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安徽省黟县的老酒厂宿舍,改造后将成为「黑多岛」社区二期的住宿区。
新华社记者 傅 天摄
一名绘画爱好者在土瓜冲村写生。
新华社记者 王静颐摄
入冬以来,前往云南、广西、海南等南方省份避寒的「候鸟式」旅居客日渐增多,不仅带动旅居地冬季旅游市场「淡季不淡」,也助力文旅业态转型升级。
便利体验当地生活
11月底,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张华和老伴飞抵海南海口,此前,家人已提前为他们在当地租下一套两居室,他们将在那里住到来年3月。
今年7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居市场需求调查报告】显示,以老年旅游、康养旅游为主要形态的旅居市场等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总体上,避寒、避暑、滨海度假等成熟旅居地依然是热门目的地。「候鸟型」旅居是当前旅居市场主流,大多数旅居者出行整体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结合旅居者出行时间统计来看,出行时间在半年以内的旅居者约占90%以上,1个月和1—3个月的旅居者占63.8%。在当地较长时间停留,让旅居客能够更深入地体验当地生活。
早晨去租住小区附近的菜市场买菜,上午在小区公园里和棋友下象棋,午休后,到附近街巷随机找一家茶档,点一壶红茶或咖啡,再挑选两样糕点小吃,和身边的食客聊聊天,晚间去跳广场舞……在海口旅居期间,张华夫妇如当地人一般安排着每天的生活,日子过得轻松惬意。
对于年轻旅居客而言,他们则更愿意去探索一座城市的「新」玩法。
「为了一杯咖啡」去吉林省延吉市旅游后,00后崔淼喜欢上了这座小城以及那里的「慢生活」。今年暑假,她专程去那里住了2个月。每天除了在一家咖啡馆兼职的4个小时外,她走进城市的各个角落。随着了解的深入,崔淼发现,延吉还有很多「看点」,比如,朝鲜族文化、美食文化、节庆文化等,「到延吉的年轻游客也越来越多」。据了解,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集聚延吉,当地还出台了「青年延吉」城市发展实施方案,推出一系列住宿、餐饮、门票、公交等优惠措施,并在购房购车、置业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出补贴和保障政策。崔淼说,她打算利用自己设计专业的特长,到延吉创业,从事文创产品设计。
助推文旅转型升级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近日召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北京)新闻发布会。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国良介绍,云南具备发展旅居的独特优势。这里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优良空气天数占比99%以上,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在98%以上,物产丰富、生态资源多样。20世纪80年代,红嘴鸥在南下途中经过冬季暖阳照射下的美丽滇池,此后每年10月都如约到昆明过冬,直至次年3月返回西伯利亚。云南有26个世居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来自美国芝加哥的布莱恩·林登一家,自2008年起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古镇定居至今,向世界宣介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据介绍,2023年3月,云南省通过人民网向网友发出欢迎来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邀请,「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引发广大网友热切关注,很快成为云南文旅新IP。近两年来,云南全力打造「旅居云南」新品牌,推动云南文化和旅游转型升级。赵国良表示,从「旅游」到「旅居」,虽一字之别,内涵却十分丰富,标志着旅游业态的全新转变。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云南省旅游经济指标量质齐升,赴滇旅居人数同比增长10.7%。
土瓜冲村曾是典型的「空心村」,近年来,当地采用政府主导、集体协同、企业运营、村民参与的乡村开发模式,盘活闲置资源,打造乡村旅居示范点。老旧闲置房屋被打造成乡村民宿、咖啡馆、餐厅、烘焙店等,兼具乡土特色和便利舒适,吸引不少旅居客入驻。土瓜冲村也成为旅游休闲、体验乡村生活的旅居村样板。
不久前出台的【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提出,到2027年,全省培育3000个以上乡村旅居重点村,引培一批旅居龙头企业。
「新乡民」带来新发展
【中国旅居市场需求调查报告】显示,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游民」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旅居群体。「边工作,边旅居」是他们的生活状态。
今年7月,安徽省黟县在「黟川两岸」创意街区打造的NCC黄山「数字游民」社区·「黑多岛」正式运营,并迎来首批「岛民」。他们大多是曾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工作的年轻人,从事程序开发、创意设计或自媒体等工作,受优美的自然环境、轻松的工作氛围以及当地的发展潜力吸引而来。据了解,他们入住后还围绕和美乡村建设、传统古村落和历史街区保护、文旅产业发展、创意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孵化创新创业。11月上旬,由NCC共居共创社区发起的2024第二届数字游民大会在黟县开幕,旨在结合「科技赋能、青年引领、乡村振兴、艺术共创」,将数字游民的生活方式与乡村发展相结合,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探索乡村全面振兴与青年创新发展之路。
位于秦岭脚下的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栗峪口村也吸引不少「数字游民」入住,他们中有B站博主、小红书博主、抖音博主等。在这里,他们组织面艺手工大赛、飞盘游戏、橄榄球比赛、乡村集会、才艺展示等,丰富乡村生活;也运用各自技能,帮助村民实现增收。自5月以来,这个取名为「秦托邦」的「数字游民」社区接待了来自陕西本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浙江、新疆等地的百余名数字游民,有入住的数字游民表示将在当地尝试乡村创业。(本报记者 尹 婕)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2月09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