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心之爱心理咨询师,赵怀民老师:
当你第一次咨询后,你的咨询师有没有和你一起探索一下你想获得咨询师联系方式的主因是什么?还是他直接就拒绝了,根本没有和你澄清主因,探索其背后隐藏的信息?或者你的咨询师有没有和你一起澄清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和对心理咨询正向的期待?
假如没有的话,你的咨询师也许有他的考虑和咨询计划。但就目前来讲,你的咨询师至少失去了一次了解你内在动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协助你看清在此点上你存在的盲点和需要成长的方向。
至于你想获得咨询师联系方式的主因,我猜想首次会面后,你对咨询师的介入有正向的体验,想获得他的联系方式,以备不时之需。在自己遇到事情时,好及时的获得帮助。
假如是这样的话,这正说明你倾向于依赖他人,淡化自己的惯有模式。而这个模式正是在咨询中必须要触及的核心部分。
咨询中, 咨询师对来访者不轻易给予联系方式的主因就是培养来访者涵容与困境以及负面情绪共处的能力。 虽然很痛苦,但这是来访者发展自身资源走向独立与成熟的必经过程。
我记得自己在国外时,有时是笑着去咨询的,却哭着回来,甚至一周的时间都处在郁闷的状态中。那个时候,我觉得咨询师很绝情,一点人味都没有。直到自己成为咨询师后,才对此设置对来访者自身的成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接纳。
咨询师不轻易给来访者自己的联系方式也是对咨询师的约束和对来访者的保护。 来访者进入咨询,是非常脆弱的,内心是混乱的,分不太清哪些对自己有益,哪些没有,极容易被一些职业操守不够坚决的咨询师所利用。没有咨询外的社交互动,来访者就避免了很多被利用或被侵害的机率。即使有了这样的设置,咨询师侵害来访者的案例还是会出现,但已大大地减少了案情的发生。
咨询师每天聆听大量的心酸事,是一个耗神费力的工作,急需自身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来恢复体能和技能,为来访者提供高品质的陪伴和服务。 假如来访者频繁的信息和电话可能会破坏咨询师的自我界限和自我修整的时间,从而影响陪伴或咨询的质量。 不轻易的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给予来访者实是对咨询师自身的保护。
事实上,你的提问看似简单,但并不是Yes or No 的回答,中间涉及的内容非常多。
在国外,除了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以外,个人专业注册的心理咨询诊所也很多,咨询师把个人的联系方式留给来访者也很常见,但也是在一定界限的范围内具体实施的。比如,是为了便于沟通预约,请假,更改时间,或突发事件的应急需求而设置的;也有可能来访者周围的人力资源非常少,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一个咨询外的倾听对象。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给咨询师留言,写信或email,咨询师一般不需要回复或者咨询师按照事先的约定有选择性的回复。有的时候,咨询师视情况会考虑是及时回复还是延后回复,以免自己的介入有拔苗助长的倾向,自己的喧宾夺主会剥夺来访者培养自身涵容困境的能力。
当然,对于一些可能会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来访者,咨询师会和来访者有个事前的约定,在有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冲动前给咨询师打电话,咨询师的及时介入,会避免一些伤害的发生。
国内的咨询行业还是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咨询的规定还不是太完善,一些咨询机构的从业人员是否达到专业的职业操守还值得考核。公司不给予或不支持咨询师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给来访者是一种职业的操守。
对于不在固定心理咨询机构工作的咨询师,固定的地点也经常变化,所以给来访者留有联系方式就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当然国内有心理咨询师助理协助咨询师和来访者的沟通,这有点类似国外正式咨询机构的模式。 这样的设置也避免了咨询师和来访者咨询后的会面和联系,既约束了咨询师,也保护了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