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为什么越对一个人好,他就会越觉得理所当然,认为为他做的什么都是应该的?

2024-10-21心灵

无非就是人进化过程中对环境的自适应能力,带来的麻木不仁。

我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一边在适应环境,一边在讨好环境,种族才得以延续到今天。

从基因层面讲,生活在酷热地带的非洲人,为了适应环境,进化出了能有效隔热的卷发。

而生活在北欧的维京人,为了适应寒冷的空气,进化出了高耸狭长的鼻腔。

这种进化完成以后,这些人生活之处,在我们看来是难以忍受的自然环境,对他们而言却能舒适的存活繁衍。

这种对环境的自适应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所体现。

老话说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你坐电梯,进来一浑身香水的讲究人儿,站你旁边,他内香味开始几秒能顶你一跟头。

可电梯爬了几十楼,他这一身香味,你闻不见了,因为你鼻子已经木了。

再就是,二十年前刚有网内会儿,你在网上随便看见个杀马特美女照片,都惊为天人。

可现在各种整形美妆滤镜加持下,比当年漂亮不知道多少倍的大娘们儿满网都是,你刷视频看见了就划过去,多停一秒都显得没见过世面。

这两个例子,说明我们在嗅觉和视觉层面,也会产生自适应性,对于环境冲击带来的变化,我们的认知系统会自发的,将其视为寻常。

除了嗅觉视觉以外,听觉味觉触觉也同样也这种超能力,就不一一说了。

其实无论是基因层面的自我调整,还是感知器官对环境冲击的过滤,我认为都是咱们这个物种的自我保护措施。

如果非洲人一直感觉酷暑难当,维京人觉得每一口寒气都冻裂脏腑,恐怕这些物种早就成化石了。

同理,如果香气和佳人每次出现都让我们瞳孔放大心跳加速,全身神经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估摸着想活到领退休金也是不易。

那么除了这些基因和感知能力的自我适应,从心理层面我们是不是也具有同样能力呢?

答案是肯定的。

你涨过工资吧,就算是没上班也领到过零花钱吧。

假如你月薪三千,跳了个槽,给你涨薪到五千的前几个月,每次看见工资条,都叫你血脉贲张。

你几乎觉得稍微省着点花,年底之前把纽约买下来也不是多难的事情。

可这种感觉持续不了多久,你面对涨薪的惊喜感就逐渐暗淡,并开始想象月薪过万是什么样一个生活了。

这种心理感知的特性,导致我们看到很多身在福中的人面露愁容,或是电视里演的一些生活在极度苦难的国度里的人,却成天乐的der呵的。

综上,能得到一个结论,即:

人的本性是一种不识好歹的动物。

我们无论从基因,五感,乃至于认知的层面,都没有一个绝对客观的喜恶准绳。

我们只会把一些日常经历的,且沉浸其中很长时间的环境状态,视为一个生命常态。

比这个常态好的,我们判断为好,但好不了多久就适应了,这种好就变成了新的常态基准。

比这个常态差的,我们判断为差,但差不了多久也适应了,这种差也变成了新的常态基准。

在这一点上,人的心理世界和客观的物理世界是完全拧着的。

在物理世界里,比方说你往河里扔一块石头,水面起了涟漪,你扔的石头越多这涟漪就越大。

可在心理世界里,一个新事物像一块石头扔进你的心灵,你的感受上也会起涟漪,可这个事物不断的冲击你的心灵,您猜怎么着?

您的心河,竟然他娘的平和如镜了。

这就是自适应性的表现。

有了上述的依据,解释人性里看到的贪婪就顺理成章。

你,对一人,不管处于任何因缘际会吧,你对他好了。

起初,他热泪盈眶,说谢谢你。

可你坚持不懈的对他好,则这种好在他心理世界的异物感,会消失掉。

你已经成为他新界定的环境准绳的一部分了。

也就是说,他的潜意识中,生活在一个有你对他好的世界里,是如此平平无奇的一个生命常态。

在此常态之上的,比方说周围人都对他变好了,他定性为好。

在此常态之下的,比方说有天你突然跟他翻脸了,他定性为差。

因而,一个被你惯起来的人,要么你竭尽全力一直惯着,却也惯不出感恩心。

或者你重归自我疏远他一些,那你就得做好挨骂的准备。

由是观之,这就是为什么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的原因了。

当对方把你的长期恒久的舔视为一种常态时,你舌振频率慢点都是错,你舌苔厚一分都该就地枪毙。

因此往往舔的越尽力,恒心越长久的舔狗,结局就越是凄凉。

你反而发现内些雷霆手段和菩萨心肠都有,甚至喜怒无常的人,比你个高纯度的大善人混的都滋润。

这恰是因为这类人的忽冷忽热,是对他面向对象的一次次教育,他的每次反复无常都在告诉对方,我对你好时是啥样的,我对你恨时是啥样的,我对你态度的中位线又是啥样的。

这种相处模式,近乎于精神调教。

道行浅的一下子就会掉进去。

或者我们延展开来,不谈个人,谈人群。

对一个人群长期的好,或者是不好,也都能得到相应的管理成果。

一些待遇福利非常好的企业,实则是在对众多员工进行群体捧杀。

这些员工有的活动心思,跳槽走人,不久他们就会发现下午茶没了,带薪假没了,一年一次的新马泰旅游也没了。

这种职场常态,和他们以前经历过的超规格待遇比起来,就相当于把心理感受的中位线下拉了一大段。

于是他们就开始痛苦,进而寻找各种门路回归老东家。

因此我们看到很多从大公司或外企离职跳到小公司的人,尽管待遇层面没有损失,但他们郁郁寡欢,似乎总在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

这是往好的方面对应人群,能得到集体加固的效果。

反之,往差的方向对待人群呢?

比方说,一个帝国中,明明一人一年分到十石干粮绰绰有余。

但君主偏不,他每人仅给五石,保证能果腹饿不死就成。

在这样长期的驯化生涯中,有表现卓越的良民,稍微多加奖赏仨瓜俩枣,他们就会以头抢地山呼万岁。

这就是把正常生活的基准线,先拉低三丈,再抬高半尺,所得到的降本增效管理成果。

由此看来,内些书里写的什么疲民劳民,看似反人性却能被执行的策略,也就找到了合理性依据。

我们每个人心理都存在这么一条基准线,我们的这条线,时刻都在被环境或是人为的拔高或者降低。

这也就造就了人们的是非善恶观永远都在被动的起伏。

人生中的痛苦和遗憾往往都来源于此。

你说你也因为基准线不稳而错过了美好。

我说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多情累美人的糊涂事谁又没干过几件呢?

若你也真心赤诚,却换来薄情寡幸,不如长吟「万般皆是命」,聊以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