汉桥介绍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49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6%,已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北京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为根本遵循,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要求,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和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持续优化顶层设计,逐步完善老年人民生保障、养老服务和健康服务体系,积极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新时代首都老龄事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加强顶层设计,北京老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老龄事业顶层设计,制定实施【北京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关于加强新时代首都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委深改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老老人」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政府各部门出台配套措施,为老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这些政策措施,一方面,全面对标中央要求,明确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另一方面,从我市老龄工作实际出发,稳步提高我市老年民生保障和福利水平,全面创新养老服务和健康服务模式,积极推动老年友好型社会社会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北京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老年民生保障和福利水平稳步提高
逐年提高养老金水平。今年,继续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保持向退休时间早、连续工龄和缴费年限长的退休人员加大倾斜力度。这已是北京市连续第32次增加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惠及全市330余万退休人员
,使他们更好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普惠性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以及其他各类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为一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覆盖城乡全体老年人。
关注特殊困难老年群体服务保障。统筹实施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高龄老年人津贴等制度。出台实施困境家庭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补助政策,确保有入住机构需求的经济困难「老老人」住得起、住得上养老机构。
紧贴服务需求,创新完善首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
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按照「培育一类主体、构建两种模式、实现全面覆盖」的总体思路,依托市场主体开展试点,探索形成了以「一清单、一平台、一张网」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布局建设100个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制定「两指引一方案一协议」,形成建设、验收、效能评估管理闭环,截至9月20日,已完成验收60 家,其余40家的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针对「老老人」和重度失能失智老年群体照护难题,组织市场主体推出不同内容、不同价位的24小时普惠居家护理服务套餐,累计签约长期上门居家照护服务近1800单。发展养老家庭照护床位,今年计划建设2000张床位,目前各区已建成将近6000张,累计建设运营2.2万张
。完善助餐服务体系,推动城六区51家400平米以上养老驿站转型升级、开办社区餐厅,鼓励社会餐饮企业参与养老助餐,累计建成运营养老助餐点2256家,覆盖全市四分之三的城乡社区,累计服务老年人12万人,提供助餐服务2788万人次。累计为1.2万老年人完成了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
搭建全市综合为老服务平台。上线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数字化平台「北京养老服务网」及配套小程序,汇集全市养老机构、养老驿站、养老助餐点、养老人才、志愿服务、京津冀养老等海量养老服务资源,形成养老地图,实现养老服务「一网通查」,服务信息「一网展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服务诉求「一网通答」,日均访问量4.5万人次,总访问量近2000万人次。
狠抓养老服务质量。连续多年深入开展养老服务机构安全隐患集中排查和专项整治。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在全国率先推行养老服务合同网签,累计签约7.04万份,基本实现在院老年人全覆盖,
从源头上有效防范大额预付费、非法集资等风险。
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在北京养老服务网设置「京津冀养老」板块,搭建线上供需对接平台,展示北京优质养老机构575家,展示津冀优质养老机构51家、优质养老项目58个。建立京津冀养老协同专题工作组机制,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政策、项目、人才、医养、区域、行业协同。
倡导友好理念,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东城区东花市街道东花市南里社区、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柳荫街社区等93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推进「智慧助老」行动。根据老年人就医、出行、社交、购物等智能手机重点使用方向,持续开展300余场「我教老人用手机」「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等活动,逐步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
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氛围。连续14年开展「孝星」「孝顺榜样」评选命名活动,已在全市以市政府名义命名「孝星」5.9万名,命名「孝顺榜样」140名。每年「敬老月」期间,组织开展全市范围内敬老爱老助老系列活动。
创新老年人权益保护服务模式。面向高龄、失能、独居、残疾等特殊困难群体老年人,开展权益保护服务,帮助行为能力较弱的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解决委托代理及监护问题。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连续多年开展老年人防诈骗专项行动,增强广大老年群体识骗防骗能力。
助老志愿服务蓬勃发展。深化助老志愿服务模式,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广泛开展各类助老志愿服务活动。推进老党员先锋队、老干部宣讲团、「三新」组织党建指导员队伍建设,引导老干部发挥优势参与社会治理。「京彩时光」信息平台上线一年来,持续助力为老志愿服务,累计注册志愿者4467人,累计服务老人9.43万人次、服务时长2.6万小时,助老志愿服务形式多样,志愿者数量稳步提高。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老龄产业与老龄事业协同发展
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大力培养专业养老企业和机构。
政策供给方面,加强政策保障与支持,通过调整优化政府补贴结构、补贴方式和补贴方向,以发挥有限财政补贴的杠杆效应来撬动整体养老服务市场。
产业布局方面,围绕失能照护、医养康养、康复辅具、适老化改造等重点领域,加快培育养老服务主体产业、关联产业和衍生产业,一体化发展覆盖「产、学、研、销、用」上下游产业链。
设施建设方面,在确保空间布局合理、交付设施符合标准的前提下,由政府无偿提供设施,帮助市场主体从重资产运营中解脱出来,改变市场主体投资养老回报周期长、运营难度大、发展举步维艰的局面,让他们轻装上阵,专注于提供普惠型养老服务。
行业监管方面,聚焦安全质量和行业发展秩序,完善源头监管、过程监管、绩效监管机制,实现良规善治。
首都老龄事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强决心、更多举措、更大作为,扎实推动首都新时代老龄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让全市老年人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答记者问
问:北京市提出「不断改进‘一老一小’服务,强化‘老老人’服务保障」。请问,北京市在「老老人」服务保障方面有什么考虑?
