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问的是一个人能不能被单一的身份认同绑定的问题, 身份认同单一其实很容易让人魔怔,但让人魔怔的本质原因是这个人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和话语权(社会关系), 所以被单一的符号话语锁死,只能简单化通过MBTI荣格八维处理所有认知。比如说出现人际关系摩擦第一反应是说对方是S我是N所以我们水火不兼容,通过封闭式的归因让自己自洽,让MBTI荣格八维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这样的情况下,这个人就不是在讨论MBTI理论本身了 ,而是为了通过「有集体共识的黑话」获取话语权,通过在黑话里面占据上风,让自己拥有一种「被MBTI黑话赋予的权力感」。然后说下身份认同最初级的形式是什么,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三点:
1. 名字 如:张翠花 王铁牛等
2. 社会符号 如:家境 学历 阶级 1.8m多金男 江浙沪独生女等
3. 自我认同 如:IMSB REST IMNB/高敏感/斯莱特林等
人们通过身份认同和「规训想象出来的三六九等」决定每个人话语权力。而在主流社会的规则里没有得到「高等认同的人」则会选择通过小众圈子,建立黑话符号去获得话语权,最典型的就是贴吧话语,比如说当人自称孙吧男的时候,ta就会觉得这个符号认同,让他成为了某个能接纳ta的群体的「高等人」,让他拥有了审判孙笑川、女性或更多其他人的权力与优越感。再比如说MBTI荣格八维的亚文化圈子的黑话身份认同,即:我(们)可以决定你是什么MBTI类型,我(们)可以给你除籍,从N除到S,或者说从S除到「你是不可判型之人」,即使我说的已经不是MBTI理论和自己的理解了,但是因为我流量多/人缘好,所以我自带一种高姿态高地位高话语权的「道理」。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难道只是人的群体劣根性在作祟?这样的归因未免太过于地简单!
回到MBTI等诸多类型学的「原罪」
其实MBTI的起源根本来说和印度种姓制度一样,是为了让被管理的人接受异化并且服从!都是一种管理者视角下「通过一种话语符号,将人资源化的工具」
l MBTI本身的背景,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迈尔斯为了顺应复岗潮,基于荣格的【心理类型】改编出来的一个「管理工具」,虽然说原意不是分三六九等,但是这个工具它是为管理者更好地分配人力资源所用的
l 当一个人测试MBTI时候,当他获得一个类型结果的时候,他获得的是资本化视角下的一个人格标签。Ta从获得MBTI的结果这一刻起,ta就接受了一个异化
l 印度的种姓制度,最开始是西方殖民者为了方便管理殖民地原住民有的一个东西。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所谓的「社会维稳管理工具」。MBTI亚文化圈相比种姓制度更甚,甚至不是按照人的阶级和人种这种很现实物质的属性划分等级了,而是按照人的偏好模式这种抽象属性直接区分人三六九等,譬如S和F≈不可接触之人。
为什么会有些人玩MBTI越玩越魔怔?
1.身份认同单一(通识教育缺乏) 2.话语权力(被他人拿走界定自己是谁的话语权) 3.MBTI本身的资本化视角特性(资本的异化)
当我们认识自己的时候,都已经把话语权交给了他人或者MBTI模型去审判,只求结果不求过程,那你到底认识的是自己?还是他人眼中的你?简直是南辕北辙倒错的行为
IENSTFJP维度,是对于人的一个抽象化概括分类,越抽象的身份认同,越容易给人带来身份剥夺(阉割)的焦虑,而MBTI圈又有很多人并不具备实践检验的能力和认识,甚至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所处社会基本的常识、自我的三观都是缺乏的。eg:你看我像啥类型/我觉得我不是xxxxxxx,兜兜转转到处找人给我康康/或者频繁发起提问,大家来看看我是什么类型,我已经改(误)判过很多很多次了,这种现象形似东北的精怪突破时乔装打扮一番,问樵夫或者别人「你看我像不像人」,如果那人回答说「像个人」,就突破修为,如果人回答说「像神仙」,就得道升仙,如果人辱骂或者贬低就直接修为尽废甚至化为尘土。
这样的人在MBTI亚文化圈里真不在少数,有个比较好的社会现象名词可以概括「空心症」:价值观缺陷导致的身份认同单一/混乱,难以达成自我同一性
然后在空心症还没有度过的时候,接受了MBTI的第一重异化,又在MBTI亚文化圈中被动地接受了第二重异化,因为没有别的有力的社会关系和自我关系的支持,所以说,一定要找到所谓的「最正确的类型」去自我认同,但是一直反反复复地改判。慢慢地就会变成抽象人,架空在语言体系的状态,不是这个人使用语言(话语、MBTI等),是这个人被反过来MBTI/话语语言使用。
