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三国这些上层人物为了自己的利益,打来打去,百姓十户九空,这些人真能称得上是英雄吗?

2021-03-23心灵

民粹主义只是高喊人民,除了建一个道德牌坊,百无一用。
这个问题就是真实的例子。


古往今来,因为军阀的私欲和野心而起的乱世有多少?
连国外做的【全面战争】游戏都知道讲一句,首先是朝廷腐败,才导致黄巾揭竿而起。然后军阀在平叛中扩张了他们的势力,导致了乱世。

假设孙、刘在赤壁就投了曹操,会怎么样?
汉末以来的土地兼并、门阀垄断改变了吗?没有,只是更加严重了。
是人民活不下去了,才造就了乱世。而不是乱世让人民活不下去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民固有一死,或死于战火,或死于苛政。
在改变历史的条件发生之前,这有什么区别?


什么叫做改变历史的条件?什么能够缓解门阀垄断兼并的现状?


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孙、刘就算在赤壁之战直接投降了,能有什么区别?
须知历史上的曹魏也不是被外敌进攻才灭亡的。
那假设曹操也突然想不开了,还政于汉献帝了。就会有所好转吗?
当然不会,否则黄巾之乱都不应该有,不是么?

汉之后有魏,魏之后有晋,晋之后是南北朝。都不过是门阀政治下的一个又一个牺牲品罢了。到了什么时候才停下来? 门阀政治不停下来,乱世就不会停下来。

门阀天然地会兼并土地,吸纳人口。
魏灭蜀时,全中国在册人口一度只有700多万。而到了司马炎统一的时候,在册人口一下子飙到了1600万以上。为什么?随着中央的控制力增加,一些门阀豪族把隐匿的人口吐出来了而已。而这数字,也就是现代学者估算的,真实人口的一半左右。


同时门阀又把持着政治。
曹操出生前20年的时候,汉朝颁布法令,要求举孝廉的人年纪不得小于40岁。 然后曹操出生后20年,20岁的他就孝廉了。这只不过是汉朝崩毁的社会制度的冰山一角而已。曹操在的时候,尚且有点求贤不问出身的意思。曹操死后,曹丕推行的九品中正制迅速地被门阀把持,很快就上品无寒士。
这些东西,是孙、刘向曹操投降,或者曹操向献帝还政就能解决的吗?不可能的。

门阀把持了政治以后,天然地就会分食中央对基层的控制力,最终迅速地触发政治的崩毁。然后他们在崩毁之中肆无忌惮地加剧兼并。新的乱世很快就会来。

三国的英雄豪杰认识到这个问题了吗?当然认识到了。曹操求贤不拘一格,诸葛亮治下的蜀汉未记载有党政倾轧。然而全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曹操、几个诸葛亮?
而曹丕、孙权就完全倒向了门阀政治。而中国历史上,那些帝王将相,比得上曹丕孙权的,又能有几个?大部分不过就是两晋的司马A,司马B,司马C和司马D罢了。

那么,门阀垄断政治又是如何被限制的呢?
直到隋唐。 隋唐有了科举制,使得门阀对政治的垄断被打破
社会矛盾得以缓解,中央对基层经济有了更强的掌控力。
然后,才有唐朝的强盛和统一。终唐一代,门阀政治还存在历史惯性。然而虽然李唐以关陇门阀起家,但门阀政治最终在唐朝末再一次秩序崩毁中被埋葬。至于新的乱世,则会在以新的方式酝酿。

在那之前,哪一年的百姓不是十室九空?三分归晋以后,绝大多数百姓过的恐怕还不如三国时。



那么,曹刘孙就不能发明科举制吗?


嗯。不能。

科举制的产生,需要两项社会基础。
首先是造纸术的普及,让知识的传播成本下降。
其次,是粮食亩产的提高,让民间有空余的劳动力接受教育。
基于上述两个物质条件,逐渐积累,寒门知识分子才有机会成为一个有力量的社会阶层。

汉末三国,一方面处在纸张替代竹简、绢帛的过度时期。
一方面由于进入地质寒冷期的关系,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因而无法产生稳定的寒门士人阶层。

竺可桢认为公元元年到公元600之间,中国处在一个比较寒冷的历史时期。
而隋朝开始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呢?公元607年。

在那之前。无论曹操、诸葛亮等人是怎样的超世之杰。社会安定与否、国家统一与否,都不取决于他们的个人意愿。即使他们根据个人意愿和个人能力让国家统一,没有维持统一的物质和制度基础,也不过就是下一个两晋罢了。


这是我要强调的一点。我们老说解放生产力,从哪里解放?
从粮食和基本消费品的生产中解放。

每一次的生产力进步,尤其是农业生产的进步,都会让部分人口从基础生产的劳作中解放出来。从事工商业,参加徭役和军队、参与政治。从而又改造了社会的经济、组织与政治形态。

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不意识到生产力的变迁对于社会制度、社会形态的塑造。
光去讲,「三国英雄没良心,不顾人民死活」
这时候他们口中的人民,并不是人民,只是一个虚幻的、政治正确的概念。
而真正的人民到了他们眼里,只是两脚羊而已。


人民只有结合了生产力,才是塑造历史的那个「人民」。
人民结合道德高地,那只不过就是道德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