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地球被完全毁灭后,人类需要留下什么,可以证明自己存在过?

2017-11-28心灵

世界毁灭了,为了证明自己存在过,人类能留下的就是纪念碑了吧。

什么材料能保存到地球毁灭我们先不讨论,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它的样子,下面是几个纪念碑的设计案例:

图片较多,流量预警(●'◡'●)

1.来自宇宙的神秘力量

英国大屠杀纪念馆国际竞赛方案,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纪念馆位于泰晤士河边的维多利亚塔花园里,包含地上的纪念碑和地下学习中心两部分。纪念馆将用来纪念在二战时期遭受纳粹迫害的罹难者和幸存者,同时也用来提醒后人种族偏见和种族仇恨的巨大危害性,并宣扬国家正确的价值观。

整个纪念馆以「陨石」为中心,中空的「陨石」插入地下,形成了极具震撼力的感官效果。地下的学习中心则是一个极简的容器,象征人类对于自然的谦卑态度。

在犹太传统中,陨石、山脉和石头常常作为人们思考的中心。比如圣城耶路撒冷里的天房,相传就是用来存放陨石的。现代科技的力量再伟大,在战争这种人类伦理与良知的终极考验面前也显得那么无力。此时,陨石这种来自宇宙的神秘力量也许会成为人们最后的精神寄托。

2.破镜不能重圆

大西洋城Boardwalk大屠杀纪念馆的竞赛方案,由 Zerafa建筑工作室设计。

大屠杀是对集体人性的侵犯,无论在被害者、施害者,还是在知道真相却选择无动于衷的人们的心理,都会留下严重的创伤。所以大屠杀纪念馆是关于我们所有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

建筑的生成逻辑是这样的:一开始建筑由许多均匀的矩形管组成,无数纯洁的个体堆砌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整体。然后这些个体被自由的移动,偏离离开构筑物的中心,留下连续而复杂的空隙,建筑空间随之生成。

这个操作里包含了一些列的隐喻:

无数纯洁的个体——我们每个人

堆砌的整体——全人类

移动——屠杀

空隙——屠杀带来的创伤

有意清除某些元素,会让整个建筑解体。这意味着对于全人类而言,屠杀带来的损失是永久的。覆水难以重收,破镜不能重圆。一万次事后的悼念,都不如一次事前阻止灾难的发生,这就是建筑师给人们的启示。

3.在旋涡中心

美国国家一战纪念馆的方案,由DXA Studio设计。

建筑的中心不是高耸的纪念碑,而是一个处在漩涡中心的,下沉的水面。通往水面的螺旋状路径铺有585个混凝土木板,代表美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每一天。光纤被镶嵌在混凝土中,116,516个光点就是在战争中死亡的116,516名美国人。

纪念馆由三种类型的空间构成:沉思区,被墙壁围合的反省区域(螺旋形走道);休息区,一系列适合纪念活动的开放区域(在建筑中心);娱乐区,作为访客和周边社区居民的公园(建筑四周的活动场地)。

与那些盛气凌人的纪念碑式的建筑不同,这个纪念馆显得那么的祥和,纪念的同时还不忘服务当地居民。这似乎与那些父辈或者爷爷辈的美国军的人形象是很契合的,在战场上他们是英雄,回到家乡他们就是亲人。一战本来就是与美国本土关系不大的一场战争,那么到底是纪念英雄呢,还是纪念亲人呢?我想后者的成分可能更多一些。

4.天空的仪式

美国俄亥俄州退伍军人纪念馆和博物馆,由Allied WorksArchitecture (AWA) 设计。

纪念馆和博物馆由两种逻辑生成:

第一个是景观的逻辑,周围的公园被切割、抬升到天空,一个螺旋状道路通往屋顶的圣所。圣所被高起的屋顶包围,是属于市民的公共空间。在那里人们的视线被汇聚到天空,仪式感油然而生。

第二个是结构的逻辑,一系列同心的拱从地面上升到上面的圣所。这些交织的混凝土拱保护着博物馆及其居民,创造了一个迷宫般的空间。

建筑的这种生成逻辑,暗示了纪念馆的功能不仅仅是纪念,还有弘扬奉献与使命的价值观的功能。这与被纪念对象——退伍老兵的身份是非常契合的。一方面他们是对国家做出过贡献的军人,值得人们尊重与学习;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普通人,肩负着权利与义务。

5.katharine Weiss胜利纪念碑

具象的符号最好理解,它们往往取自人们熟悉的事物。比如翅膀在人们心中有拜托束缚、象征自由的含义,用来纪念解放再合适不过。

6.莫斯科太空纪念碑

火箭拽着熊熊尾焰升空的画面经常被电视转播,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人们心中,人类征服太空的标志。苏联的这个纪念碑就捕捉了这个瞬间,用火箭这种具象的符号象征太空。

7.弹孔纪念碑

这个纪念吧位于南斯拉夫的纪念碑群中,是其中最为醒目一个。巨大的白色混凝土墙壁上,有一个放射状的状空洞。

四周的是绵延起伏的白色混凝土群组,以及一枚纪念塔。夜间还有探照灯将其点亮,从远在山下的城中就可轻易看到。极富冲击感的造型,让人一下就能联想到战争和战争带来的破坏。

【三体】中有一句话, 碑是那么小,与其说是纪念,不如说为了忘却。

也许有一天,地球不再适合人类,我们终于成为了宇宙里漂泊的客人,或许只有孤单的纪念碑记得我们曾经来过吧。


以上内容节选于我们工作室的文章:纪念碑去哪了? 和 除了文字,纪念碑中的力量还能够来自哪里?

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在微信公众号: 非标准建筑室 中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