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痕文学作者切记,
骂文革,可以替刘少奇,彭老总喊喊冤,
可以讲讲6,70年代被迫害的科学家的悲惨遭遇,同情一下三体里的叶哲泰,
可以讲讲极端武斗对人民的生产劳动造成了多大的破坏
但千万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写田墨轩这种酸腐的又菜又爱说的文人角色,
1.以知识分子的形态自居,瞧不起文化程度低的劳动人民和军人,
2.自称不畏强权,一身傲骨,但实际上总来没吃过战争和贫穷的苦,以为自己可以笑对尸山血海,实际上一个他最看不起的丘八给他两拳,他就得求饶了,
3.无脑地反对一切战争,觉得只要搁置意识形态,就可以世界和平,从来不知道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斗争有多么残酷,
4.天天宣扬军队无用论,觉得军队是国家的负担,甚至认为军队的存在是对和平的威胁,认为国家只需要处理好外交,就不用担心对外战争,全盘否定国防对国家生产发展的重要性,
5.亲美反苏,觉得苏联对我国北境会有威胁,但却对跨过三八线的美军毫无危机意识,
关于亲美反苏这点,其实还可以再展开讲讲,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如今的伤痕文学塑造的大多都是田墨轩这样的亲美公知形象,
可实际上, 在60-70年代,中国内部最大的公知势力其实是亲苏派 ,亲苏派公知主张与苏联重新修好,结成社会主义军事同盟以对抗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这个在当年是非常大的群体,代表性人物是某林姓元帅,
但是今天的伤痕文学往往都会选择无视这一群体,因为像都梁这样的文人普遍经历了8-90年代美国的文化攻势,对美国有天然好感,所以他们笔下的公知也都是亲美公知。
都梁经历了自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日益好转的时代,所以他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早日和美国搞好关系,就能够帮助中国发展,因此参加朝鲜战争是错误的。
他搞错了因果关系,实际上,正因为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把美军挡在了38线之外,70年代的美国才会考虑开启谈判,以较为平等的姿态和中国对话,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盎撒人的民族性格,只有你把他打服了,他才会跟你好好说话。
自49年建国起,美国就开始了对中国的大规模封锁,这种敌意可不是从朝鲜战争开始的,在朝战之前,美国从未正眼看过新中国,麦克阿瑟更是戏称「中国没有专业军队。」 是志愿军靠血与火为中国在美苏霸权主导的世界里赢得了较为平等的国际地位。
田墨轩说的话,其实就是都梁自己想讲的话,可惜都梁政治水平属实菜的一b,把田墨轩写的这么人厌狗嫌。
------------------------------------2023/6/12更新--------------------------------------
我发现这个回答下还是有好多人搞不清楚都梁对时局的描写有多么地时空错位,
那好我展开讲讲田墨轩所说的裁军问题:
「中国缺的是工程师,科学家,最不缺的就是你们军人。」这是田墨轩在剧里的原话,潜台词就是部队规模太大,需要裁军。
但50年代的实际情况又是什么呢?
自49年建国起,PLA先后经历过多次裁军,整个50年代PLA规模不断下降,到1955年时,兵力从建国时的500多万下降到320万,
而同时期美军总规模也差不多是290万-330万左右,
注意,55年中国人口6亿,而美国人口是1.6亿,
也就是说,我们在人口是美国几乎4倍的情况下,军队规模与美国基本相当,
这tm是军队规模过大的景象吗?
既然国家已经把军队裁到这份上了,为什么田墨轩还觉得军人太多?
因为都梁年轻参军的时代是60-70年代,那会儿中苏关系紧张,国家在大规模扩军,导致军队规模一度扩张,军队开支巨大,国家经济发展也因此出现了问题。
而亮剑写作的时代是90年代,90年代又发生了好多大事,美军在海湾战争中的开挂表现迫使中国放弃了人民战争的思路,开始裁军,开始优先发展经济,
他这是典型地把90年代「军队要忍耐」的观点套到了50年代。
【亮剑】后半段可以说是充满了一个穿越者站在上帝视角上的私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