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人本身就有追求稳定的需求:
所以 人天性有一部分就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更喜欢做熟悉、安全的,而不是新鲜、危险的 。
因为做新的、危险的事情需要消耗人的心理能量越多。如果一个人内在状态就不太稳定,各种焦虑和内耗越多,人就会越倾向于变得保守,不尝试新的东西。又或者是等到自己内在力量足够了再去尝试——而内在状态比较好的时候,人相对也更能把注意力放在外面怎么做事上 。
有时拖延也是一种信号,表明事情可能不像自己以为的那么简单,自己哪些地方可能不太舒服,这时候需要多留意一下自己真实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强求自己去做 。
然后说下内耗:
平时, 人内心的各种想法会自然地浮现出来,有些人能意识到,有些是人意识不到的 ——那些事情有时是在人放松、准备好的时候呈现的,有时是在相关的事情出现,而人没准备好的时候呈现的。即便意识不到,也能产生影响,让人分心、消耗人的心理能量。
所以,应对方法是把那些没有被意识到的问题意识化,那些无意识里影响我们的都是对我们产生过重要意义,但被忽略的事情——比如心理创伤,或者其他原来自己很在意,理智上又不能接受自己那么在意的事情。
然后再梳理清楚自己的想法、感觉和什么有关。优先集中做那些真实程度更大,对自己现状影响更大的事情。等合适的时候再去做那些暂时没那么重要的事情。
再就是反馈的问题: 有内在反馈和外在反馈 。
外在反馈比如钱或者别的奖赏,外在反馈可以短时间让人有动力去做一件事,但时间长了效果会越来越差 。
内在反馈是一个人内心对一件事真正的认可程度,内在反馈比较强的都是那些更符合人内心需求的事情,让人在做的过程中能自然感觉到快乐、自由、平静的。
这些反馈也是我们判断要不要做一件事的标准之一,越符合人内心需求的东西,人去做的动力会越强。
所以, 很多时候人也需要权衡和体验一下,到底这些自己拖延的事情到底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