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拉康晚年为何认为精神分析是一种妄想?

2024-09-12心灵

早期拉康有一种非常魔怔的结构主义倾向,想要把一切情况都收纳入精神分析的那几套模型(俄狄浦斯、镜像阶段、三界理论……)中去,并且相信自己这套结构主义理论确实就是万能的,任何人、任何情况都逃不出去。——这正是拉康在1968年持有强烈的革命悲观主义倾向的原因,因为这时的他显然会认为,再怎么革命都逃不出既定的结构。

而晚期拉康的突破在于他意识到了没有大他者的大他者、菲勒斯的菲勒斯,也就是说不存在一个更上位的东西来为结构本身赋予合法性,大他者本身也是有欠缺的,不存在元语言,那么也就不存在某种恒定的结构。所以,以这张「欲望图」为典例的精神分析理论,完全是回溯出来的,是相当可疑的。

拉康的欲望图。学习这张图的正确姿势:搞明白每一个字符和每一根线的内在含义,然后痛斥这张图压根纯属扯淡。

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理想结果并非让患者/学生把拉康本人奉若神明,反而是让患者/学生意识到大他者不存在,人世间的各种意识形态与幻想都是骗人的把戏。拉康的目标是要做大骗子,做骗王之王,要搞出比别的骗术更能骗的骗术,争取把所有人都骗了,再让所有人在受骗的过程中意识到大他者不存在,从而不会再被任何骗术俘获。为了当好这个骗王之王,拉康才会想要去建立一个分析师共同体。

所以精神分析不仅是妄想,而且是妄想中的妄想,其目标就在于揭示其他妄想(性享乐、自恋的性认同)是不切实际的,不能解决危机。精神分析因其可以揭示别的妄想之为妄想,故而可说是「科学的(妄想)」,但它终究不是科学。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当德勒兹将【反-俄狄浦斯】递交给拉康时,拉康不但没有反驳、抨击德勒兹和加塔利,反而称赞德勒兹正是自己想要的人。

德勒兹与瓜塔利的精神分裂分析计划……声称拉康才是第一位精神分裂分析师——拉康「是将这片分析领域精神分裂化的第一人」……的确,尽管在德勒兹与瓜塔利对拉康理论的结合是否值得肯定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分歧,尽管他们的著作俨然被误读为一种对精神分析学说的公然拒绝,但是,还是有人坚持认为,德勒兹可能是「拉康的弟子中思考最为深刻、最为独立的一个」。事实也的确如此,尽管德勒兹曾担心拉康可能无法接受【反俄狄浦斯】中的批评,可拉康最终似乎十分欣赏对他著作的这种无礼的阐释:「我所需要的,」他在与德勒兹为数不多的遭际中告诉他,「正是像你这样的人。」
——芙丽达·贝克曼【吉尔·德勒兹】

德勒兹在其早期著作【差异与重复】关于第三时间综合(尼采的永恒轮回)的内容中就尖锐地指出,实在界总会不断入侵象征界,从而把人分裂为多个零散的主体(相当于精神分裂),所以指望建立某种稳固的、统一的符号秩序根本不可能——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正是拉康想揭示的。

问题在于,拉康的努力最后是失败了的,他没有能够通过精神分析让人们洞察到大他者的不存在,他成为了一个新的神像(并且,并没有如他预期的那样,成为最大的、最神的神像),他本人也在最后一期研讨班后解散了自己的分析师共同体。

最后,拉康说:

「我正在消失,我将成为大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