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暴露这个词多出现于精神分析中。
这个词不太恰当,我认为换为自我表达/自我流露更合适。暴露有一种遮掩感后的故意揭开之意,事实上,咨询师不应将访客置于自我屏蔽之外,真诚如实交流应该是常态,而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作技术,将置视为技术有刻意之感,咨询师有某种防御。
自我暴露做为技术会具有一种「策略感和有意」失去了主体的温度和真诚,让访客认为这是咨询师的「技术而不是实态」会影响咨询中的客体关系内化,事实上,人本对此有更好的表达, 真诚和内外一致沟通 ,这更具有咨询师的人性温度。
精神分析要做个案概念化,要对访客的心理成因做因果建模,就会将一些方法描述为「方法」,单从字面和实操完全是不同的。咨询师是否要自我暴露要考虑访客的需求以及咨询情景,这是最关键的。 自我暴露不能为了暴露而暴露,前提是真诚如是。
很多访客会因为咨询师「故意表达自己」而质疑咨询师的动机用意。
咨询师一般不会夸来访长得漂亮,除非访客出现了视觉偏差或者容貌自卑,自己达到明显超过常人的容貌水准却认为自己很难看,此时访客表达对其容貌的看法有助于确立自我评估标准,但同时要探索背后的原因,多与访客在关系回应中被覆盖和打击有关。
夸来访漂亮,咨询师需要留意自己是否出现了其他情感反应,并谨慎自己的表达,因为这可能导致「诱惑式移情」,咨询师注重访客的精神世界,少关注外在感官。当然,做为普世交流的自然表达也是可以的,只是咨询师要留意自己为何如此说。
咨询师为什么说有时候比说了什么更重要。科胡特说,没有诱惑的深情,不带敌意的坚持,就是很好的咨询师伦理设置边界,这设置先是来自「咨询师内心」,后是外在呈现。
如下咨询情景,咨询师可以适当自我暴露。
访客难以表述自己的情况时, 咨询师可以自我暴露为其提供「言语背景」,比如,访客因为自己休学在家感觉到羞耻,不想谈自己在家的生活安排,咨询师可以适当表达自己曾经一段时间的休学/待业/一个人在家的感觉。这种谈话背后是允许和敞开,有助于访客减弱表达阻碍。
咨询师自身的经历如果和访客有类似(总有类似的同频点),表达自己有助于和访客共鸣,这有助于咨访关系建立。
访客在某些领悟瓶颈时, 咨询师可以自我暴露。如,访客难以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自己现在生活的关系,咨询师可以谈自己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以及如何发现问题、改变的过程。这有助于访客思考,可能在咨询师陈述的某个细节,访客会有自我事件的联系触动。
帮助访客建立信心时。 咨询师如有一些糟糕经历恰好是和访客类似,同时咨询师疗愈了自己,走出来后,可以暴露当时的情景,这有助于访客获得信心。比如,我就是从严重抑郁和焦虑、强迫以及社交恐惧/回避、自体感很虚弱成长起来的,我会分享一些相关经验让处于其间的人看到希望。
建立工作联盟的需要。 自我暴露不仅仅是咨询师的技术,更是咨询师的咨询态度。正是真实可以带动真实,咨询师的适当自我暴露,有助于让访客获得放松感,也有助于咨询从「谈话外围」进入更贴近内心真实。访客看到真实是可以表达的,就会逐渐获得表达榜样,进入放松谈话状态。
长程咨询中,访客会努力确认咨询师谈话的真实性,会在「咨询师是技术性交流」还是「真的是在意我」之间摆荡,自我暴露有助于访客获得确认感,减少访客的「非真实感」。
要注意的是,自我暴露不能为了暴露而暴露,咨询师无论谈什么、提出什么方案,应以访客为中心, 咨询师不能为满足个人表达欲望、为个人情感宣泄而表达,咨询师在表达前应先学会倾听和留白。 咨询师也不能因为焦虑而急于表达自己,有时候,咨询师看到访客不能成长时会急切助人,背后往往有自恋固着。
当代主体间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中立和匿名节制提出了不同意见,弗洛伊德的空白屏技术,试图将一切以投射和移情来解释过于单线条和刻板,在人和人的互动中,彼此共同反应交织生成的结果更具有当下意义,这极大弥补了经典精神分析的不足。
自我暴露该与时俱进了。
2024.3.4 随笔、一点心理工作经验谈
作者田凯,田凯个人简介 - 知乎 (zhihu.com),从小白跨行成为高校心理督导师/中科院心理健康指导师/全职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十五年,咨询个案13000+,在知乎分享实用的心理工作经验,有定期心理从业分享直播,知友关注可及时获得最新行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