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末,当我写下「一位普通北京市民的2020年消费记录」的第一个字时,没有想到它能写到第五年。
2024年所有让我觉得值得记录的消费,总结起来,都是为了两件事:省时间,添乐趣。尤其是「添乐趣」,也就是「玩儿」。过去这一年,我觉得这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儿之一。爱玩儿跟爱吃一样,是正当的,不丢人。 玩儿也没有高下之分,开心就好。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贪玩儿是不好的,但回到当下,玩儿是一件很重要的正经事儿,是滋养自己的重要手段,或者换个说法,叫热爱生活——
文| 原版二姐
日式搬家和扫地机器人
因为2023年买了个房,2024年最大的一笔花销,自然是和房子有关。
装修我选的整装,因为懒,图省事儿,装得也比较简单,几乎谈不上什么风格,就是实用。电器也是跟装修公司定的,今天装这个、明天安那个,我似乎对那些特别有用的大电器们没什么感情,只是觉得又完了一件事儿。 整体装完,更大的感觉就是烦,太烦了,这辈子再也不装修了。
但整个搬家的过程中,还是有两样具体的东西,让我觉得值得消费。
首先,实名表扬日式搬家:旧家管打包,新家管摆放(我们因为没想好什么东西放哪儿就自己摆放了,所以严格说来我们是半日式)。全日式298一立方,半日式(管打包搬运不管摆放)258一立方。5立方起。不算便宜,但是省心省时间。师傅们利落又细致。我那十来个有猫的杯子呀,都包得仔仔细细。每个箱子上都写明箱子里面是什么东西,一目了然。还给了一个表格,每一个箱子的编号和里面的内容一一对应,方便后续寻找想找的东西。
以为要用一整天时间,结果早上9:30开始, 12:30就已经都运到新家来了。一想到有那么多个箱子待整理,我和栋梁(我先生)一鼓作气!出去吃饭喝咖啡!玩儿了仨钟头,回家就躺下了,并开始就「什么东西放在哪儿」展开了愉快的对骂……
一开始还挺有规划的,后来我就急了,什么东西放哪儿也没所谓了,总之先拆箱,先塞到柜子里,屋里腾出空间来再说。后续的细致整理收纳,我也不着急了,给自己5年时间完成。
十几个杯子,包得严严实实地送到新家
另一个实名感谢的是扫地机器人。
装修的时候没有经验,我选的地砖既难擦,擦完了跟没擦差不多,还不耐脏。因为家里有猫,网上教的那些清洁方法我也不敢用。所以搬家之后将近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擦地成了让我头疼的事儿,既要三天两头地伺候它,伺候完了还跟没伺候区别不大。本身不是爱做清洁、做家务的人,而且干了半天又没什么成就感,有那么些天,一想到要擦地就怒从心头起。
在过日子这件事上,我是低能儿,但是愿意向朋友们学习。学习的方法就是她们推荐什么我就买什么,功课我也不做,因为她们都替我做完了。各路的朋友们向我推荐了扫地机器人。一个高中同学说,「 科技是干什么用的,就是把你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的,人生苦短,那有限的时间就应该用来做其他想做的事儿,用来玩儿都不丢人。 」
综合各种意见,交叉对比之后,趁双十一优惠促销,我入手了一个扫地机器人。不到三千块钱。给它起名叫「 石原里美 」(热衷于给家里的一切起名字)。这么说吧,自从扫地机器人来了,我自己再没擦过地,沙发下面一些如果我自己擦需要弯腰,甚至跪在地上才能够到的地方,它很轻易地一扭身儿就能进去,我特别爱看它在各种腿儿之间绕来绕去,可显它能耐了。