破除MBTI魔怔状态,三条关键认识
l 如何破局:
l 1.认识到MBTI只是资方工具,你给自己急于贴MBTI标签,相当于是你急于成为资本家眼里某个类型的员工。请注意MBTI不能够拿来去深层自我分析,只适合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关系
l 2.认识到MBTI这玩意儿,底层逻辑和印度的种姓制度真的差不多,因为这个工具与生俱来就带有「如何为资本更好地奴役人的使命」
l 3.认识到MBTI这东西更适合拿来搞钱,而不是搞自己或搞他人,与其拿来内耗定义来定义去,不如拿来向外生成些东西。比如辅助在校园职场的关系处理得更好,辅助在团队项目和实际工作中对接沟通更顺滑,或者结合别的知识和技能扩大技能效应拿来搞钱开开副业
这篇回答全部内容其实都整理于若化生直播切片中的文字笔记,建议看直播切片,内容更丰富生动:
锐评经典知乎MBTI提问,并分析和给出解法
先说发起知乎MBTI提问主要用户群体的特性:
1.初高中生+18-25的年龄层
2.心理学、神秘学都比较感兴趣
3.大多数小康阶层及以上
4.身份焦虑(不知道自己是谁/他人和自己关系)
5.社会阅历较低(1.缺乏识人经验 2.MBTI理解成本高,这个模型其实不够高效 3.社会资源认知较少)
所以说就会出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讨论,这里分为六类:
1.哪个MBTI类型容易出人品烂的/海王/精神疾病
2.哪个MBTI类型和哪个MBTI类型适合结婚/恋爱/当朋友/薅羊毛/做合作伙伴/做生意
3.我是XXXX,听说这个类型的人都很弱、牛逼、大后期人格、废了、创伤型人格
4.我是XXXX,可不可以帮我决定下我适合什么专业/职业/人生
5.我想把孩子、配偶、家人、宠物、同学同事、老板养成XXXX类型,我该怎么做
6.整活向 intj不洗脚宇宙
l 除了第六类,其余类型的提问都反映了一个非常本质的焦虑,即:
l 身份认同和身份被剥夺的焦虑
本质其实就是哲学三问:我是谁?我要从哪儿来?我要往哪儿去?(除了第六类问题,都是可以递归到这个哲学三问里面的)
这些人通过MBTI二分法,想要通过一个抽象的符号模型,给自己的人生走捷径,还想要让他人/他物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l 第一类问题:哪个MBTI类型容易出人品烂的/海王/精神疾病
分析: 缺乏一个基本的心理学和MBTI模型的认识,不想自己主动去学,想要别人给个答案;也不想要花功夫投入到对于生命还有人际关系的实践,想要直接生啃他人的经验奉为圭臬,而且还不是主动地链接他人,而是等别人给自己喂饭。想要在对人的理解方面偷懒
解法: 看些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书籍,然后去社交增加阅历
l 第二类问题:哪个MBTI类型和哪个MBTI类型适合结婚/恋爱/当朋友/薅羊毛/做合作伙伴/做生意
分析: 缺乏一个基本的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亲密关系/商业识人术/职场问题,想要在人际关系处理上走捷径偷懒。
人其实归根结底有三层关系
1.我与我自己的关系
2.我与他人的关系
3.我与世界的关系
这类问题根本来说,是想要在我自己与我自己的关系上偷懒,于是直接用MBTI套牢自己。
l我与我自己的关系包括以下三点:
1.察觉 认知 情绪 行为
2.三观
3.我和我自己的平等对话 /相处的能力(意象对话/角色扮演/绘画心理分析/人生剧本撰写/言之有物的情感鼓励,EFT情绪疗法)
如果一个人在和我自己的关系上面已经失衡了,没有边界了,那么ta是没法意识到他人的边界和关系交往点,也就无法比较顺利地理解人际关系。
然后直播时有人讨论到创造OC能不能帮助加强和自己平等对话的能力,答案是:
可以
OC角色设定与故事撰写:OC相当于是这个人通过想象、文字语言和图画认识到的自我原型部分,很类似的东西tulpa(幻想伙伴),可以帮助补足我与我自己和我与他人的关系认识。
理论依据: 荣格心理学原型理论,人生有多少个典型的情景就会有多少个经典的原型。是超越集体无意识,超越语言和文化存在的。以古希腊/古埃及/中国中的死亡原型意象举例:阎王爷/哈迪斯/欧西里斯,这三个人都具有的原型意象特征:黑色,年龄较大的人,在地下,不出门,暗无天日。
原型只能通过意象(画面/象征)传达出来,也就是说,当我们捏个OC出来的时候,如果是自设,可能确实代表着你内在的特质和某种能够让你产生认同感的形象,甚至一个更加高级的玩法,就是把你的OC拿到神话故事里面,去看看你的OC更接近哪个神话原型,ta的特质背景故事以及成长轨迹,关系网络,发展特质是什么。类似于开了个刺客信条的鹰眼,透视眼,借鉴了集体无意识里面典型情景的原型,相当于借鉴「祖宗的经验」。
