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为什么某些「字」莫名其妙会让我特别惊恐、心慌?

2025-01-07心灵

大脑有这个能力→词汇接触lexical.access

认知系统只不过片刻思维,不必做任何意识的努力,认知机制就可以【自动化链接】两个不相关的刺激:

词语→←情绪画面

这也是认知心理学家感到惊奇并且投入兴趣去研究的内容。

精神分析中一个重要技术叫做【自由联想】。→

这是由Carl.Gustav.Jung所创建的。→

分析师提供一个词,咨客说出第一个进入他心中的事物。

这种技术明显依赖于我们心理中的联想机制。

这种联想有的是普遍的共性,比如美人这个词,有的是异常的个性色彩,比如母亲这个词,联想到什么取决于母子关系。

因此,自由联想是探查「心理图式」的有效技术。

人们按照【固有的组织】方式,来组织他们的过往经验,产生联想的内容。

比如你的:

「再来补充个字吧,最近刚发现的。「活」,以上都出现的想要逃跑的想法

分析师力图发现咨客的【组织方式】,对它进行描述和构建模型。

1.「经验」是个体内部固有的,外人看不到,行为是个「窗口」,可以通过这窗口,察看内在的心理结构。→

契入点就是:词汇接触。

所有的词汇,在我们心内成为一本「心理字典」,你的联想就是你的「释意」,因为你的过往经验不同于他人,所以,你对某些词汇的解释不同于他人,并且,这个经验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你的解读画面也会产生情绪波动。

2.重复启动repetition.priming现象

也许你体验的某些感受曾经反复频繁出现,

词汇唤起了语义相关的成分,让你对那些画面和情绪处于 「容易提取」 的重复启动。

比如一提【霸王别姬】,大家会联想到张国荣程蝶衣。

一些研究者认为,「词汇接触」中包含情景和语义记忆,成为「背景墙」,通常我们大脑在对「概念知识词语」进行组织的时候,不会受语义背景墙影响的,→因为不敏感。→多数时候,词汇接触是「封闭」的。

所以即便人看到这句话,也不会恐惧。

有人想害我」「有人想杀我」「有人在扭曲我的想法」之类的

毕竟现实和妄想是有差别的,妄想不会引起心理的敏感反应。

突破这个封闭的,应该是特殊事件。

GlucKsberg,Kreuz等人提出,接触词汇本身和你加工语义的过程中,受到「同时发生事件」的严重影响。也就是说,你要问问自己,曾经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实在回忆不出来,那就说明大脑进入自保状态,意识上忘掉了, 以保证你的安全,这时候不要勉强回忆,忘掉才是安全的。 但是,情绪上还会有「记忆」。→

刚刚感觉到的,有种被人盯着,很强烈,脑海里还莫名其妙出现 特别恐怖 的图片、动态图(都是 向我发起攻击 的)
再来补充个字吧,最近刚发现的。「活」,以上 都出现的想要逃跑的想法 (不是冲动)

如果你想改变这个状况的话,可以利用→

3.语义启动semantic.priming现象。

Meyer.和Schvanevedt的研究证明了这个效应。

人们的认知系统唤起一个词汇时候,这种「唤起」会促进、加速随后的与其语义有关系的词汇项目。→

当词汇含义之间高度相关的时候,唤起的速度都要比通常快的多。

比如,护士这个词,高度相关的是医院,

面包这个词,高度相关的是黄油

也就是说,看见护士这个词,接下来看见医院和黄油,大脑会首先反应医院。→重建联想机制的技术

Meyer.和Schvanevedt发现,当认知系统提取到一个词汇项目时候,会促使与之语义相关的词汇处于较高的激发状态。→

词汇含义高度相关,心理反应比无关的词汇快的多。→至少快40毫秒。

你可以运用心脑的规律,重建「联想反应」。

Ratciff和Mckoon在研究中更进一步探讨了这个效应,并提出「启动词」。

先给被试者呈现一个词汇作为「启动词」,等他反复认知后,再呈现一个句子,那么被试者的反应速度会更快。→

根据时间反应速度,

重建词汇启动的健康的心理模型。

也就是说,你先设立一个启动词→

安全,温暖,稳定……,

同时让身体处于满足惬意状态。

接下来再看修改后的句子:

「没有人想害我」「没有人想杀我」…

这样逐渐摆脱负面的自我暗示。

认知系统唤起的新习惯养成之后,以后再看见原来的词汇句子,就不再受这些旧「背景墙」的影响了。因为已经更新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