北京市老年人身心状况各不相同、需求复杂多元,重点应保障哪些人群、提供哪些服务,需要深入研究。去年,市委明确提出要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本月初,市委深改委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就是要努力破解这一重大课题。
「老老人」是指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包括高龄失能和高龄自理老年人。这些「老老人」是养老服务的刚需之刚需,也是养老工作的重点之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老人」保障好了,养老工作就兜住底了。
我们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的主要思路:一是突出资源统筹调配,坚持需求导向,把更多养老服务资源向「老老人」聚焦;二是突出发挥市场作用,加快培育品牌化、连锁化和规模化经营主体,通过市场机制解决好供需匹配问题;三是突出医养协同发展,打通医疗和养老衔接环节的堵点断点
;四是突出要素支撑保障,从专业化标准化智慧化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提升服务质量。
问:我们了解到,金秋十月是全国的「敬老月」,请问,北京市安排了哪些「敬老月」活动?
开展「敬老月」活动,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营造养老孝老敬老良好社会氛围,促进老龄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从2010年起,北京市每年在「重阳节」当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敬老月」活动。今年是「敬老月」活动开展25周年,
北京市民政局、市老龄办将组织动员市老龄委成员单位、各区民政局,围绕今年的「敬老月」活动主题「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开展以下活动。
动员各界力量,开展走访慰问和关爱帮扶。市老龄办会同市老龄委各成员单位、各区,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走访慰问活动,重点对特殊困难老年人、为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劳模等进行走访慰问,为老年人送温暖、解难题、办实事。
丰富文体活动,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市老龄办及各成员单位将开展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主要有:鼓励引导老年人参与老年志愿服务的「银铃行动」。组织开展广场舞、健步走、歌咏、阅读、书画、摄影等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文体活动。比如「同庆盛世华诞 共建花园城市」系列主题活动,「礼赞祖国 盛世中华」75周年文艺汇演,第三届北京老年教育文化艺术节活动,第十届京津冀「银发达人」展示活动等。特别是在10月10日下午,市民政局还将在莲花池公园举办北京养老服务家年华活动,向老年人展示推介居家社区各类养老服务,
为市场主体和老年人家庭提供供需对接平台。届时欢迎老年人及时关注,积极参与。
优化为老服务,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在「敬老月」活动期间,市公检法系统将通过普法讲座、法律咨询、以案释法、发布典型案例、发放宣传册等方式,深入开展「法律服务助老护老」行动,组织开展「敬老月」老年人公共法律服务专项维权活动,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人防骗、防诈宣传,提升老年人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
普及健康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敬老月」期间,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等部门将加大基本医疗保险、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老年健康社区大讲堂活动,深入开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心理关爱、阿尔茨海默病防治促进和老年听力健康促进行动
,普及老年常见病和慢性病防治、伤害预防、应急救助、心理健康、生命教育等健康知识。
强化宣传倡导,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活动期间,市老龄办将会同老龄委相关成员单位,组织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教育系列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重温经典」频道进养老机构活动,组织开展2024年度「孝顺榜样」命名活动
,等等,在全社会凝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广泛共识。
来源:北京民政微信公众号
流程编辑:U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