每次「石原里美」在屋里以扫拖模式干活儿、我在一边儿干别的的时候,都会觉得这个小家电真是买对了。你说它真能比我擦得干净多少吗?真能。而且人家任劳任怨、一声不吭、让啥时候干啥时候干、让擦几回擦几回,比我脾气好多了。 目前唯一的遗憾是老猫还是害怕,我就盼着老猫有一天也能勇敢地骑上扫地机,在屋里风驰电掣,骄傲地巡视她的江山。
搬进了新家,总有人问我感觉怎么样,感觉就是住起来的确方便很多,有电梯上下楼,还有车位,多晚回来都没事儿,离地铁也更近。但论感情,还是舍不得老房子的那些老邻居。
老房子的对门两口子人都特别好。跟对门住这么多年,得到他们照应的事儿不是一件两件。对门大哥是电工,几乎家里什么东西坏了,他都会修。有一次我家马桶坏了,那是特殊时期,出门买东西都不是很方便,更别提找物业或者约个师傅上门给修了,是对门大哥过来给我修的,忙乎了半个多小时,修好了。对门大姐做饭有好手艺,做了什么好吃的都想着给我送一份,我一个不会做饭的人,能吃上热乎乎的正宗糊塌子,还不是因为有对门大姐。
得知我们要搬家,对门两口子都说舍不得。我也舍不得他们,他们让我确确实实地相信「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是真的。依然很想念他们。
「石原里美」打扫干净的地板和害怕「石原里美」的霜珑
花给植物的钱,永远最值
可以不买衣服零食,不能不买花——这是我的消费准则。
搬家之前散味儿期间,我时常过来新房子看看,那时候就把老房子的植物给搬过来了,后来觉得房子空,它也怪孤独的,就少少地买点鲜花绿植,给它做伴。搬家之前的3个月,新房子里就没断过花儿。但我就爱干这没用的事儿。又没住进来呢,那也不行,就是因为没住进来才更要有点生气,反正也花不了几个钱。
但买花的方式,有点变化。最近沉迷某直播间,每天晚上9:00左右挂在直播间里,抢抢抢,抢不到就过干瘾。这是高中同学推荐的,我第一次试着买了几把,之后就认准了这家。
主播是个自来卷儿的小男生,每天晚上说无数遍,只拍一单发很慢的普通快递,走着给你送到家,拍两单顺丰冷链包邮,拍三单顺丰空运包邮,就这几句话翻来覆去一晚上说一万多遍。所以拍三单及以上还是挺合算的。
鲜花到家都要醒花,醒花的过程,之前买过的花,每次都不一样:有的花儿来了就好像没睡醒,深水泡上几个小时觉得它睁眼了;有的就是昏迷,更有甚者那花儿来了跟植物人一样,怎么醒它也醒不过来;这家的花儿来了,那都不用醒,你打开包装盒,那花就跟眨巴着大眼睛看着你一样。
天天泡直播间,肯定是学了点东西的,比如,知道了玫瑰也有很多种,除了刘亦菲,还有弗洛伊德、艾莎、洛神、霓裳、戴安娜,多着呢。反正我是真觉得不错。也不太贵——跟很多店家比,它肯定不是最便宜的,但是品质好啊。
正在醒花的玫瑰和洋桔梗
除了鲜花,整个2024年,买得最值的植物,一个是三叶草,一个是 马醉木 。
十一的时候,我在一个小型植物展上买了一个紫色三叶草的太空杯。拿回来之后,打开,把土填上,杯子里有一个像我中指那么长、那么粗细的应该叫种子吧,按照卖家小姑娘的说法,就是把它插进土里,放在窗边,每天喷一点水,晒太阳,通风。后来发现,我把种子插反了,脑袋杵进了土里,屁股露在了外面。改正错误之后,它可真对得起我。一天天的眼见着它有变化,有一个小芽儿出来了,越长越高,然后慢慢地长出三片小小的叶子,后来又有一天那个叶子张开了,是真真正正的三叶草。再后来有一天,我发现它长出来一根长长的须子,还开花了。那淡紫色的五瓣小花特别秀气,每朵也能开好几天。
它还在每天变化,每天分裂。我依然每天观察它,特别喜欢。当时买这个紫色的,是因为杯子外面写着「紫定能成」,想着谐音梗虽然扣钱,但是它吉利呀。没有想到这19块钱的小玩具,给我带来了这么长时间的惊喜和快乐。
这19块钱,是我2024年花得最值得的钱(之一)。
19块钱的三叶草
第一次发现马醉木是买吃的,鲜花绿植本是凑单用的,结果发现这种植物就像一棵小树,很秀气,放家里刚刚好,立刻本末倒置,吃的也不买了,就来这棵小树吧。
