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替代行为是自己可控的,倒也不一定有多大问题,比如题主给自己设定个比例,只用幻想替代一部分,另外的部分还要面对现实。
但问题是,你确定人真的能够控制的了这种行为,不会因为过于舒服或美好了而沉溺于此?
理论上人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人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情感、欲望、习惯等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个体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沉溺于某种惯性行为中。
对于用幻想来替代社交的行为,人们可能会因为幻想的内容过于美好或者舒适而沉溺于此。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会逐渐失去对现实的关注和兴趣,从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而当对于幻想这种行为无法控制其程度时,就容易发生一种情况,即拉大了现实与期待的距离。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差距越大,人感受到的心理落差就越大,这会导致个体对现实更失望,无法面对,要么更多沉浸在幻想中远离现实,要么就对现实产生更强烈的愤懑,甚至产生报复行为。
这种状态其实与游戏成瘾有点相似。很多年轻人沉溺于网络游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无法得到满足和成就感。
而网游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让他们可以在其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然而,当他们回到现实生活中时,他们会发现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差距很大,从而产生更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感。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增加了游戏成瘾这种心理疾病,因为过度沉迷于游戏,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如学业失败、工作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
且大量的研究表明,游戏成瘾与其他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存在密切的关系,并且游戏成瘾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也存在异常。
所以基于以上推测,过度沉溺于幻想而替代了真实的社交,或不去直面社交匮乏的现状,也可能带来以上心理问题。
当然,并不是说幻想自己有朋友,或有能力开展并维持一段正常的人际关系就完全不可行。当社交匮乏的状态让自己感到情绪低落的时候,用这样的方法,如果能够让自己缓解焦虑,重建自信,也不失为一种有益健康的情绪调节手段。
但需要注意的是,调节情绪只能短期有效,从长远解决问题的角度,调整认知,改变行为,才能从根本上应对社交上的问题。
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