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谈一点关于「不改变」的力量。
我们对自己的改变,常常是对自体感的削弱。尤其是意识层面的「努力」,有时候努力越大,对自己的伤害越大。一些现实目标诸如「改变自己的状态、思维」如果没有触及更根本的心理结构,可能会适得其反。
走路会低头,我们认为这不好,影响形象,一种是认知行为训练,可以不断强化自己的动作习惯,实现改变,但这适合发展性目标——小孩子不良习惯导致的走路方式。却不适合心理导致的外在身体表达——这种身体语言在表达更重要的信息,可能是自卑或者自我攻击、低落心境。
如果我们允许自己的样子,对于低头持以一种观察和允许的状态,可能会发现这也没有太多不好——所谓的不好多来自于他人的评判、父母的教导。不改变有时候是一种对自己的保护,坚持不改变暗含接纳,对自体感虚弱的人尤为重要。
我们就是不改变啊,但可以好奇的看向自己,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有时候,恰好是因为有了不改变的心力,改变才会发生。
比起走路低头、说话声音小、不敢在大众面前发言这些具体表现,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果心思落在这些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