那时候是夏天,小树来的时候就不太壮实,前后大概一个月吧,它就壮烈了。五十多块钱就看了一个月……但是我不死心啊,心心念念想再买一棵试试。然后就去直播间蹲,还不是天天有,11月的某一天,我一直蹲到夜里11点多,终于上了马醉木。76块钱呢不过包邮。
如今买东西心里有期盼这种感觉已经十分稀罕了。 那两天我就是在期盼中度过的。又好奇又期盼。它可真对得起我。来了就那么美貌。我也对得起它,天天喷水绝不含糊。一个月了,「小马」长个儿了好像。
不知道能养多久。希望尽量久。但也知道,不会是天长地久。
长势不错的「小马」
吃
看我自己的手机照片,以往每年数量最多的照片是吃,拼图都有几十张;2024年,吃的照片很少了。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对米其林餐厅完全没兴趣了,公布名单碰巧看一眼就完事儿,更是完全没有以前那种「我要去吃一吃」的雄心壮志。 真的,米其林一点都不吸引我了,郭麒麟还行。
关于吃,还有两个小发现,不一定对,但杠就是您对。
第一,是很多餐厅全天营业了。就在上半年,如果周六日的下午三四点,想去餐厅吃个饭,很多餐厅是不开餐的,我们就曾经绕着商场的某一层转了一圈,真正让进去吃饭的没几个。现在好像从上午11:00一直干到晚上11:00的餐厅多了。像我们这种到了周末一天就吃两顿饭,只有一顿正餐的老年人,下午三四点吃晚饭基本是常态。现在这个点儿出去吃饭可是不愁了,总有餐厅营业的。这份钱餐厅愿不愿意挣,为此付出的成本能不能被cover掉,不知道,但是作为消费者、大懒蛋,我们确实方便了。
第二,有一些餐厅,明显比较年轻化的餐厅,精致小份似乎正在流行,就是以前说的量大实惠好像不太好使了,至少我去吃饭的时候,端上来一大盘子,看着就比较发愁。现在我们有时候出去吃饭,观察那些时常有人等位的餐厅,有很多都是这种,你看两个年轻人吃饭,桌子上也摆了一大堆,再一看,每一份量都不大。我们吃了几次,也觉得这样比较好,可以多点两个菜,品种也丰富一些。
2024年最难忘的一顿饭,也跟消费关系不大。那是秋天的时候,去了高中同学家,4个女生,吃饭聊天喝酒包饺子。确切地说,是她们仨包饺子,因为包饺子的时候,我喝高了睡觉去了。叫嚣了一年要吃饺子,吹嘘了一年我擀皮是把好手,临上阵我睡着了。这就是栋梁说的,习惯性关键时刻掉链子……
每次跟她们扯淡一天,我都特别有收获,除了知道买什么锅、什么直播间买花这些实实在在的技能,也是通过闲聊学一学怎么跟自己相处。
其实上学时我跟她们并不是很熟,反而是最近这两年,大家也到了家里该有各种事儿的时候,谁家都不消停,就比较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困境、共同的感受,聚在一起说一说、聊一聊、得吧得吧,也笑一笑,扯一天下来,整个人觉得都轻松了。以前偶尔会有「全天下怎么就我这么倒霉」的腐朽想法,现在知道很多困境是共通的,没一个省心的。
聚会那天喝的梅子酒,泸州老窖泡的。
精神消费
2024年,继续给那仨长视频平台续费,其实每年续费都觉得冤,什么恋综离综乱七八糟的综艺根本就不看,好看的电视剧也不多,充会员有点不甘心,不充吧更不甘心。
好歹2024年有仨语言类喜剧节目。喜欢这三个综艺,不完全是因为搞笑、欢乐,更主要是因为这些演员们、编剧们,他们观察生活的点都很有意思、很独特,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东西,所以,丰富性和娱乐性(并列第一)是它们最吸引我的地方。
具体到人,女生里喜欢小鹿、喜欢大国手、喜欢山河、 喜欢所有的女脱口秀演员 ,步惊云进步最大。男生最爱松天硕。松导太帅了。网上见天儿给我推谁在哪儿偶遇他了,我咋偶遇不着呢?
