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如何着手分析一个行业?

2012-05-06心灵

做行业分析,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认为:

我只要能找到最全的、最准的信息,就能做好行研。

所以很多知乎回答上来就放了一堆信息网站,实际上一开始就跑偏了。

要快速建立一个行业的认知,一定需要两条腿走路:

一个是思考框架,

一个是信息渠道。

前者是核心,后者仅是手段。

不带任何框架来读信息,必然会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

没有任何的独立思考可言。

一、思考框架

关于思考框架,你只需要:

(1)把握一个本质: 生意的本质就是把什么产品(What)、以什么方式(How)、卖给谁(Who);

(2)学会两个工具: 学会 「拆」 (细分拆解) 和 学会 「比」 (竞品对比);

一提分析框架,你可能想到一堆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什么的,或者各种行研大神都有自己的一套分析体系。

结果很多人还没开始分析,就已经被乱七八糟的框架搞晕了。

其实思考框架可以非常非常简单。

因为了解一个生意的本质,无非三个要素:

Who,What,How

你的用户是谁?(Who,用户)

你的产品是什么?(What,产品)

你怎么收费?(How,盈利模式)

说白了就是,

通过什么方式(How) 把什么产品(What) 卖给谁(Who)?

所有的资料和信息,都要首先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展开。

在咨询公司里工作,我也经常不得不去马上研究一些很陌生、很偏僻的行业。

而回归生意的本质来进行思考,就能把很陌生的行业、瞬间变得清晰简单。

我举个栗子:

比如你要分析的是瓷砖行业。很多人都对这个行业并不熟悉,也不像互联网行业那么耳熟能详。

其实不用慌,瓷砖行业跟你所熟悉的餐馆行业没啥区别,我们沿着Who,What,How一个个来看:

1、Who:用户

餐馆的用户是来吃饭的人,而瓷砖行业的用户就是要买瓷砖的人呗。

这听起来不是废话嘛。

别着急,展现真正技术的时刻到了。

体现思考深度的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对用户进行深入的细分拆解(Segmentation)

—— 即我前文提到的第一个工具。

一般我们可以按照 「主体特质」、「地域分布」、「存量增量」 对用户需求进行细分,

(1)按照主体特质 ,瓷砖市场可以按照装修的场景分为居民楼、商业楼、公共设施、交通基建等,而来自居民楼的需求又可以分为分为To Customer类(面向居民的终端零售)和To Business类(装修公司/地产商等)的用户。

(2)按照地域分布 ,瓷砖市场可以分为内销和出口,内销又可以分为华东、华北、华南等,甚至可以按照省份和不同线级城市来划分。之所以要按照地域划分一下,一方面是因为各地需求偏好不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分析竞争格局做铺垫。

(3)按照增量存量 ,瓷砖市场可以分为新建建筑的装修需求、和现有建筑的替换需求。前者往往更多是To Business的购买者,而后者更多对应To Customer的市场。

每一类主体的需求特征都是不一样的,购买驱动因素和对应的产品也不同,市场规模也各不相同。所以一定要做好拆分。

这么一拆,是不是瞬间对瓷砖市场的WHO(用户)有了更立体的认知了?

有没有觉得仿佛自己更懂这个市场了一些?

2、What:产品

餐馆的产品是菜品,而瓷砖行业的产品就是瓷砖呗....

又是废话!

但瓷砖其实可大有学问,可以分别按照使用场景、功能型号、价位水平几个维度来拆解下:

按照场景, 可以分为地面瓷砖、墙面瓷砖、天花板砖、卫浴瓷砖等等;

按照功能, 可以分为不同的材质、花色、尺寸等等,以及各种防水、防滑、防腐等功能;

按照价位, 可以分为高端、中端、低端,用于精装修或普通装修等;

拆出来这么一大堆有什么用呢?

每个产品特质,都代表着一个公司的竞争力(比如拥有更全的花色尺寸、拥有更多的防摔防水功能,或者拥有更高的性价比等等),更代表着这一系列功能背后、整个价值链上的能力(比如采购溢价能力、生产能力、管理能力、研发设计能力等等)。

只有把产品特质分析透,你才能把握每个公司的「相对竞争优势」,把握一个行业的胜负手。

所以你说这样拆有没有用?

3、How: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就是这个行业靠什么收费。

同样是瓷砖行业,

有的公司靠卖瓷砖收费,有的公司靠上门装修收费,

有的公司薄利多销,有的公司薄销多利,

不同的盈利模式,归根结底还是对应到公司背后价值链上的能力(跟前面说的一样,比如采购溢价能力、生产能力、管理能力、研发设计能力等等)。

而且这些能力是相对于竞争者而言的,也就是所谓的「相对竞争优势」。

我们总结下,Who,What,How的关系如下图:

最后要注意的是,分析Who,What,How每个方面时,

要注意使用我们的第二个工具——学会「比」,

即进行公司之间的对比,

对比不同公司的Who,What,How的差异,

尤其是对比行业龙头与一般公司的差异,

你往往就会从中发现这个行业成功的best practice(最佳实践)。

4、财务表现

刚才讲的三个Who、What、How讲的都是业务层面,

聊来聊去都是定性的讨论,但是 一个业务最终都会定量地反映到财务业绩层面,

毕竟一个企业本质上是要赚钱(Profit)。

所以我们还要增加一个分析维度,就是财务维度。

既然企业是要赚钱,我们就看看哪些要素影响了企业赚钱的能力。

很明显,利润 = 收入 - 成本,

所以我们仍然要利用「细分拆解」的工具,

分别把收入和成本做拆解。

还是以瓷砖行业为例,收入和成本的拆解如下图,

然后根据图中要素,

把不同部分收入和成本的数字(所占比例)分别写下来,

一般要对行业龙头企业的利润一一进行梳理,就能看出他们从收入和成本比例上的差异,

以此为突破口、对应到他们业务层面的优势劣势。

可能你会发现,这部分财务的分析和前面业务的(who、what、how)有很多重叠,

没错,

业务是财务的原因,

所以你可以通过分析业务决策、来预测财务表现,

财务是业务的总结,

所以你可以通过观察财务表现、来评估业务状况,

能够把二者融会贯通、合二为一,

你就对这个行业慢慢入门了。

二、信息渠道

终于到了信息渠道的部分了。

废话不啰嗦,直接上图:

最后,

说一句可能会让很多人失望的大实话,就是:

哪怕你穷尽了所有二手渠道的信息,

也许只能无限趋近80%的真相。

而剩下的20%、也是真正拉开差距的20%信息,

往往掌握在关键的「人」手里。

所以要么你积极social认识更多掌握关键信息的人,

要么就尽量花钱打cold call来弥补。

行研永远不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

一方面,思考的过程离不开人 ,离不开你自己的思考、整理、归纳,

另一方面,信息搜集过程也离不开人 ,离不开你的人脉、交际、与更多人交流信息。

行研永远不是客观的,

却可以是有思考、有温度的。

-------

对商业、金融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wechat号: mifansikao ,或关注公众号「 米饭思考 」,领取行业和求职干货资料包,会不定期分享商业相关的干货,欢迎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