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心灵

千校竞逐,一项长跑赛事竟有如此魅力

2024-12-11心灵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记者马邦杰)中国高校百英里接力赛初办于2016年,当时有20支高校队伍参加。多年来,这一赛事如滚雪球般发展壮大,据统计,今年共有1052所高校参赛。8日,「高百」总决赛在上海举行。
上千支参赛队伍经过设在全国各地的分站赛的选拔,决出参加总决赛的佼佼者。今年接力赛在全国设10站赛事,参加最后总决赛的名额只有52个。
「‘高百’于我而言是跑步的终极梦想之一。」复旦大学学生吴耿煊说。去年考入大学后,他就憧憬着能够站到总决赛的赛道上。
吴耿煊说出了众多高校长跑爱好者的心声。他们把这一赛事简称为「高百」。为了争夺一张宝贵的「高百」总决赛入场券,一些学校跑团不辞辛苦、甘费周折。
「远征」与「奇袭」
中南大学律动ing跑团的公众号上记载了一次12名学生今年10月中旬来回近三千公里的「远征」。
他们本可以参加「高百」武汉站的比赛去争取一个总决赛名额,但由于武汉站高手云集,于是他们决定从学校所在地长沙远赴西安参赛。
此行,他们面临两大困难。「第一难是交通,来回的交通花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硬卧去,硬座回,来回三十多个小时的车程让所有人身心俱疲,更不要说比赛场地离火车站还有二十多站的地铁。第二难是环境,从长沙到西安,从潮湿的中南部地区到干燥的黄土高原,我们是唯一一支从南方远征的高校,担心队员会不适应,不能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水平。」律动ing跑团成员李修齐在公众号上写道。
同样采取这一策略的还有华北电力大学跑团。他们绕开距离更近的北京站比赛,取道济南开辟一条通向总决赛的捷径。
「在阅读了今年高校百英里竞赛规程之后,我们发现今年北京站只有四个名额,而且还有北大、清华、北体等总决赛前十的‘大佬’,还有北航、北理、天大、北邮等一众强校虎视眈眈。」华北电力大学跑团在公众号上分享他们「奇袭」济南的经历。
「考虑到北京站出线形势严峻,然后北京到济南的路程也就2个小时的高铁。与此同时6月15日(比赛前一天)是英语四六级考试,因此参加济南站的人会比较少,我们决定‘奇袭’济南,拿到参赛名额。」
历经一波三折,华北电力大学跑团的「奇袭」战略取得了成功,他们获得了济南站比赛的冠军。
中南大学跑团的「远征」计划也取得预期效果,他们名列西安站比赛第三名,拿到了总决赛的入场券。「这短短40公里的接力(分站赛比赛要求跑40公里),背后是来回近三千公里的动车远征,是一年来总量上万公里的艰苦训练……」李修齐说。
唯有全力以赴
李修齐用文字仔细地记录了他在西安比赛中的感受:「尽管是老队员,但我也许是12人里最紧张的,这是我第一次踏上‘高百’的赛场,我害怕自己发挥不佳拖累了团队,也害怕我们的‘北伐’以失败告终……接过接力棒,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只是凭着本能一步接着一步奔跑……我最后几圈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我真的没有办法再快了。」
李修齐描述的是一种为了团队使命全力拼搏的精神,这也正是「高百」接力赛引人入胜之处。
与「高百」新手李修齐相比,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潘江龙是位老资格的前辈。他2018年开始参加「高百」比赛。他说,在他心目中,这是个独一无二的赛事。
「‘高百’与其他长跑比赛不同,是个接力比赛。站到赛场上,身前是队友,身后是母校。你都不能辜负。如果是个人参赛,你可以选择退缩,但在‘高百’比赛中,一旦你踏上赛道,就只有全力以赴,直到结束。」他说。
潘江龙说,每次参赛都是对自己心理的锤炼,每次他都为激励人心的团队精神感到震撼。
潘江龙每年会参加一些其他长跑比赛,为「高百」作准备。几年来,他一直坚持规律生活和训练,成绩也在持续提升。前段时间,他马拉松跑出了2小时23分08秒的个人最好成绩。他说:「我希望‘高百’这个赛事能越办越好。它激励我们成长,激励我们坚持训练,坚持健康的生活。」
潘江龙认为,「高百」推动了大学生整体长跑能力的提升。他说:「今年总决赛第20名的成绩和2019年总决赛冠军成绩差不多。这些年,大家进步很大。」
「原来我有跑步天赋」
「高百」比赛要求参赛者必须是非专业选手,在校大学生或已毕业校友都可以代表学校参赛。最后的总决赛接力10人参加,每人跑10英里(约16公里),总距离为一百英里。这里是潘江龙等这些到了大学才发现自己有跑步天赋的跑者的舞台。
「我上大学二年级时备战学校运动会,发现自己擅长跑步。我周围的队友基本也都如此,直到上大学后才知道善于奔跑,也都热爱上了跑步。」潘江龙说。
今年「高百」总决赛冠军、成功卫冕的重庆大学队主力耿滔说,上中学时跑步是他排遣学习压力的手段。大学一年级时,他参加学校运动会,一举夺得800米和1500米跑的冠军,随后被选入学校田径队。那时他才知道自己原来有跑步天赋。
「我应该有些跑步天赋,我来自云南高原地区,心肺功能好一些,跑起来不累。」耿滔说。
潘江龙和耿滔说他们各自学校都有五六百人的跑团,他们需要一个「高百」这样属于自己的长跑赛事。
今年11月中旬,广东金融学院举办了「高百」广州站的比赛。学校体育教研部主任曾播思说,他们希望通过举办这个比赛进一步推升学校的体育运动、尤其是跑步氛围。
「学校想方设法把学生赶到室外去跑步,我们这里大一大二学生都要跑步,这和他们体育成绩挂钩。我们学校里的跑步氛围很好。」他说。
曾播思说,随着社会的进步,大众认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与社会上出现「跑步热」同步,全国各地很多高校师生也热爱上了跑步。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希望‘高百’能够进一步扩大规模,让更多高校参与进来。我觉得广东一省就能有上百支队伍参赛。」他说。
「高百」比赛的一个举办目的是培养精英运动员。近几年来,随着大学「跑步热」的兴起,比赛中涌现出潘江龙、耿滔等高水平选手。当然,如果他们在小学或中学阶段就发现并挖掘出自己的跑步天赋,他们现在的成绩应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