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如何改变自己「讨好型人格」的性格?

2024-09-19心灵

讨好型人格 ,一种过度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想法,以牺牲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为代价的人格。

他们在人群会不断取悦他人,哪怕代价是自我贬损、自我谴责。

对他们而言,唯有满足别人的期望来获得认可,才能消解消解内心的不安和自卑。

殊不知,造就 「他人即地狱」 的人际交往困境的根源,正是TA们自己。

如果屏幕前的你,正在遭受讨好型人格带来的困扰,这篇回答,或许能帮助你走出讨好困局。


为什么不要讨好他人?

讨好思维 是破坏人际关系的根源。把别人的需求放在了自己的需求之上,害怕不被认可,害怕被人讨厌。

而这种认知观念其实深刻地左右着你的选择。

选择「讨好他人」,其实还意味着,丢弃了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感,转而希望外界赋予他价值感和存在感。

这是恰恰映射出了内心的 「存在感缺失的孤独」

的确,通过别人的认可,能够消除一些自卑感,给予内心价值感和存在感;得到别人的认可也很让人高兴。但是, 人只有被认可了,才有价值吗?

恐怕未必。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工作中,你经常性加班,是出于 「自己的安排和规划」 还是 「迎合领导的目光」

如果是后者,我想继续追问,如果你的领导其实不在意你加班与否,你还会选择继续加班吗?

如过你的回答是: 也许以后不会继续做了。

讨好思维的危险就在这里。

这揭露了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人生的选择与 「他人目光」 所挂钩,这意味着,你将 「自我价值」 的掌控权交付给了他人。

可是,你的价值为什么需要别人来决定呢?

这是一种妄念,因为你的人生应该由「你」来做主。


遵循自己的意愿,才能远离「讨好思维」

「尽管这个决定会损害到我的利益,但如果能让对方开心,其实我也无所谓。」

这是大多数讨好型人格的内心独白,他人的需求就像一个 评价机制 存于你的脑海。

你沉迷于取悦他人的游戏中,总以为,只要别人快乐,彼此关系和睦,你也会随之而快乐。

可是你忽略了一个重要东西——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也是价值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沉迷于讨好他人的你,忽视了自身的需求和感受,内心堆积着大量的不满和焦虑,以至于,在许多夜深人静的时刻,负面情绪推使你责问自己: 「为什么我如此尽力了,还是收获不到我要的结果?」

自我苛责的时光里,总是充满疲惫和失落,这进一步的加重了讨好型内心的自卑感。

越自卑,越依赖于外界,这是许多讨好型逃不过的循环。

想要真正的改变这种 「病态」 的价值感获取方式,你需要去看到内心的需求,并且学会去满足它。

内心也是有脾气的,经常的违背它的意愿,它也会反抗。而当你开始觉察到它,倾听它的声音,满足他愿望,这个过程就是在慢慢捡起 「自我肯定」

当你越来越认可自己,你对外界「过分依赖」的需求也会逐渐变低。

直到一天,你学会了平衡内在的自我评价和外界的他人评价,你会发现,你已经远离了讨好思维。


「边界感」是远离讨好的警戒线

讨好型人格常常还存在另一个误区——过分关注他人的情绪,并认为自己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他人的情绪。

例如,朋友不开心,你会认为,自己有义务和责任去安慰ta,哪怕此刻状态不好,也要履行这份责任与义务。如果 缺席 了,还会因此陷入自责、愧疚,总觉得亏欠朋友许多。

可是 事事有回应 ,就是一条极其严苛的要求。

人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的,你也没有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边界感模糊的社交相处模式,到最后,留下的,只有一个遍体鳞伤、千疮百孔的你。

纪伯伦写下过这么一句话:

「我第五次鄙视自己的灵魂,是当她因为软弱而忍让,却声称为自己的坚韧时。」

这就是在提醒执着于「讨好」的你,如果不开心了,请不要强装坚强去抚慰他人,你很善良,所以你也值得让别人体谅你,照顾你。不舒服的时候,你也一样有拒绝他人请求的权力。

不妨在自己的讨好模式里,画上一条红线,例如:不开心的时候,不接任何电话;下班后,不帮同事递文件;晚上10点后,时间留给自己,非急事不能打扰。

在这些红线内,勇敢的做一个不讨好的人,大胆的说不,你会发现,其实不讨好别人,也可以收获到认可,而且那是你自己给予自己的认可

边界感薄弱的原因,还有是因为原生家庭的成长经历问题,讨好型可能在童年时期遭遇了「屈从」事件。

例如,最亲近的同伴(也有可能是家长)一直要求你无条件服从,这种行为模式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内化,致使你成年后,可能会倾向于讨好强势、控制欲强的人。

这类讨好型的症结,往往涉及到一段远古模糊的记忆,治疗方式也会更加漫长且复杂,因为治疗过程需要通过多次挖掘记忆、督促宣泄情绪、改变认知观念方式进行治疗改正。

如果你的讨好型困扰,符合上述描述,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量身定制的心理评估和行为干预方案,才能更好为你剖析问题根源,重建内心自信。


「你」才是最值得讨好的人

如果世界上最需要被讨好的人是谁,那么答案一定是 你自己

一昧讨好,其实也是 「尊严的缺失」

你讨好谁,谁都不把你当回事,你取悦谁,谁都觉得你可有可无。人们会觉得:你连自己都不爱自己,那么还有谁会爱你。

例如,遇到那些喜欢 「凡尔赛」「通过贬低他人彰显自己的人」 ,你的讨好忍让,只会让对方变本加厉,将你当作优越感获得的途径。

与其说对方将你当作朋友,不如说,你成为了他的血包,这是一段不平等的人际关系。

所以,讨好自己的重要性就在这里,它保护你的情感和尊严,面对他人的越界行为,基于自己的感受勇敢捍卫权益。向那些情绪破坏者说:

「请你尊重的我的感受,我不喜欢也不愿意接纳你的行为,你要为你的冒犯做出道歉。」

当你开始重视自己的感受时,你会发现,其实如此 自私 活着,也同样充满价值感。在人际关系里的分量也不降反升。你不需要去讨好任何人,真正的好朋友、好恋人,会因为你的自私不请自来。

【讨好自己,婉拒一切不开心】 写到一个观点,我很喜欢: 「真正的幸福源于内心的平和,婉拒不开心,并不是自私,而是为了更好地照顾自己和他人,只有让自己开心,才是最大的自我投资,也是最珍贵的礼物。」

爱自己是一切价值的源头。

所以,屏幕前讨好型的你,从这一开始,请竭尽全力的去讨好自己吧,把自己置于人生首位,追求真正的自我价值和快乐。

悦纳自我,让人生充满缤纷色彩。

最后,

受传统文化和教育方式的影响,有许多的人在成长经历中,常常被迫要求当一个乖小孩、懂事的人,而这成为了讨好思维生长的土壤。

尤其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讨好型人格更是常常隐藏着自己的真正需求。

如果您在生活中,面对人际关系问题,常常出现 「拒绝羞耻」「畏惧争论」 ,并且不知道如何去解决,不妨尝试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解决困扰。

通过心理咨询,您将得到专业分析与指导,科学的方法论,让您重新审视自我,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以上内容,希望对题主有所启发和帮助。

我是 @争渡心理咨询 的小渡老师,关注我,每天回答有温度的心理学~

点击预约:获取专业分析指导,改善自卑低自尊,摆脱讨好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