至于读书,又给全国人民拖后腿了。一年也没正经读啥。【庆余年2】播出的时候,想看看书到底怎么写的,做家务的时候在手机上听,听到快一半儿吧,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太长了。
倒是看了一本老书, 【追风筝的人】 。这本书买了好久,有一天随手拿起来翻了翻,觉得读起来不难,而且它确实很吸引人,就读下来了。
这本书曾经火了好多年,作者所讲述的那种生活,还有他塑造的人物,包括每一个人在动荡的社会里所能遭遇的事儿,还有一个人在孩童时期所做的错事,如何长久地折磨他、他又如何付出血的代价完成自己的救赎,非常动人。很难想象普通人在那样的国家,别说过得幸福,怎么能正常生活都是难题。
年初还读了一本【幸福地理学】,作者走了世界上10个国家,想去了解生活在一个国家的人为什么会感觉到幸福或者不幸福。其实我觉得他要探讨的是国民性格、国家福利等等这些很大的问题,但他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城市和事件来得出自己的结论。它不是严肃的论文,我把它当成幽默小品来看的,但它正好能和【追风筝的人】互为参照,两相对照,深刻体会到,一个人出生在什么地方太重要了。
还读了读库出的mook【 读库生鲜 】,说是给十几岁孩子读的。我读得挺来劲。每一期8篇文章,每一篇也没有很长,俩月读一本。
很有意思。有中学老师写自己的学生,有白领写老家的天才女友,有脱口秀演员史妍写人生中的各种第一次,读的时候自动切换成东北口音。文字也是有口音的。还有编剧六兽写成长的故事。六兽那篇,读着读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很想抱抱文章里的那个小胖子。这些都属于在我爱好的射程范围之内,读起来没门槛儿。还有很多是射程之外的,平常没咋认真关注过的东西,比如关于味道、植物、水果,每一篇都好玩儿。这么说吧,每一篇都看了不白看——如今看了白看的东西还少吗?
读库的mook
2024年没少看电影,尤其是10月以后,许多重映的老片子,影迷提前过年包饺子了。我最喜欢的国产电影,觉得票钱花得特别值的,前三名是: 【里斯本丸沉默】【好东西】和【出走的决心】 。
其中,【里斯本丸】最值。第一,它给我讲了一段历史,一段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历史,就是死在船上的那八百多个年轻人,他们应该被看见、被知道。这个电影做到了;第二,我很喜欢这个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从头到尾关注的都是人的故事,没有什么大词儿。战争很操蛋。但是在那种极端环境下,依然有人性的光辉在闪耀,真的就是这几个特别庸俗的字,人性的光辉。
后来有一次我去看电影,出来发现外面正在搞一个活动,是【 里斯本丸沉没 】的见面会,我在签到处问了一下是否可以买票参加,人家告诉我不对外售票。我知道方励导演本人会来,还是挺想见他的,当时甚至有心耍个不要脸,想跟人家说,我是著名公众号(偶有)十万加作者,但终究还是要脸的,就非常遗憾地跟工作人员说,那就给导演带个好吧。这个电影票房不好,希望它能回本儿。
【好东西】是这一年我唯一二刷的电影。6天之内二刷之后我依然很喜欢。 它很轻灵,轻盈、灵巧。 我觉得这个电影的态度,它就不是那种一定要刺刀见红,它想表达的东西有点像朋友之间的闲聊,不是一个批斗会。
邵艺辉的两部电影都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跟那些名震江湖的大导演比起来,她有点像上学时候班里的一种女同学,不是那种门门功课都好、全面的学霸,她有点偏科,在自己擅长的学科里一门儿灵,很机灵。
我第一次去看的时候,旁边有一个男观众笑点特别低,别人都没什么反应呢,他就乐得嘎嘎的,笑得十分响亮;后来,电影里出现图上两个男生的对话,就是吃饭的这一段,你一句我一句,我周围的女生都开始笑,一直到章宇说出这句「我们都有原罪」,电影院里笑成一片。
图源电影【好东西】
【出走的决心】,非常好看。也非常气人。
