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这是11月24日在法国巴黎拍摄的点灯后的香榭丽舍大街。新华社记者 高 静摄
近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将法国长期信用评级下调至Aa3级,表达了对政治前景持续动荡下法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在经济复苏持续疲软的背景下,法国政治碎片化负面效应不断发酵,叠加经济领域结构性顽疾,由此催生的多重不确定性风险将持续制约法国经济增长。
12月初,法国前总理巴尼耶动用宪法第49-3条绕过议会强推社保预算案的政治豪赌,遭到左翼和极右翼的联合反制,并在国民议会发起不信任动议,巴尼耶政府遭弹劾下台,也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在任时间最短的政府。13日,法国总统马克龙任命民主运动党主席弗朗索瓦·贝鲁为新总理,希望借助其多面化的中间派政治影响力,尽力弥合当前法国政坛的深刻裂痕,尽快恢复公共财政,重建稳定政府,特别是迅速推出新的财政法案,平息各方担忧情绪与不稳预期。对此,贝鲁表示,「在一个严重分裂、议会没有明显多数的国家领导政府,任务将是艰巨的」。而极左翼和极右翼都已经发出警告,「如果贝鲁固执重走马克龙的老路,新政府将在组建伊始就面临风险」。可以预见,无论如何在各党派之间纵横捭阖,在多方势力持续博弈下,贝鲁寻平衡、谋稳定的努力注定充满波折,而涉及预算、财政等关键议题也必将再次成为各方争议的重点。
正因如此,在贝鲁当选次日,穆迪将法国长期信用评级从Aa2级下调至Aa3级,这也是继今年5月份标普全球评级将法国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A-后,国际评级机构第二次下调法国信用评级,凸显各方对法国经济前景的观望与担忧情绪。对此,穆迪在声明中指出,「政治的分裂形势正极大削弱未来几年法国的公共财政,在可预见的未来,法国持续缩小财政赤字规模的可能性非常低」。
本轮政治动荡引发系列危机,表现为法国经济领域的结构性顽疾扰动着政局的不稳定,并与政治碎片化乱局交织,持续形成难解的「政局动荡—预期减弱—复苏乏力—政见割裂」恶性循环,使各方陷入悖论式的漫长拉锯战。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法国央行最新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24年,法国经济增速将为1.1%,低于此前预期,且2025年将下滑至0.9%。对此,法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耶·加尼亚指出:「法国经济正面临下行加剧风险,将使消费者和投资者更多采取谨慎观望立场。」「为确保在2025年实现将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降至5%至5.5%区间的政策目标,需要执行兼具削减财政赤字与推动经济复苏的平衡性政策路径。」预计法国的经济复苏将推迟至2026年或2027年,届时经济增速将保持在1.3%的低位区间。法国统计局近期发布的预测显示,2024年四季度,法国经济将陷入停滞状态,且这种态势在明年上半年只会略有改善,预计2024年经济增速将为1.1%。有法国经济学家认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正陆续熄火,其一为公共支出,但受政治不确定性影响,预算的悬而未决将持续制约财政刺激效果;其二为对外贸易,美国新一届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正不断打压着法国的外贸预期。同时,结构性顽疾正持续发作,综合制约着法国的经济复苏步伐。在消费上,购买力的提升效应尚未形成增长拉动力,政局的动荡则加剧了消费者的观望情绪,使前期的刺激措施大打折扣;在债务上,穆迪预计2025年法国赤字的GDP占比将达6.3%,公共债务将持续恶化,减赤字与促增长之间的博弈将进一步加剧;在就业上,法国劳动力市场形势依然紧张,且受经济低迷与疫情期间损失部分生产力等影响,法国失业率在2025年和2026年将达约7.8%的峰值。
同时,自今年6月份马克龙宣布解散国民议会以来,法国政坛持续动荡,不仅使马克龙陷入「孤独者」被动局面,更使政治碎片化的内生矛盾在经济复苏低迷下被进一步放大,并持续反映在民生、社会等多个领域。虽然一时的妥协能够换来短暂的喘息与回旋窗口,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法国政治的碎片化格局,民意分裂、党派割据、分歧难调的民主僵局仍将持续,在中间派、左翼、极右翼「三足鼎立」格局下,任何类似财政预算的关键议题都将成为一场鏖战,不仅消耗着经济的复苏机遇与成本,更消耗着民众的预期与信任。前欧盟内部市场专员布雷顿特别提醒,「法国经济已经停滞了近一年,我们已经换了4任总理,经济活动总体处于停滞状态,且各方对投资保持谨慎态度,将使法国面临众多企业重大重组风险。在这种动荡时刻,更加需要一个稳定的政府」。
有法国经济学家指出,针对当前各方难以调和的预算法案,无论是加支出、促增长,还是减赤字、促平衡,其寻求的都是一种解决经济困境的具体路径,但更需关注的是,相关措施能否切实回应民众与企业的核心诉求。正如近期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在今年圣诞节期间,约有三分之一的法国民众担心无法送出礼物,另有约54%的家庭认为其「无法送给孩子想要的礼物」,还有约58%的贫困家庭表示「正在削减节日礼物预算」,这反映出法国民众呼唤稳定、呼唤复苏的迫切诉求,而是否能够真正以此为出发点,充分凝聚共识与决心、化解分歧与不确定性,将持续考验法国政府的智慧与魄力。(李鸿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