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如何客观看待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上)?

2021-10-26心灵

最近李云迪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冲上各大榜单热搜,关于李云迪人格质疑的声音不绝于耳,一边倒的遗憾,失望,热议冷却之后,今天我们不对个人和事情本身做主观评判,而是据此从各个维度抽丝剥茧式分析我们大多数人心中长久以来的疑问,我们应该如何客观看待一个人,一个人的人格又式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我们抛出第一个问题,一个人的人格到底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最近晚上一直在阅读唐浩明老师的【曾国藩】三部曲,这是一部关于曾国藩的大部头传记式小说,白岩松老师也一直极力推荐此书,并将此书称之为自己低谷人生的一盏明灯。阅读之后,给我最大的触动并不是情节本身,而是唐浩明老师对于人物立体式的刻画。在整部书里,大部分人都无法定义为绝对的好人或坏人,包括主角曾国藩,我们看到他自律,担当,正直一面的背后,也隐藏着自私,鹰鸷,虚伪的另一面。这里面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其一是大学士祁隽藻,曾国藩当年上书顶撞咸丰皇帝的时候,是祁隽藻冒死劝谏保住了曾国藩的官职,但就是这样一个对于曾国藩有知遇之恩的人,却在湘军做大之后,又在皇帝面前提出了要抑制湘军,掣肘曾国藩的意见,曾国藩得知此事后,心里五味杂陈,又爱又恨,你很难想象一个在关键时候既帮助过你,同时又诋毁你的人的双重人格。无独有偶,身居曾国藩幕僚的彭寿颐有胆有识,颇受曾国藩器重,此君当年主动以身犯险去江西南昌太平军军营劝降,还被割去一只耳朵,后来曾国藩管理两江要整治盐官派其去调查取证,就这样一位正人君子,面对被调查人弟弟三万两白银的诱惑,还是动心了,最后他用自己的智慧既瞒过了曾国藩,办妥了事情,同时又拿下了这笔钱财。彭寿颐同样将人性中的多重人格跃然于纸上。

通过曾国藩小说里的这两个人物,我们不禁更加确信一个事实就是,大多数人的人格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或者说,在走向社会之前,我们的人格或许是平面的,但是随着年龄越长,阅历越深,每个人的人格塑造都不断地走向立体化,所以我们无法准确地给自己或他人一个人格定义。

了解了立体人格这个层面,我们再进一层来思考一下,塑造一个人人格的想法,欲望又是如何流动的?

说李云迪出生在普通工人之家的说法并不准确,李云迪的母亲陈小鲁曾经是红色娘子军的首席,这一身份也注定了李云迪身体里还是带有至少一半的艺术基因。为了将儿子塑造成才,陈小鲁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全职陪伴了儿子的童年,说李云迪艺术的成功有母亲的一半功劳丝毫也不为过。但凡事都需要辩证来看,钢琴天才的养成是大量时间刻意练习的结果,同时功成名就背后的时间成本却是以牺牲儿童天性的欲望释放为代价。【披荆斩棘的哥哥】里有这么一个细节,客厅有一台游戏机供大家玩乐消遣,这些参赛哥哥年龄都已步入中年,一段时间好奇心理过后,基本也就没人再去理会那台游戏机,唯有李云迪从头至尾乐此不疲。他也坦言,从小没机会玩,现在玩起来就特别有趣,上瘾。人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欲望诉求,孩子童年就喜欢看动画片,到了青春期过后,你就让他看,他也没兴趣。有人说到了德国求学之后,母亲就不再管束她,所以母子俩并不存在过度共生的关系,问题在于童年阶段才是一个人基本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的过度严格管束会压抑童年的欲望流动,即使成年后再修正,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

想到我自己,不禁心生感慨。在小学毕业的暑假,父亲在我没有要求的情况下,主动给我买了一台游戏机,并且背着母亲还偷偷买了游戏卡,游戏机成为了我青春期最好的伙伴,当然代价就是学习成绩的下降。成年的很多年里,打游戏都成为了我生活中重要的快乐之源,毕业后创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游戏室,因为我觉得那是我最擅长的领域。但伴随着年龄渐长,创业以来体会到了现实中的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之后,也逐渐开始觉得虚拟世界的快乐并不是那么真实,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我几乎没怎么再玩过游戏,尤其是现在的手游,别人即使告诉我再有趣,我也丝毫提不起太大兴趣。

欲望就如同流水,单靠堵是无法解决的,合理的疏解才有助于完整人格的养成,看着自己的孩子对于动画片和游戏的兴奋和向往,我并没有太多责备和限制,因为我知道从第一性原理来看,他虽然在外的身份是学生,在内的身份是儿子,但是他还有一个最原始的身份,他是一个人,是人就免不了有欲望,欲望是人格形成的动力和血液。

了解了欲望和人格形成的关系,我们不禁又产生一个疑问,如果按照你的说法,就应该放任自己的欲望洪流将自己淹没吗?按照你的说法,那诸如李云迪这些人的做法就无可厚非了不是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一直在文章中强调两门学科的重要性,一门是心理学,一门是哲学,了解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对待任何事,我们都要学会用辩证的方式。一个人欲望对于人格塑造的影响就涉及到我们要讨论的第三个话题,本我和超我应该如何协调,限于字数限制,我们明天再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