它不是某一个情节触动我,它是所有的情节都让我共情女主李红。同为50多岁的女性,我看到所谓最亲密的关系中的人,父母、丈夫、女儿,对一个女性,对她的生存与生活空间、对她的自我的一点一滴的侵蚀(但所有人都不觉得是伤害因为别人家也这样)。其实所谓的女性困境,就是你不必一定摊上一个孙大勇那样的老公,但凡你做过家务,你就会共情女主。
还有一些能让人活活气死的细节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她买个花瓶,他说这有什么用;下雨天,他撑着伞大步流星走在前头,她淋着雨紧赶慢赶在后面跟着,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他都想不起来等她一步跟她撑个伞;家里来人吃饭,有烟灰缸不用,烟灰非要弹在桌子上;更别提说什么「我比你明事理」……不能再写了,气得心慌。
当然,这也得感谢两位演员,特别是姜武,姜武太好了,真的,开场一分钟,我就想伸手到银幕里抽他。
关于电影,还想说一句,现在的电影票是真不便宜。普通厅80块钱,IMAX将近110,尤其是2024年10月以后,有很多压箱底的老片子拿出来重映了,光【哈利·波特】就8部,如果每看一场就要花80到100块钱的话,那看电影会成为日常生活的负担,而不是娱乐了。所以我现在看电影也会各平台对比,找一些薅羊毛的方法,现在的一项基本生活技能就是学会薅羊毛,不管干什么,都先到处找找优惠,不然感觉啥都太贵了。
听说2024年短剧特别火,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电影?但我没怎么看过,赶不上年轻人的趟儿,有时候会让我自我怀疑,自己是不是被社会淘汰了,现在还去电影院看电影,是不是就像我公公依然在电视上看电视剧一样,太过时了?谈不上慌张,就是有点迷茫。
直到后来有一天跟闺蜜大哈尼聊天,她跟她闺女去中国电影资料馆看【楚门的世界】,全场爆满,放映结束后全体观众自发鼓掌。她说得云淡风轻,我听得心潮起伏: 原来,也许,在一些不知道的角落,还隐藏着一些同频的人?
某天,从电影院出来,看到的晚霞
去现场
2024年,继续去现场看了一些演出,我和栋梁现在岁数大了,吃也吃不了几口,穿也穿不出个模样,守着老猫又出不去,就剩看演出了。具体的演出主要分两类,音乐会和脱口秀。
我们出去看演出,不是很有计划、有目的的,我知道有一些观众、听众非常专业,他们早就知道在什么地方、谁演出、看点是什么,甚至坐在什么位置、是不是挨着过道、哪儿有个柱子会挡视线,他们都知道,他们分析一场音乐会,也说得头头是道,专家一样。 很显然我们不是这样的观众,我们充其量只是喜欢,愿意付出一点时间、价格能承受。
过去一年,看了安妮·索菲·穆特的独奏音乐会、意大利小提琴家和韩国女高音曹秀美合作的「四季声花」音乐会、柏林爱乐十二把大提琴、法国圣马可童声合唱团,还有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都是想起来依然会嘴角上扬的演出。
要说印象最深,是2024年8月17号带栋梁去国家大剧院看了彩虹合唱团的【活在爱里面】。喜欢金承志很多年了,以前在网上看过他们的演出视频,非常轻盈活泼,现场一看,果然是非常轻盈活泼。从最早8个人的合唱团,靠一张一张卖票活到今天,发展壮大,挺不容易的。 欣赏谁的才华,就去买他的票,这是大真理。
那天,很多人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有漠河来的,还有西班牙来的。坐在我右边的能当业余讲解员的小伙子来自上海,他说他们在上海有演出,基本上他都去追,因为在北京上学,所以这次也就来了。
我家栋梁在此之前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人和这个合唱团,但是那也不耽误看得很嗨,返场大家一起唱【彩虹】,他不仅跟着唱还唱得很大声,很投入,居然也唱下来了,而且不、走、调。我琢磨了一下,他比那些会唱的观众慢上大概半秒钟,他听人家怎么唱他就怎么唱,这个歌节奏又比较舒缓,慢一点儿也没那么突兀,所以一个从来不知道彩虹合唱团也从来没听过彩虹的人,他完完整整地把这一首歌跟着唱出来了。天才吧。
2024年听过的音乐会们
至于脱口秀,过去一年最大的收获就是,终于找到开放麦了!