Ps:荣格八维理论,正确的理解方式,就是理解了原型理论和,结合神话和戏剧演绎的动态视角去看待。
l 第三类问题: 我是XXXX,听说这个类型的人都很弱、牛逼、大后期人格、废了、创伤型人格
分析: 无法正确地认识创伤与经历与天赋,反映了这个人处于非常固定化思维的一个状态。
l 固定化思维:
1.我是谁,可以通过具体的某个瞬间/行为/类型决定
2.我关注他人怎样看我,而且每个人的评判都是几近于终生性的
3.人的潜能是从生下来就被决定的,宿命论
l 成长化思维:
1.我是谁,是通过即时的和外界互动,通过现象的参与更新背后的抽象观点,慢慢探索的,我要做的是自性化(在探索及成为自己的路上走一生),而不是要求/乞讨一个他人给我的自性
2.我关注我可以被如何看待,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重要的是我如何看待自己,以及我可以靠近哪些更能够看到我的人,世界人口这么多,总有欣赏我的
3.人的潜能是通过后天的环境和阅历不断被激发的,虽然客观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我可以尽可能在人生中发挥我的主观能动性
l 固定化思维会导致:自卑/又卑又亢/低能量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就是不适合用MBTI,更别说用ta来解决这种问题
解法: 怎样回到高能量状态,转化为成长化思维。而不是纠结于谁可以给他一个固定的人生指南
l 第四类问题: 我是XXXX,可不可以帮我决定下我适合什么专业/职业/人生
分析: MBTI是辅助(注意是辅助!)职业/专业选择的工具,而不是直接决定你必须要去做什么才好的工具。缺乏社会化的认识和经历,而且最关键的是想要将自己的人生课题交给并不专业的陌生人决定,说明提问者处于一种退行到孩童时期的状态...
解法:先意识到正常职涯规划的至少要考虑这五个条件,然后看看自己怎么去认识再进一步规划
1.背景分析(城市、家庭关系、资源、金钱、受教育背景、心理抗压能力等等)
2.客观条件(职业时间线/简历优化/薪资水平/技术或专业力要求/职业角色在市场中的定位/行业发展)
3.个人特质(MBTI/九型人格/荣格八维/各种各样的性格测试,只能决定怎么做事情更舒服更顺手更自洽)
4.项目经历(工作方法与成果/项目理解/合作伙伴或同事的关系处理)
5.社会关系(社会上的人际资源)
l 第五类问题: 我想把孩子、配偶、家人、宠物、同学同事、老板养成XXXX类型,我该怎么做
分析: 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和特质的理解,想要所有人都围着自己的愿望转,自己说是啥别人就得做啥。巨婴心态,自我是无限膨胀且漫无边际的,全能自恋,我就是上帝,上帝就是我,所以有权支配他人的人生和特质和全部。
解法: 多被社会和他人毒打,给自己找个班多上上,一个班不行就两个。在环境方面多做调节,多辗转下,让自己对主客体的认识更加多元辩证,知道自己只是个人。
l 第六类问题:看着玩吧!图个乐呵,算是通过一种后现代解构的方式完成对MBTI的批判,俗称:整活
最后要特别提醒的是,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MBTI类型解释
根据DSM-5(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手册的统计,人格障碍在人群中的比例大概是13%,也就是说相当于十个人里面会有一个,如果爱好者没有识别出人格障碍强行为他们分析MBTI/荣格八维会让自己变得不幸(因为人格障碍的内外在模式是稳定地不稳定的)。建议看到这儿的读者都去读下,至少给自己一些认知上面的识别,这本书不能作为给他人诊断的依据,但是可以成为自己遇到怪人有个大概解释且有理由快跑的依据!
还是要说,与其学习MBTI不如学习荣格八维
至少荣格八维是荣格分析学派心理咨询师的临床辅助工具,而且是具有关注人的动态发展和功能演变的重要意义的,无论是在诠释、分析和实践方面,还是在理论依据和背书方面都比MBTI好得多!
建议收藏下这个思维导图,方便速通荣格八维知识:
更细致的Se和Ne功能的区分:
十六型代表人物的粗略汇总:
更多深度的MBTI/荣格八维类型分析:
该如何分析自己的类型及类型形成原因?
更专业精准的ALP荣格八维测试:
测试者对ALP荣格八维测试的反馈:
咨询预约:
若化生荣格八维教学班,更加系统地学习荣格八维理论:
关于MBTI/荣格八维十六类型解读请见:
更多MBTI、荣格八维系列文章汇总:
付费文章节选:新解荣格八维理论系列
声明: 本文来自若化生,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已加入知乎维权骑士计划!