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磅消息
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总理在浙江调研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主动拥抱科技变革浪潮,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强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成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二)券商最新研判
兴业证券张忆东:中国股市性价比更优,立足新质生产力和改革两大主线
1 、牛市的大浪潮已经开始。
首先看资金面,美国经济可能是一个软着陆再复苏的格局,前差后稳。整体来看,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中国而言,总体上中性偏正面。中国的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宽松,更多体现在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内因才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核心变量。 12 月的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讲得很清楚,中国的货币政策在 2025 年将实施超常规的适度宽松。
内部要高质量化债、推动内需、推动消费,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先化解资产负债率偏高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低利率的货币环境。所以不只在 2025 年,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低利率的货币环境都将持续,从而去提升消费信心,化解债务压力,进而发展新质生产力。
另外,明年的货币政策更多是通过创新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去激发信用创造,不再是通过简单的政策工具即降息、降准。所以,我们对降息降准的空间保持理性不过度乐观。流动性不是极度充裕,而是合理充裕,重点是怎么从宽货币转向宽信用。
2025 年上半年如果有贸易摩擦,不排除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动的区间有所扩大,但不会形成趋势性的贬值压力与贬值预期。汇率依然会保持相对强势,会双边波动,而非单边大幅贬值。我们的结论是,央行的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宽松,但宽松更多体现在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动,对非美货币保持强势。这是我们对中国货币政策环境、流动性以及无风险收益率的大致判断。
2 、明年 A 股可能是牛市主升浪。
对于基本面要淡化 GDP ,最终要落实到 EPS, 落实到 ROE, 落实到跟股市相关的基本面。我们的牛市只有一个半牛市是「美式牛市」,其他牛市都是在经济相对低迷时,通过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为国家经济建设出力,解决经济中的困难。 2006 、 2007 年的牛市,是完整的「美式牛市」,即从基本面好转传导到股市走牛, 2018 、 2019 年的核心资产牛市,是半个「美式牛市」,主要是核心资产走牛。
更多时候是在宏观经济相对低迷时,通过盘活中国经济的结构性亮点,最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次的逻辑也很相似。正因如此, 9 月 26 日之后,我们提出「做多中国的反转逻辑」。基本面的关键变量不是宏观经济的大起大伏,明年的宏观经济很难大起,也很难大伏,而在于变革和科技创新,中美都是如此。
特朗普 2.0 的政策更多也是以大规模减税为核心,再叠加刚才讲的放松管制,有利于美国中小企业的资本开支提速,有利于制造业,以及科技服务、 AI 应用等。随着 前几年 拜登政府颁布芯片法案、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再叠加 AI 浪潮。考虑到明年的减税和放松监管,美国的设备投资和软件投资在 2025 年很可能会迎来高增长阶段。
3 、聚焦新质生产力、并购重组及股东回报。
中国经济明年比较平稳,但结构会比较精彩。外需挑战会加大,地产以及地方政府的化债依然会对经济有所拖累但已经减弱了,消费可能稳住。在消费稳住的情况下,再看股市基本面结构亮点,主要在三个方面,聚焦新质生产力、并购重组及上市公司的股东回报。
第一,新质生产力。首先是 AI 的应用,特别是 AI 在 to c 的智能终端,手机、眼镜、耳机等,在明年很可能像 2012-2015 年的移动互联网。当时很多人讲「互联网 + 」,现在叫「 AI+ 」, AI 未来的发展存在倍数效应,可能是「 AI x (乘)」即进一步的相互融合。其次是机器人,包括但不限于人形机器人,还有机器狗、机器狼等,在某种程度上和 AI 应用相辅相成。这两条主线有可能贯穿这一轮 A 股牛市。
全球科技创新对中国产生共振。中国自立自强的外部压力在 2025 年会进一步增大,自主可控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所以,半导体、数字经济、信创、自主创新的科技领域会衍生更多的惊喜。特别是半导体,国芯国造,芯片的中国制造在明年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趋势,基本面改善有望从梦想照进现实。
第二,内需。内需不在于总量,而在于结构。首先传统行业传统领域并购重组带来的供给侧出清。比如,消费、周期、制造、 TMT 、金融、地产这些领域,供给出清面临拐点,会进一步推升并购重组的高潮。这些公司有可能迎来困境反转的机会。明年促消费政策的趋势已经确立,情感消费会进一步「火上浇油」,这是第一个新需求。 AI 端侧或云侧的新供给所带来的新消费业态、新消费模式、新场景,包括新的服务。
