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创伤后应激障碍真的不能改变吗?

2020-09-09心灵

我是小鲸,今天想和你们聊下创伤性应激障碍..

先上答案: 应激性障碍可被干预,可泛化,也可消退,也就是可改变。

我们来了解一下创伤,心理学上,对 创伤的定义上是

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状态相关的负性影响,常指是躯体伤害或精神伤害所导致的负性影响。

举几个栗子:

a经历了男友的劈腿,四年后男友劈腿的阴影一直在自己脑海里...
b见证了一场车祸,当时场面非常惨烈,到处都是呼救声...
c幼年时期看到了父母吵架,父亲拿着一把刀架在了妈妈的脖子上...
d经历了汶川大地震...

像以上的这些,在心理学上都称作:「应激性的创伤」。

想探讨心理应激障碍能否改变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什么是应激障碍

应激障碍是什么?

应激障碍(PSTD) 的定义如下:

①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
②潜伏期从几日,几周或数月不等,大多在6个月之内
③应激障碍通常反复发作,出现康复,复发等较长病程

按照国内的说法, 应激障碍(PSTD)本身就是阴影、障碍 它有着潜伏,反复,持续三大特征

应激障碍存在的行为特征:

第一类:重新经历(强迫自己回忆,循环重复创伤经历)
第二类:回避和情感麻木(映射同类事件,回避态度,无法面对的麻木感)
第三类:过度唤醒(当遇到近似事件时,反应过大的一种表现)

那些人群的应激障碍更为严重?

应激性的障碍在人群中划分十分明显。

有一个来自美国的心理调查,调查显示, 应激障碍的终身患病率达到8.7%,而成年人当中,12个月的患病率达到3.5%。

而在 特殊高危人群(被强奸,参战人员,被拘留,受灾群体等等),应激障碍患病率达到了30%~50%以上。

应激障碍可能会导致什么共病?

80%的可能性存在最少一种精神障碍,如抑郁,双向,焦虑,物质使用障碍
对立违抗障碍,分离焦虑障碍为主
品性障碍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共存率为48%)

应激性障碍也有药物治疗的一些方式,但是根据症状不同,使用的疗法和疗程并不一样,通常也用苯二安卓类药物,可安定,纳诺酮等进行应激性障碍的治疗。这个是在生物学或精神学科角度的一些常规治疗方法, 本文主在心理咨询角度,不进行药物讨论

关于心理创伤后的应激障碍可否改变的问题,在心理学上一直是几个学派的争论点。

心理动力学普遍认为应激障碍不能改变(既发生,则存在)。

认知行为学则认为应激障碍可以改变(通过建立,强化,泛化等方式)。

人本主义学则认为应激障碍的影响可以被减弱(存在,但可弱化)。

不同的心理学派对于创伤和治愈的概念,都有不同理解,各自都有拿得出手的观点佐证,这里主要说下认知行为学的一些观点。

认知行为学认为应激的本身是由一次重大的事件的认知撞击形成的,对于认知行为学来说,心理创伤本质上是一次超强的条件反射建立。

例如:

我们抽打了一次狗,鞭打狗,而下次当你接近狗的时候,狗要么跑,要么反抗
当你不打狗狗了,你接近狗,狗依然跑掉,这就是应激创伤的形体表现(逃避)
当你想和狗重新建立关系,不再让它害怕的时候,你得放下鞭子,得给狗吃肉,得不再鞭打狗

这里的 鞭打=强化

狗狗 跑或反抗=应激

放下鞭子和给狗狗吃肉 = 泛化应激

这里的 应激所产生的对立体包含了:人的动作、鞭子、人的情绪点

通过鞭打狗狗的案例可以说明一件事,就是 应激性创伤所产生以后,需要通过其他形式的泛化,消退,从而导致心理创伤原先的强化被磨平,患者才有可能从应激性障碍中走出。

通常在心理治疗上,会用这样的方式干预应激性障碍:

①心理事后解说法

针对心理创伤发生后,进行 立即干预 的一种措施。

创伤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一次性访谈」,帮助患者应对创伤情绪防止出现应激性障(PSTD)。

但应激产生后的立即干预, 也可能导致应激性障碍加速形成..

②行为治疗+认知治疗

也就是上面提到过狗狗的案例一样,狗狗被鞭打后,应激形成。而当我们干预狗狗的应激性障碍的时候,就得放下鞭子,放下情绪,给狗狗肉吃,并且不再鞭打狗狗。这种泛化和消退的方式,也就是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其中一种方式。

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会使用以下方式:

暴露法(系统脱敏):

再次让患者暴露在应激性事件的回忆当中(陪同面对)
改变对原有创伤性世间的认知(认知重构)

延长暴露疗法(咨询疗法 PE)

PE这种方式有比较长的周期,并且是以心理咨询个案设立为前提的。

PE咨询法干预应激性创伤障碍

③EMDR(眼动脱敏和再加工,常见精神催眠)

眼动脱敏基于的理论是大脑处理理性和情感的部位不同,有规律的晃动眼球可以将大脑处理理性和情感的部位联系起来。

回忆并表述创伤性事件
评定情感强度
眼动干预(眼睛晃动)
催化:反复24次要求忘记创伤性事件
再次评定情感强度

小鲸最后说

总的来说, 创伤性应激障碍不应该被持有无法干预,无法改变的说法。

患有应激性障碍的人很多最终都走出了阴影和障碍之中。

应激性障碍可被干预,可泛化,也可部分消退。

所以, 应激性障碍患者一定要积极寻求专业帮助,走出创伤障碍。

这里是小鲸心理,小鲸与你的内心一同成长..

本文由小鲸心理撰写,欢迎留言讨论,批评或指正

关注 @小鲸心理 ,跟小鲸学习更多心理学知识~

引用文献:

【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李晓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