说来也是缘分,5月份我参加一个播客节目的录制,结束后一个妹子过来找我,问我你是二姐吗,说是【人物】的读者。跟妹妹加了微信,有一次闲聊,她告诉我在哪个小程序上可以买到开放麦的票,我立刻就下手了。
开放麦一场49块钱一张票,简直不要太值。每场去都像是开盲盒,完全不知道今天能有谁,我刚开始以为开放麦就是一些脱口秀爱好者来说说,练练技术、磨磨段子,没想到去的几次这盲盒开得还挺大。前后几场开出来的有南瓜、小鹿、大老王、小鱼、漆漆,而且连续两周都开出了小鹿。
每回去都有惊喜,小鱼新写的段子没背下来,说一半忘词了,拿出手机来站在台上一边找一边说对不起,「原来最炸场的是忘词」,没人不依不饶,大家笑得很友善。漆漆演完之后在门口跟别人聊天,好多观众过去合影,漆漆笑颜如花,被看到、被喜欢带来的开心快乐,都写在她的脸上。
去听音乐会和去看开放麦,虽说都是演出,但感受会很不一样。音乐会是短暂地脱离日常生活,进到一个比日常生活略略高一点的「场」。也不是高很多,高太多够不着,就离地三五米。 人还是需要高一点的东西,不然很容易下坠。
而在开放麦,演员们,特别是那些还没出名的演员们,讲的都是生活里的事儿,观众和演员拥有共同的生活,大家都去饭馆儿等位、都不爱上班、都失恋,他说什么我会觉得我也这样,所以对我来说,去开放麦就是纯玩儿,起哄,听见自己笑得震天响也不觉得尴尬,整个人里里外外都放松,舒坦。
音乐会相当于从外往内呼吸了很多新鲜空气;开放麦相当于把心里的灰啊杂质啊通过大笑给排出去了。都是疗愈、是建设,一个是精神吸氧,一个是心理排毒。
至于我自己的脱口秀梦想,现在已经进展到夭折的阶段了。这一年,无论是在线上看节目,还是线下去看开放麦,越来越觉得脱口秀它不是逗咳嗽的游戏,朋友聊天的时候能逗贫能接话能不冷场,不代表也能去说搞脱口秀。
在开放麦遇到的小鹿
再说几句不花钱的
不花钱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想花但没花出去的钱,比如想给老猫买宠物保险,点进去,提交资料,回答了好几个问题,宠物是猫是狗什么品种家住哪里等等等等。祖宗八代都问了,最后该交钱了问你猫多大了?我猫快17了。对不起10岁以上老猫不给保……那您早说呀,第一个问题就应该问猫几岁不是吗?
但还是建议家里有壮年以下猫狗的朋友,能保还是给买个保险吧,它们老了,跟咱们老了一样,也得病,各种慢性病,也不少花钱。
另一种就是真不花钱了。
因为有老猫,我没条件往远处跑,2024年最远是带没坐过高铁的公公去了趟张家口,高铁去动车回,当天往返。剩下的时间只能在北京城里头混。在城里头混,丰俭由人,有许多花钱不多、甚至不花钱的乐趣,我称之为「白嫖北京四季」,尤其是「白嫖」北京的秋天。
北京的秋天是一个奇妙的季节:一年四季当中,夏天热得出门就想骂街,各种脏话呼之欲出;冬天冷得咬牙切齿;春天三件套,大风雾霾沙尘暴,只有秋天,秋天没有缺点。秋天的时候,我对这个城市的感情会变得特别柔和,就像秋天下午三四点的阳光一样。我觉得整个北京城,在秋天都是宜居的,不冷不热没风没雨天高云阔,随便走哪儿,胡同里、马路边上,一抬头,疏密有致的叶子后面是响亮的晴天,那个痛快,别提多带劲了。
过去那个秋天,有几次我们午饭后从公公家回来,开车经过北海景山故宫沙滩东四这一路过来,先是看到矗立在辽阔的蓝天白云背景下的白塔,再往前就看到故宫的角楼——西边的角楼永远有无数的人,其实东边的角楼也非常好看,尤其是太阳落山的时候,从东边的角楼拍过去,天边的晚霞会特别动人。然后车经过东四那一片,我心里就想着,这里是单立人,那里是巢空间,附近还有哪些脱口秀厂牌。就是你对于这个城市,你的周边,你的附近,有哪些让你发自内心的喜欢的、心动的人和事儿,那种感觉会突然变得特别的美好,然后连带着你会觉得这个城市也很美好,尽管有那么多的人骂北京,不宜居,吃的贫瘠,美食沙漠等等等等。别人说什么咱也不反驳,但是我和这个城市的关系,在那样的时候就会无比的亲近和紧密。
就像我们每年都一定要去的那几个地方,大觉寺、三里屯西五街、鼓楼西大街,我们是去干什么?不仅仅是看树、看猫,我们是去加深跟所生活的这个城市的感情和关系。