第三,资本市场的变革,提振股东回报。发达经济体在次贷危机之后,经济长期低迷,但股市都不错,长牛背后的基本面逻辑也很清晰,即回购注销。今年以来,特别是 「 9 · 24 」以后,央行、证监会以及国资委都纷纷出具文件,鼓励提振股东回报。央行出具了 3000 亿的回购和增持专项再贷款,通过提振资本市场来鼓励优质上市公司、核心资产加强回购注销以及分红,从而支撑股价走强。进而再去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并购重组、资本运作,从而形成内生增长和外生增长的共振。
(三)券商行业掘金
开源证券:豆包超预期,重视 AI 应用机会
1 、 12 月 18日-19 日, 2024 年冬季火山引擎 FORCE 原动力大会于在上海举行,火山引擎总裁谭待公布了豆包大模型家族的全系列升级,涉及豆包视觉理解模型、豆包通用模型 pro 、 HiAgent1.5 等。模型调用量快速增长, B 端应用有望加速渗透,截至 12 月中旬,豆包通用模型的日均 tokens 使用量已超过 4 万亿,较 5 月首次发布时增长了 33 倍。
最近 3 个月,豆包大模型在信息处理场景的调用量增长了 39 倍,客服与销售场景增长 16 倍,硬件终端场景增长 13 倍, AI 工具场景增长 9 倍,学习教育等场景也有大幅增长。快速增长的调用量彰显 AI 需求高景气,大模型多场景覆盖能力有望加速 AI 应用在 B 端加速渗透。
2 、发布豆包视觉理解模型,豆包大模型家族全面升级,拓宽 AI 应用场景。豆包视觉理解模型具备更强的内容识别能力、理解和推理、视觉描述等能力,在教育、旅游、电商等场景具有广泛应用。视觉理解模型进入「厘时代」,豆包视觉理解模型输入价格为 0.003 元 / 千 tokens ,一元钱可处理 284 张 720P 的图片,比行业价格低 85% 。
我们认为豆包视觉理解模型性能优异同时成本大幅下探,为大模型场景使用打开天花板,在金融、医疗、建筑、地理、体育、物流等应用前景广阔。豆包通用模型 pro 完成新版本迭代,综合任务处理能力较 5 月份提升 32% 。豆包视频生成模型将在 2025 年 1 月正式对外开放服务。即梦 AI 展示了新一代图片生成模型和动态海报功能。豆包大模型迭代超预期,有望催化国产 AI 应用繁荣。
3 、投资建议,我们持续坚定看好 AI 应用及算力方向,豆包大模型受益标的包括汉得信息、中科创达、汉仪股份、海天瑞声、神州数码、新致软件、亚信科技、乐鑫科技、移远通信、中科蓝讯等。
AI 应用领域,推荐金山办公、科大讯飞、同花顺、恒生电子、焦点科技、致远互联、鼎捷数智、上海钢联、彩讯股份、拓尔思、普元信息、税友股份、金蝶国际等,受益标的包括汉王科技、兴图新科、三六零、华宇软件、福昕软件、通达海、新点软件、泛微网络、润达医疗、万兴科技、迈富时等。
算力领域,推荐淳中科技、海光信息、中科曙光、浪潮信息等,受益标的包括寒武纪、紫光股份、工业富联、景嘉微、远东股份等;华为昇腾生态,推荐软通动力、神州数码、卓易信息、中国软件国际等,受益标的包括高新发展、广电运通、烽火通信、拓维信息等。
国金证券:人形机器人 0-1 放量在即,华为加码助力国产链崛起
1、 由于劳动力减少,人工成本持续提高,人形机器人具备持续增长的确定性需求。当前,短期供给决定需求。国内外多家科技公司纷纷加码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配套体系日渐完善,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根据特斯拉20 24 年股东大会,马斯克预计20 25 年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有望小批量量产,部署或超 1000 台。
2、 今年 9 月,华为具身智能产业中心成立。 11 月 15 日,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运营,并与 16 家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
3、 这一新中心将整合华为的先进制造实验室、云 EI 产品部及多项在具身智能领域的研发能力,共建关键技术平台。
12 月 7 日,华为极目机器注册资本由 8.7 亿元增至 38.9 亿元,我们判断,极目机器可能会成为华为人形机器人的资源整合平台,负责产品化及供应商生态的建设。具身智能技术具有很多基础性共性技术、技术难度也较高,由华为牵头研发,关键性技术突破有望加速,并给国产人形机器人厂商带来确定性的 AI 能力。我们认为,国产机器人本体厂商有望依托华为强大的底层技术,加速机器人技术研发及应用场景开拓,早日实现商用化量产落地。
3 、华为机器人链焕发成长潜力,零部件板块看好兼备价值量与壁垒的丝杠、减速器和力矩传感器环节。华为链成为新方向,国内外产业链持续共振。首先是国产整机厂:华为具身大模型积极布局相关根技术与产业创新赋能,并与超百家企业共同搭建具身智能生态圈。国产机器人本体厂商有望依托华为底层技术实力实现弯道超车。
汽车是零部件环节: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丝杠、减速器和传感器环节。从单机价值量占比来看,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减速器部件价值量占比较高。从技术壁垒看,行星滚柱丝杠 > 六维力矩传感器 > 谐波减速器 > 空心杯电机 > 无框力矩电机。从竞争格局看,国产供应链具备较强的创新及降本能力,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的爆发,国内厂商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
4 、投资建议与估值,20 25 年或是人形机器人商用化量产元年,国内外科技巨头共同加码,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具备板块性投资机会,建议重点关注丝杠、减速器、力矩传感器、国产机器人整机环节。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