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咨询的时间设置,可谓是咨询师受训过程中的必修课。无论是师长、督导或是教科书,都会反复地强调这一点。我想,在这样的严防死守下,咨询师,尤其是新手咨询师,其实蛮容易会对时间产生焦虑感,乃至于过度警觉了。
想起以前上咨询伦理课的时候,老师曾半开玩笑地提醒我们:「记得要准时结束哦。在咨询的语境下,时间不仅是时间,更是一种关注与爱。你每次都给某位来访者更多的时间,或许也意味着你格外地偏爱他/她几分;你每次都给每一位来访者更多的时间,或许也意味着你习惯性地多付出,也就更有可能耗竭你自己。」
瞧瞧, 时间=关注=爱=付出=职业耗竭指标 ,时间的意涵可真多呀~可不得捏把汗小心点嘛。
倘若又是面对面咨询,敬业的前台小姐或前台先生还会在每次咨询到点时,准时来到咨询室前,先」咚咚咚「地轻轻敲三声。三五分钟后,再「砰砰砰」地用力敲三声。咨询师也需如同接收到接头暗号一般,赶紧地摘要一下作结。不然,多出的时间所造成的场地费,究竟是咨询师来付,还是来访者来付呢?
若是赶上了咨询室还有下一位要使用,那更得掐着点儿结束。否则,便会是一个负向的滚雪球效应呀。欠下的对于下一位来访者或者咨询师的时间,便一如欠了外债般,还了本金,最好再多添几分利息。那可不是自讨麻烦嘛~
我之前还听说过更夸张的做法。某些咨询室由于场地爆满,为了严控咨询时间,每次到点时,咨询室内便会铃声大作。也有一些线上咨询平台,一旦到了约定结束的时间,便会立刻黑屏,强制咨访双方下线,真真是干脆利落~
这样一说或许已经有点扯远啦。回到时间设置这件事本身来说,是什么让准时结束显得如此重要呢?
我想,首先,就如很多答主所提到的那样,时间是咨询架构的一部分,也是对于界限的建立与维护。 当我们知道咨询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咨询关系就是在界限的约束与保护下进行的,不会无边无际,永远谈下去。 在一定的界限感中,我们易于体会到安全与稳定感,这样也更适合开展咨询。
然而,界限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答案,更不是一件僵化的事情。界限如何建立、如何维护,是需要双方在互动与讨论当中逐渐形成的。
倘若只是一方骄傲地表示「你看,我们今天准时结束了」,另一方则感到被死死地钉在分毫不差的缝隙中并体会到深深的不舒服,那么,这并不算是双方都认可的界限,安全感与稳定感更是无从谈起了。 界限需要是清晰稳定的,也需要有一定的弹性存在。 就像是一个足够好的父亲,他不仅告诉孩子规则是什么,也会跟孩子探讨其如何看待这个规则,并依据当下的状况与需求做出适当的调整。
当规则大于一切时,人则被轻忽怠慢了。我想,这并不是维护时间设置的本意。
界限是有弹性的。通常来说,当来访者常常踩界限时,例如频繁地迟到、爽约、更改咨询时间等等,咨询师的界限便要踩得紧一些。反之,若是来访者很有界限感,甚至过于有界限感,例如每当咨询快到点时就会表露出局促不安,多次看钟表,或是明显地收束话题甚而沉默不语,那么这时候咨询师的界限不妨稍稍松一些,这或许也在协助这类型的来访者练习放松与自在。
此外,若是来访者的状况不太好,例如在咨询快结束前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或是出现了危机状况,那么通常来说,咨询师也宁愿多给一些时间来加以应对处理,而不是为了准时结束而仓促收尾。
我想,「人」才是最重要的。眼中有人,心中有人,这或许正是很多咨询师迈入这个行业的初衷吧。 不要因为走了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呀。
最后的最后,我蛮同意 @吃瓜群众之一 所说的,时间可以用来测试咨询师的稳定性。除此之外, 对于时间的把控,其实也蛮考验咨询师的节奏感与咨询意图的。 这也是我至今还在练习的部分。我发现,当我自我觉察当次的咨询做得不佳,或是不太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对于咨询意图较为模糊时,便很容易呈现出难于收尾的状况,很想多做些什么,来补偿这次做得不怎么样或者没做什么的自责感。但越是这样,便越是如同老太婆的裹脚布呀,又臭又长。
回到超时这件事本身,我想,如果咨询师清楚咨询的节奏现在进行到哪里了,也明白自己在多给的时间里是想要做什么,那么弹性波动5-10分钟也无妨。反之,多给出的时间,便真的只是补偿、关注、爱、付出、职业耗竭指标等等时间以外的东西啦~
同样,若是明了准时的意义,可以水到渠成地走到50分钟或者一小时的位置,那么准时才真的如其所是的珍贵。反之,大概也只是被规则所绑架的囚徒呀~浑浑噩噩、辛苦用力,又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