再次感谢日式搬家服务。帮我搬家,就是送给我一整个秋天,要是我自己一点一点搬,得搬到立冬还是明年立冬,这个秋天就别打算出门了。
2024年10月19号,鼓楼西大街,下午4点温柔的阳光
花小钱,热爱生活
在【人物】写了5年消费记录,编辑问我,前几年花钱和这一年花钱,有什么不同?的确有,很大的不同,最大不同就是,以前花大钱会让我觉得开心,高兴,2024年刚好反过来,觉得花小钱更开心。
这可能和我个人的状态有关。
2023年,我的亲戚朋友里,连人带猫加起来一共走了7个,其中有三位至亲:我的父亲,亲如家人的闺蜜小叨和养了18年的老猫M。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精神状态太糟糕了,整个人都起不来了,像掉进了一个黑洞里。我知道这样不是个事儿,往后的日子还长啊,无论如何要站起来。 那么所有这些能让我重新站起来的事儿,生活中所有向内求的东西,那些滋养精神的东西,全都变成了刚需。
所有这些消费,总结起来就是——玩儿。过去这一年,我觉得这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儿之一。爱玩儿跟爱吃一样,是正当的,不丢人。玩儿也没有高下之分,开心就好。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贪玩儿是不好的,是不上进,是缺点,这个贪字就给定性了,它是贬义词。但回到当下,玩儿是一件很重要的正经事儿,是滋养自己的重要手段,或者换个说法,叫热爱生活。
热爱生活不用花很多钱,比如买点零食、喝杯咖啡、偶尔吃个小蛋糕,买个小盆栽、小植物,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开心的程度很强烈,持续的时间也很长。生活里需要这些小小的快乐、小小的奖励维持正向的平衡,比如我今天写了两千字,那就奖励自己吃个糖葫芦,七八块钱,不过分吧。写五千字升级为黑三剁炒饭,八千字就可以油泼扯面、韭菜煎饺、大炸糕任选其二。 胖点就胖点,吃点就吃点,人先活过来,再说别的。
总之,2024年,不论是去听音乐会也好,看脱口秀也好,买各种各样的花,试着学着养,买模具、自己做小点心等等,还有一年四季不间断地出去散步遛街逛公园,所有的望天、吹风、听雨、观花、看树、踏春、赏秋,还有盼着下雪,感受季节流动,感受自然变化,当然最重要的还有见朋友,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我觉得它们成为了一种对我的浇灌。
过去,曾经长久以来都会让我觉得开心的事儿,比如说买件小小的珠宝啊,突然好像没有那么浓厚的兴趣了,但要是谁跟我说外面晚霞正好,我能站玻璃跟前看半天,我觉得这个很重要,这些东西越来越重要。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它就是给了,能给。
所以,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我的2024年,我想用「建」。建立、建设,感觉自己从黑暗的2023年爬起来了,能走出去了,重新有了快乐的能力,重新建立生活。尽管依然还是几乎每一天都会想念离开的亲人(包括猫),有时候会突然的恍惚,会突然脑子里反应一下,那种感觉有点像大地震过后的余震,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没有规律,但它不会把你重新建好的房子震塌再成为废墟了。
去年,在消费记录的最后,我把2023年10月9号「老北京塞纳河」畔的晚霞送给了各位,今年想送给大家的东西,价格20元,但价值无限——2024年11月6号,我跟栋梁去了大觉寺(门票20)。一万多人围在那棵雄伟的古银杏旁边,我在三殿西墙外发现了这棵七叶树。灿烂、舒展、昂扬,我完全被它击中了。
把它送给大家,祝我们的2025年,都灿烂、舒展、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